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奔,尹柏双,张秀峰,呼显生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吉林吉林 132101)
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正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与此同时,各大畜牧企业为顺应形势发展,开启“招才纳士”模式。其中理论功底扎实和专业技能熟练的畜牧兽医人才无疑会备受青睐。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有的高校未能重视深化校企合作,导致输出人才的能力还无法完全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1]。这一困境迫使很多高校开始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该项目选题是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结合畜牧兽医专业特点和行业的需求,通过与雏鹰农牧集团签订协议,进行“雏鹰班订单式”培养学生。根据岗位需求学校和企业协商开设课程,并配备合理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毕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大幅提高企业效益。同时学校为学生拓展了就业市场,提升了畜牧兽医专业的就业能力。
构建“雏鹰班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1+0.5+0.5+1”模式。“订单班”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第一二学期,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第三学期,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现场教学培训学习,企业人员结合实际生产讲解本行业实用性强的理论知识,以临床实践课程教学为主;第四学期,学生带着问题回到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理论强化学习,以能力提高课程学习为主;第五~六学期,学生再次到企业进行实习培训1 年[2]。学习期间由校企双方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和制定企业学习计划和考核办法。在企业培训期间,实行双导师制[3],学校选派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进入企业,协同企业专家培养学的实践锻炼能力,同时也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水平,了解了行业发展前沿。
以“能力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根据岗位需求重新整合原有教学资源及课程教学内容。基于我院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点,契合岗位需求,联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开设课
程及配对教学资源,构建“双平台+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双平台”即以学校和企业为平台,“双平台”制度有助于高校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对项目研发的认知,是提升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模块”即构筑“基础应用课程”模块、“临床实践课程”模块和“能力提高课程”模块三大课程体系。学院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课程内容及结构的创新改革,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技能知识的传授。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强产教融合,把实践成果引入课堂;强调协同育人,持续改进“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4]。
3.1.1 改变传统授课方式
要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平台推行“互联网+”教学模式。每次授课前,要求学生利用“在线开放课教学平台”先自学相关内容,并进行任务打卡。同时带着问题来到课堂上。课上,通过教师对重点内容的讲解剖析,师生相互讨论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知识,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开放课教学平台”进行复习,通过在线平台上辅导、答疑等环节继续进行所讲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巩固加强。这种教学模式的构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总结分析问题能力。
3.1.2 实现“翻转课堂”教学
为突出学生能力培养,选取有代表性的课程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教学,采用“课前自学+文献检索+课上讲授+分析讨论+课后线上答题”的形式进行。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既能提升学生的执行力、组织能力,又能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能力、剖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1.3 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到课程教学中
“问题引导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主要引导作用,教师在讲解专业基础知识时,要习惯性地将基础知识如何应用安排到授课内容中,比如可以利用小型案例方式,把基础知识在畜牧兽医临床实践应用中体现出来。同时要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待学生进入兽医临床实践实习期间,就会体会到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相应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角色扮演法”教学,如在讲授寄生虫病诊疗时,让学生扮演主治医生和畜主两种不同的角色,对疾病诊疗过程进行模拟,利用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课上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从“教”的角度去深入了解所学知识。
“案例教学法”教学,如在讲授某个具体动物疾病时,选取实践省常中常见病例。先把病例教学资料通过PPT 展示或视频方式提供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自行分组,对病例展开讨论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同组学生交换意见。最后教师点评,进行总结。
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与人沟通能力。通过合理的引导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了由实验课、技能训练、教学实习、专业综合训练、师生包教组、寒暑假顶岗实习、师生联合搞科研、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大学生创新项目、开放实验室、专业协会活动等多途径的“由课内到课外”“由单向到综合”的多维度多渠道的实践能力培训体系。
高校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己任,不但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拥有企业和行业中丰富的工作经验。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能力的需要,应采取多种激励和政策引导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打造通过“老带新”“传帮带”、教师下场锻炼、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及兼职服务、考取执业兽医资格证等途径,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动手能力强的“双师”或“双能”(既能理论教学,又能指导生产实践)型教师队伍。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培养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去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聘请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青年教师共同担任实践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5]。
将2018 届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入学后,请雏鹰农牧集团人员来校进行企业文化宣讲,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情况。遵循“自愿、合作、共赢”结合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组建雏鹰订单班。
在培养过程中,校企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做到优势互补。根据订单班制定不同的授课任务。基于“1+0.5+0.5+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二学期,教师在讲授专业基础课程的时候,围绕养殖生产中的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展开,为调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驱力,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学期,学生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学习。一方面学习岗位生产技能;另一方面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真正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另外,企业为“订单班”设立了专门的助学金与奖学金制度,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并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为后续的企业的用人选聘奠定基础。第四学期,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在岗学习,带着“问题”返回学校继续学习,有效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第五六学期,企业为“订单班”学生提供“点对点”的实习岗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实习结束后,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企业可根据实际岗位需求优先聘用“订单班”优秀毕业的学生。
目前很多高校已实行“订单班”培养模式,旨为企业输送岗位匹配人才。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还存在不足,概括如下。
由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单一性,学生所接受的信息过于枯燥,乏味。学习一段时间,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存在个别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推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久而久之,学生获得的知识量远远不能满足将来的岗位需求。
基于“订单班”人才培养构建模式,要求由学校企业双方协力育人,同向、同行。但实际应用中,存在只注重理论而偏实践,或者只注重实践而偏理论的情况,最终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导致“毕业即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兑现。
“订单班”的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坚定地职业道德观念。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培养,无法对应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的契合点,难以实现最终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要做到从“学校教育模式”转变为“校企联合教育模式”,面临的困难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建立校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其不仅是要创造“订单班”数量,更要保障“订单班”的质量,寻找校企互动共、双方共赢的长效机制,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了学校和企业的有利资源,根据社会行业、企业对畜牧兽医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目标式培养,不仅能够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锻炼,使学生毕业既就业,更能提升学生的整体就业率。同时也要考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学校应与更多的高质量、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保证合作企业能推荐具有一定专长的优秀员工参与到校内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还要严格的落实校企合作的相关待遇以及政策,才能够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