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鉴娟
【摘要】“双减”背景下,我校更加关注“作业”的有效性,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要让孩子们学习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提高老师们作业设计水平是关键。我校数学科组一直致力于作业设计的研究,笔者侧重于趣味性作业设计的探索,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开阔学生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作业;减负提质
一、趣味性作业设计的背景
“双减”政策提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研究,鼓励创新作业类型,作业评价方式。”要让孩子们学习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提高老师们作业设计水平是关键。我校数学科组一直致力于作业设计的研究,笔者侧重于趣味性作业设计的探索,趣味性作业设计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研究:①游戏活动类;②生活实践类;③学科融合类
二、结合教学实践关于趣味性作业设计的几个类型
第一部分,游戏活动类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要求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大,接着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等。我们都知道,认数的过程是十分注重数数的活动体验,只有切身地感受数的产生过程,才能更好地体会十进制的计数原理。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因孩子贪快,急于表现自己,理解不到位,对数的大小、数的组成等问题总是反复出错。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笔者设计了一次周末亲子活动,“给小黄豆排排队”。要求他们一行排10颗,渗透“十进制”教学。同时给所有小黄豆由1到100进行编号。即是数数和写数的过程。
改变以往家长周末在家盯着孩子书写作业的形式,变为一家人有说有笑排列豆子图,愉快地给老师分享活动作品。通过这次游戏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借助实物(豆子图)建构起了100以内数的符号化认识。
又如:进行《有趣的图形》教学时,课前让学生用七巧板随意拼图案,初步感知用七巧板拼简单的图形。课中提高学习难度,用七巧板拼指定图案。课后设计创新作业:用七巧板创作各种美丽图形。还可通过班级比赛、年级比赛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平面图形,感爱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第二部分,生活实践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我在上《营养午餐》一课时。 课前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每天选择午餐的真实想法。根据营养专家营养标准:“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顿午餐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学生通过运用统计、排列组合、估算等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布置了学生制作的“我爱劳动”“我是劳动小能手”等手抄报作业,还为父母设计一份营养午餐,通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感恩之心教育。
又如:笔者上的《节约用水》实践活动课时,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课前:假设(调查)每个水龙头1分钟漏水的情况。课中:计算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多少升?然后计算出全校一年的漏水量。最后估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每年大约浪费多少吨水?这个数据是巨大的,突出浪费水的可怕。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以“节约用水”为主题,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如:手抄报、漫画、小论文等。我们通过调查、测量、计算等策略,引导学生学习节约用水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将学习研究的范围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深受孩子们喜爱。
第三部分、学科融合类
我们学完每个单元,梳理各知识点的联系时,就像用一根绳子将这些零落的珍珠串在一起,运用思维导图、漫画等方式进行单元复习,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学“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课之后,发现学生对单位之间的进率很难记忆。老师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手掌结构,把五个长度单位及其进率,形象表示出来,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又如:教學“认识角”单元时,发现有些学生对于锐角,直角,钝角很难区分。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做画家的梦想,于是老师布置了一个与美术科相融合的作业:“用四格漫画的形式来认识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作品多样,他们自编一个的有趣的小故事来认识角,形象生动。
学习读数时,制作手工作业数位顺序表方便读数,通过抽拉位置,读到无穷的数字,做到做中学,学中玩。
我们为学生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之中展开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之中领悟数学的本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趣味性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爱学乐学!
(责任编辑:黄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