3D腹腔镜在妇科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12 07:23张小翠陈伟涛付志情杨子英俞纪东徐燕苗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肌瘤排气出血量

张小翠 陈伟涛 付志情 杨子英 俞纪东 徐燕苗

1.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妇科,江西上饶 334000;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妇产科,江西南昌 330000

子宫肌瘤大多数都是良性肿瘤,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尤其常发于接进更年期的妇女[1]。临床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传统2D 腹腔镜下手术在短时间内容易恢复,创伤小,但术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肌瘤深度,严重程度随术中出血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疾病预后非常不利[2]。3D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三维立体手术视野的手术,而且具有放大作用,术野如同开放手术时一样直观、清楚,立体呈现腹腔脏器解剖层次,可轻柔细致准确地解剖分离等操作,有效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3]。本研究选择上饶市人民医院确诊的60 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目的在于分析3D 腹腔镜对妇科子宫肌瘤手术应用情况。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对照组中,年龄24~59 岁,平均(33.80±8.50)岁;肿瘤直径4~15 cm,平均(6.35±1.19)cm;子宫巨大肌瘤10 例,后壁肌15例,阔韧带肌瘤3 例,其他2 例;行子宫全切15例,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8 例,其他7 例。观察组中,年龄24~60 岁,平均(33.70±8.40)岁;肿瘤直径4~16 cm,平均(6.36±1.18)cm;子宫巨大肌瘤9 例,后壁肌14例,阔韧带肌瘤4 例,其他3 例;行子宫全切13 例,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9 例,其他8 例。两组肿瘤直径、妇科子宫肌瘤类型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术前超声诊断肿瘤位置者;②全部行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切除术者;③积极配合手术及治疗者。排除标准:①高血压、糖尿病等者;②检查发现有手术禁忌证者;③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日本Olympus 3D 高清手术演示系统,传统中间入路腹腔镜,先全身麻醉,选经尿道膀胱结石碎石位,采用碘酊(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918)对腹部进行消毒,同时用消毒棉签消毒外阴、阴道、宫颈,输尿管镜引导放置导尿管。以四块消毒巾分别铺置,脐部或脐上约3 横指凹陷处1 cm 作横向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建立气腹后经切口旋转插入10 mm 穿刺器,由此切口置入腹腔镜。在内镜监视下于右下腹稍偏下方插入5 mm Trocar左髂前上棘水平稍下的内侧处2 cm、脐旁左侧脉络从可见一径8 mm 左右穿刺10 mm Trocar,手术医师和器械护理人员佩戴一副偏光眼镜。阴道镜结果:宫颈暴露充分,经阴道放置杯状举宫器(根据宫颈大小选择杯号)。使用腹腔镜手术器械,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3D 腹腔镜下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应用于阴道残端两侧的外科缝合。对照组则使用德国史托斯STORZ 高清腹腔镜系统,传统中间入路腹腔镜,全身麻醉后,选经尿道膀胱结石碎石位,消毒外阴、阴道、宫颈,输尿管镜引导放置导尿管。于脐部或脐上3 横指左右凹陷处1 cm 位置取横向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构建气腹,经切口旋转插入10 mm 穿刺器,由此切口置入腹腔镜。在内镜监视一径8 mm 左右穿刺10 mm Trocar。宫颈暴露充分,置入杯状举宫器。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可吸收缝合线缝合阴道残端两侧。两组患者全部由相同医师完成。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①手术时间:从穿刺构建气腹到腹腔排气时间;②术中评估:所丢失的循环血容量。通过容器法对术中盆腹腔出血予以测定,冲洗液全部入吸引器储液瓶,计算手术结束后瓶内液体总量,失血量=液体总量-冲洗液量;③术后恢复情况:以小时为单位计算首次排气时间。④住院时间从住院开始,到出院时止,以天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首次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77.64±16.71 55.47±12.37 5.841<0.001 204.68±49.25 101.54±68.71 6.682<0.001 17.67±4.68 14.45±5.46 2.453 0.017 7.46±1.62 6.65±2.73 1.398 0.168

3 讨论

医学界无法明确引起子宫肌瘤的真正原因,可能与雌激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且会表现为腹部包块、压迫症状、疼痛等,对女性身体健康会造成极大威胁[4-5]。手术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促使其尽早恢复健康[6]。

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尽管能够治疗疾病,而患者病情复杂严重以及手术创伤大,且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给患者术后康复的耐受性产生不利影响[7]。而腹腔镜手能够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手术切口小、流血少等,使得其在妇科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席位,是多种良恶性疾病的先进规范化诊疗标准[8]。传统2D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愈合快、术后病率低,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9]。而医生二维图像下作业,因为图像和组织的立体构存有区别,操作及定位对医生的经验和手术精度要求非常较高,学习阶段潜在风险高,易破坏血管、输尿管等组织,损伤会导致大量出血,会导致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并承担高昂手术费用[10]。

而3D 腹腔镜能够获得高清人体三维解剖图可以很好弥补上述缺陷。1992年3D 腹腔镜手术进入临床,应用于胆囊切除术,1993年Wenzl 等首次开展3D高清腹腔镜下妇科手术,3D 腹腔镜显示器官的立体形态,检查组织结构的活动,可以以一种很高细节层次显示神经血管的关系,达到三维空间定位精度,操作时巧妙避开关键部位[11]。经过逐步完善,目前经过发展形成了3D 腹腔镜设备和技术,同时投入到市场当中运行。将上述两种腔镜做对比发现,3D 腹腔镜系统能帮助术者准确地找到解剖部位,从而预防发生尿道损伤的风险,减少出血量[12]。3D 腹腔镜系统用于经脐入路腹部手术中,而最大的优点则在空间感和定位。防止了器械碰撞情况,同时使腔镜操作更加精准与方便,不需要手术医师达到较高水平。

子宫肌瘤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身体健康,通过常规2D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尽管短时间内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而术中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明确肌瘤深度,不利患者预后,对此,需要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术以解决这些问题,3D 腹腔镜手术能够立体清晰呈现手术视野,明确肌瘤深度,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3D 腹腔镜的应用,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且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与程丽敏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3D 腹腔镜对妇科子宫肌瘤手术应用效果明显,可减少全子宫切除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提高术后恢复情况[15]。后续研究若想进一步探究3D 腹腔镜对妇科子宫肌瘤手术应用价值,需要加大样本、指标投入量及指标,以促使3D 腹腔镜妇科子宫肌瘤手术更好地服务临床实践,保障广大女性朋友的健康,早日回归社会。

综上所述,3D 腹腔镜比传统2D 腹腔镜更具优势,缩短了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瘤排气出血量
排气系统对车外加速噪声的影响分析
某车型排气消声器冰堵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GDI发动机排气系统性能优化分析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