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中线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2-02-12 07:23胡林爱徐月红张慧兰万晓芳徐月圆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静脉炎成功率导管

胡林爱 徐月红 张慧兰 万晓芳 徐月圆

1.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江西鹰潭 335000;2.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西鹰潭 335000;3.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鹰潭 335000;4.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全科,江西鹰潭 335000;5.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江西南昌 330008

外周静脉留置针(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PVC)只应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不宜应于腐蚀性药物[1]。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2]和导管相关性感染(vessel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VCAI)发生率较高[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等优点,是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4],但部分患者长期留置PICC 导管易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5],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0%~35%[6]。与PICC、CVC、PVC 比较,MC 具有穿刺速度快、安全性较高等优势[7]。中线导管(midline catheter,MC),导管长度20~30 cm,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胸段或可达锁骨下静脉[8]。改良型中线导管为进口医用硅胶材质、三向瓣膜结构、长度为25~35 cm 可选,临床应用更优于普通型中线导管。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MC、PICC、CVC、PVC 置管的机械性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发生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探讨改良型中线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 例需要输注刺激血管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ICC 组(25 例)、CVC 组(25例)、PVC 组(37 例)、MC 组(38 例)四组。PICC 组中,男19例,女6 例;年龄39~81 岁,平均(69.3±4.9)岁;胃癌13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 例、糖尿病肾病7例。CVC组中,男17 例,女8 例;年龄35~75 岁,平均(63.6±4.1)岁;冠心病5 例,胃癌10 例,急性脑出血10 例。PVC 组中,男25 例,女12 例;年龄37~71岁,平均(61.5±4.6)岁;糖尿病肾病10 例,胃癌10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7 例,急性颅脑损伤10 例。MC 组中,男25 例,女13 例;年龄31~69 岁,平均(58.9±4.9)岁;急性颅脑损伤16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例,糖尿病肾病12 例,胃癌9 例。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鹰潭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同意进入研究。

纳入标准[9]:①住院时间>1 周;②短期输注高渗、低渗、化疗药、血管活性药物;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9]:①精神异常者;②肺癌、乳腺癌晚期、淋巴受阻、血管畸形、有血管损伤者、有血栓、高凝状态病史者;③有计划手术或放疗的区域均不宜置管;④导管留置时间<4 d 者。

1.2 方法

1.2.1 材料 中线导管选用舒贝康牌的高级硅胶材质的导管,导管末端为非剪裁型三向瓣膜,规格4 Fr,长度30 cm;PICC 导管选用舒贝康牌高级硅胶材质,三向瓣膜末端开口,可剪裁,规格4 Fr,长度65 cm;CVC为艾贝尔双腔16Ga 的导管;留置针选用爱迪牌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Ⅱ型),规格24G,均用透明贴膜。B 超仪器为舒贝康牌,型号:SM012。

1.2.2 方法 PICC、MC 经B 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从上臂置入,PVC 均在手背或前臂穿刺,均有PICC 操作合格证的护士置管。CVC 由医生从颈内/锁骨下静脉置入,PICC、CVC 尖端达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10]、中线静脉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11]。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MC 组与其他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性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血栓)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情况,其中PICC 组、CVC组、MC 组以留置28 d、PVC 组以留置4 d 时发生的并发症为主,具体评判标准如下。

①机械性静脉炎判断。按《护理学基础》中的诊断标准[12]评价:穿刺点及上方出现红肿、痛或出现穿刺静脉呈条索状,触摸有硬结。只要有一个症状即为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均在导管留置第4 天进行机械性静脉炎评估。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评价。以穿刺至送管一次成功为一次性穿刺成功评价。③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判断。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中国专家共识(第一版),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作为主要的分类标准,共分四类: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血栓性浅静脉炎;无症状血栓;血栓性导管失功,其中发生一类即判断为导管相关血栓形成[10]。④导管相关感染判断。按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 版),VCAI 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 小时内发生的原发灶,且与其他部位 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13]。⑤药物外渗。静脉输液过程中,高渗性药物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MC 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ICC、CVC、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 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PICC、PV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 组和CVC 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 组的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PV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CV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C 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低于PV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四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2.2 四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MC 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PICC 组、CVC组、PV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0、6.492、7.929,P<0.05)(表2)。

表2 四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n(%)]

3 讨论

研究[14]报道,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时会引起血管出现苍白、红线、疼痛等不良反应。高渗类药物对局部静脉损伤严重[15]。PH 为4.5 的溶液可诱发严重的外周静脉炎[16],金毅等[17]研究报道,药物对血管刺激反应情况应在给药后24 小时即可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留置针为外周静脉输液,多在手背、前臂下端静脉穿刺,掌骨静脉血流量(即前臂静脉血流量)为20~40 ml/min,药物刺激直接作用血管内膜,易产生血管损伤,药物外渗发生率高,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增加,且此处靠近桡神经,易引起桡神经损伤。鹰潭市人民医院有1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需做动静脉内瘘术,留置针留置2 d,观察前臂血管彩超时发现静脉壁均有血栓发生,影响动、静脉造瘘术的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MC 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低于PV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临床上最多一次使用9 支留置针才穿刺成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降低。不仅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又大大加大临床护士的工作量,这与单病种付费的医保政策有相悖,且医保只允许每天收取留置针材料费用不超过2支。CVC 从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置入,尖端位置达上腔静脉,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相对较低;与M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研究[18]提示,操作风险更大,易产生血栓、气胸等操作并发症,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更高,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可达5.17%~24.13%。自身基础病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因素[19],自身免疫力与感染有关[20]。本研究结果显示,CVC 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4.00%,可能是由于病人多合并有慢性基础病,自身免疫力下降,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措施执行不到位:消毒擦拭皮肤力度不够,消毒作用时间不够、未待干等。有研究[21]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为1.75%,与集束化措施落实到位有关。本研究中,CVC 组置管为医生操作,置管前要与医生沟通,征得医生的同意和时间,非急诊置管全部入手术室进行,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操作时无菌巾遮盖头部,对患者呼吸有一定影响,影响一些患者配合不到位,是导致CVC 组一次性穿刺率低于MC 组的可能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MC 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PICC、PV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PICC 置管容易发生易位情况,在临床操作时要反复调整,从而间接增加血管内膜的刺激,并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而且PICC 相对操作更复杂,需剪截、X 线定位,一些卧床危重患者需转运至放射科拍片定位,不仅增加治疗费用,而且会因为部分患者及家属的不配合,增加置管沟通的难度。

MC 尖端到达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流速为1000~1500 ml/min,可减少药物对血管内膜刺激,减小对血管内膜损伤。有研究[10]结果显示,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胸段(第三段)时,渗血、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本研究中,应用MC 材料为进口医用高等高级硅胶材质,柔软、组织顺应性好、低能表面,导管规格为4 Fr,对血管内膜损伤小。其置管方式均为B 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从上臂中段置入,均由取得PICC 操作合格证护士,双人联合操作,减少操作刺激,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综上所述,改良型中线导管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静脉炎成功率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医用弹性导管定长切割系统研制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