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翔
编者按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健康领域中长期的规划,明确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和根本目的。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2019年6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从国家层面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一中长期行动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紧密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国务院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15项行动目标、指标、任务等,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共建共享健康生活。本刊开设“健康中国”栏目,关注相关健康中国重大行动,传播科学的健康理念,助力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我们身边几乎有一半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会患上抑郁症,所以抑郁症常被形容为“精神感冒”,但遗憾的是它却远没有享受到呼吸科感冒的待遇,却常常被严重误解和排斥。
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我们又如何治疗它?
抑郁症首先是一类向下的情绪:悲伤、失落、无助……但如果单纯地认为悲伤、失落就是抑郁症,有时候就会出现误判。悲伤、失落的人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比如: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说我的好朋友又交了新的朋友……而抑郁症的人却痛苦很多,很难知道自己怎么了,他们可能会莫名地突然情绪崩溃、泪流满面,但却不知道真正的原因,甚至认为生活、学习毫无意义,但却找不到伤心的原因,只是被沮丧、挫败的情绪困扰着,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懂自己、没有人能帮到自己,甚至认为人反正要死的,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他们逃避到手机网络里,逃避到睡眠里,甚至用自残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不愿意与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交流,不愿意写作业,可能一件小事甚至是其他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让他们情绪崩溃,可能仅仅因为早上起来天是灰蒙蒙的,都能让他们绝望无比。
焦虑的父母常常会觉得明明生活静好,但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脆弱、怎么这么多事、怎么这么意志力薄弱?他们不相信孩子会患抑郁症,只是认为是懒,是怕吃苦。其实,这是对抑郁症患者最大的误解。抑郁症真的是一种让人觉得痛苦,但可以治疗的疾病而已。
目前,药物对抑郁症的治疗疗效已经得到认可,但从长远效果来说,心理治疗更能帮到一个患有抑郁症的人。因为在心理治疗中抑郁症患者更易被理解。抑郁症的人常把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或负面情绪压抑到自己的潜意识中,但殊不知,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负面情绪依旧在伤害自己,隐藏在潜意识的糟糕事件会引发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心灰意冷,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对所有事情无法产生动力。可以说,抑郁是一种已经忘记了真正原因的悲伤,让自己对人和事失去兴趣,通过逃避来麻木自身、抵御抑郁情绪。很多时候,他们也不能自我理解,他们对自己也感到沮丧、自责、自我厌恶,甚至常常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其实,在心理治疗中会发现,这些对自己的不喜欢来自于对自己成长经历中人或事的愤怒,但他们又会合理化这些人和事,不能让这些情绪得到正常的宣泄,久而久之,自己就成为潜意识的受害者,开始讨厌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配被人喜欢和善待的可怜虫。所以罹患抑郁症的人需要对真正看见自己,需要一个可以给予支持和关注的陪伴者、倾听者。在这样的情况下,配以适当的药物治疗会事半功倍。因为药物可以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平复情绪,接受心理治疗。
每个人经历的生活事件不同、成长环境不同、遭受的创伤也不一样,因此不必刻意要求自己相信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只是在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时,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如果感到愤怒,就要选择用合适的方式去处理与表达。
抑郁症治疗的目标是让患者从对自己的不喜欢中走出来,感受真正的自己。告诉自己,去直面生活吧,不要逃避,希望就在前方。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医学中心心理精神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