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桢颖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83)
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始于20 世纪20 年代,在当时,因强烈需要新的音乐形式来展现时代内容,作曲家们纷纷开始创作各种风格体裁的音乐作品。在近代西方音乐文化陆续传入我国的过程中,国内涌现出了大量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学堂乐歌”,这些可以算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前身。这一时期,中国作曲家的代表人物有萧友梅、赵元任、青主、黄自、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等,他们创作出了大量值得后人传承与发扬的优秀艺术歌曲。作品《玫瑰三愿》就是该时期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一首极具特色的代表作,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如今更是成为国内重要声乐赛事的规定曲目之一。作为一名声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正确演唱方法,根据自身的演唱经验和教学实践分别从《玫瑰三愿》的创作背景、作品教学以及演唱分析来进行具体阐述。
《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 年,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内心充满了对国破家亡的忧愤之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当时上海国立音专校园里,玫瑰花凋零,环境凄凉压抑,著名词作家龙沐勋(龙七)看到了这一幕,触景生情,便写下了《玫瑰三愿》以示感慨。曲作者黄自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经典的艺术歌曲,该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该曲歌词为“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作品短小精炼、结构简单、风格典雅,其主旨是即使玫瑰被催折,凋零成泥,也依旧怀念美好与坚贞,因而饱含着善良的希望,借着“三愿”表达出拟人化的玫瑰对于美好平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的慨叹。
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方法是在借鉴欧洲艺术歌曲的前提下,将语言、声音、表演融为一体,使之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玫瑰三愿》这首作品旋律优美,词曲紧密相扣,是本科阶段学生强化自身声乐技能的一首佳作。该作品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巧妙融合,采用E 大调,是无再现的单二部的曲式结构歌曲,音乐随着柱式和弦的沉重氛围缓缓而来,仿佛在暗示着满怀凄凉。前一段是宁静地吐露着玫瑰的芳香,温柔而安谧,饱含着柔情与羞涩,表现出玫瑰花可人的一面,伴随着音乐旋律的缓缓舒展,我们仿佛能够看到玫瑰盛开绽放的美好场景,而后段则表现出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那么在演唱该作品之前,学生们可以通读理解歌词的意境与创作背景,思考歌曲想要传递出什么信息,这是演唱者拿到作品时的首要任务。之后,我们还要看清楚谱面上的力度记号、速度记号和表情记号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术语”,从中找到歌曲正确的情感表达。这两点是笔者通常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的书面案头工作,如此才能够在后续演唱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音乐一开始在“玫瑰”的动机中展开,而且“玫瑰”的动机非常明显,环环相扣。在演唱该部分时,笔者会先让学生听懂前奏的暗示,找到“玫瑰”的动机,有助于再次出现时我们可以进行正确处理。显然,“p”的力度记号告诉我们第一句的情绪要平稳、舒缓、从容,真正感受到玫瑰扑鼻而来的那种令人舒适的芳香,试着去赞美它、享受它,保持节奏不要脱节。咬字方面要把握好中国字的韵律,保证字正腔圆,体现出语言的美感。本首歌词属于“发花辙”,学生在演唱时吐字要学会横字竖唱,尤其要注意“玫瑰花”三个字,做到咬而不紧,字头夸张嘴巴松,转移到口腔的支点处咬字,力量要适度,采用大通道小支点,这样既可以保持饱满圆润的音色,又能唱清楚所要表达的字词。其中,“瑰”字落在强拍上,所以演唱者不能把“玫”字唱得太满,要把重心移到“瑰”字上。
作品第二句是对第一句情绪的进一步发展和延续,再次出现了“玫瑰花”的动机,相较于上一句而言,多了一些情绪上的变化。由于歌词的重复、节奏的相同以及旋律的相近,我们需要在此进行一个巧妙对比。通常,在绝大多数作品中,相同的句子出现两次,前后一定会进行强弱区分。由于该句是第二次出现,作曲家采用“mp”的力度,笔者会让学生在第二句中加强情感延伸,在情绪上更加强烈,这样视听效果会更加突出。在演唱到“烂开在碧栏杆下”时,由于作曲家标记了速度记号“ritardando”(逐渐趋于缓慢),并且相比于第一句的音高位置产生了变化,属于变化移位,也就要求演唱者在节奏上渐慢的同时,将第二句转变为旋律上的升华,通过二次强调使玫瑰的形象更加鲜明。在气息控制方面,笔者会时刻要求学生保持吸气状态,让呼吸肌之间形成内外对抗的状态,使得每个字都能舒展开,保持气息的均匀流畅,不至于“烂开在”这三个字唱完后无法完整结束。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初次演唱该作品时,由于没有保持吸气状态,导致气息不足而使这一乐句从中间断开,破坏了音乐结构,丢失了音乐美感。
在演唱到后半段之前,变化的伴奏音型瞬间能够让演唱者从美好景象中惊醒,现实的残酷打破了以往的平静,作者迫不及待地向大家述说心中的三愿。歌词这样写道:“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音乐线条深情动人,抒情之中略带伤感。“三愿”是本曲的重点部分,也是中心部分,旋律再次高涨,体现出一种期待与热情。从伴奏音型上我们可以看出,后半段有了明显的变化,左手的旋律发展从前段柱式和弦的平静舒缓变为分解式的大线条伴奏音型,也正是这样的分解式和弦的伴奏使前后部分鲜明地分割开来,巧妙地将关于玫瑰花烂漫可人的描述与后面的三愿紧密结合起来。在谱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在此处标记的表情记号是“poco agitato”(稍稍激动地)。因此,在演唱该部分时,帮助会要求学生的情绪应该适当的激昂一些,依旧保持吸气状态,唱出内心的希望与渴求,保持整体旋律的流畅性。演唱者在不同的意境中要进行不同的音乐处理,情感上应从简单的自我陶醉切换到迫切希望中。在伴奏的推动下,演唱者要饱含深情,眼神中充满着渴望。在演唱“三愿”的时候,演唱者要与前半段进行明确对比,还可以采用“强—弱—强”的处理方式,既可以突出重点,也不会让人产生听觉疲劳。其中关于“妒”字和“爱”字的出现,作曲家均采用了六度大跳来表示强调,在演唱时学生要注意控制喉头的位置,在字与字的转换过程中不要提喉,把握好“u”母音和“a”母音的口型状态,将通道打开,与前一个字的支撑位置保持不变,实现声音的统一和气息的均衡。
伴随着“第一愿”的结束,旋律急进下行,好似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出“第二愿”的期望——“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在谱面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曲家标记了“con tenerezza”(加以柔情地),告诉了演唱者在此处的情感处理。在演唱该部分时,由于“音乐术语”的提示,加上两句的节奏和旋律没有太多调整,笔者会要求学生在“第二愿”处进行情绪缓冲对比,力度上可以进行中弱处理。尤其是关于“爱”字的演唱,笔者尝试过多种方式,最终选择“强拍弱唱”的处理方法,这样更能抓住听众的心。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会在强拍上突出演唱,但是经过教学实践和反复视听,笔者最终选择了这种最佳的方式,也为“第三愿”的高潮部分做了一个完美铺垫。
对于“第三愿”而言,“f”的力度无疑是全曲的最高潮部分,也是作品音乐幅度最大的一句。“第二愿”的完美对比使得我们在演唱“第三愿”时有更充足的气息和力量去支撑整个强乐句,从而更好地控制情绪。“红”字的出现是乐曲情绪的最高点,采用了纯八度的大跳来体现无限感慨之意。对于这样的音区大跳,是否正确打开口腔、声音是否明亮、气息是否充沛稳定、通道是否流畅等,在演唱过程中是起关键性作用的。通常笔者会让学生保持声音在高位置的中心点,将全通道打开,饱满而富于弹性地去歌唱,这样可以增强声音的张力,也可以纠正学生舌根处用力的错误做法,这也是通过大量课堂实践探索出的最佳方法。“第三愿”乐句的结尾处,我们又感受到了凄婉与伤感,作曲家采用延长音的方式来诠释“不情愿”,“不情愿”一片美好就此凋谢。在演唱“凋”字时,演唱者需注意向“ao”靠拢延长,并连接到“谢”字的字头,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使“凋”字在延长过程中保持稳定,也让音乐旋律得到了延续。关于“谢”字的延长音处理,笔者认为,作曲家要让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每个人情感处理方法的不同、气息控制的不同以及唱法上的不同等,都将会导致不同的演唱时长,因而不能刻意规定时间限制,这样会显得缺乏艺术性。所以延长记号就是给演唱者一个尽情发挥的空间,当旋律将情绪推向顶点后,旋律又骤然跌落,由原先激动的情绪转至柔板(Adagio),并慢慢地流露出来。作者在此处采用了突弱处理,紧接着将结尾句整体节奏放慢,谱面再次出现“ritardando”。在演唱方面,演唱者可以延长“凋谢”后的停留时间,待情绪稳定之后,再从容地唱出最后一句。作品最后一句的前三个字“好教我”虽然被放在了低音区,但是不容小觑,因为气息容易浮在上面,因而笔者就要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将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保持统一,多采用胸腔共鸣震动,将声音落到实处。在情感处理上,演唱者在“好”字部分可以适当地加上一点“气声法”,能够更加突出作曲家此时要表达的情感,将气息叹下来并落到底处,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留恋以及希望能留住芳华的美好愿望。最终,作品以低沉伤感的情绪结束在主和弦上,与倒数第二小节“pp”的力度相呼应,好似以一声哀叹结束了整首作品。
黄自先生将西方作曲技法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相互融合,创作了大量优秀音乐作品,本文所分析的《玫瑰三愿》也是黄自先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中国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分析与教学研究,我们对黄自先生的作品风格与作品特点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对作品演唱情感与声乐教学方法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唱方案进行实践,经过不断探究与改进,自己能够精准地让学生在作品风格和音乐线条上进行正确处理与把握,进而实现从理性到感性的自然过渡。笔者希望通过对于该作品的教学研究与演唱分析能够为中国艺术歌曲教学提供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