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凯曦,靳玉源,杨 婉,蒋 妍
杭州市肿瘤医院,浙江杭州 310000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万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癌,占全球发病总数的12.25%,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负担重,心理痛苦程度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乳腺癌的传统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监测生命体征为主要目的,干预形式较单一,认知-行为管理是认知矫正技术和行为治疗技术的有效结合,通过引导乳腺癌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患者生存信念,促使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提高患者治疗及生活信心,控制疾病恶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认知-行为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方式,有益于改变乳腺癌患者的价值观、家庭关系,增加健康知识,感恩生活等[3-4]。本研究探究认知-行为管理方式对于降低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程度、改善其感知益处的效果,以期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就诊于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科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2月1日至8月1日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年龄≥18岁,女性;符合《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相关乳腺癌的诊断标准[5];具有读写能力;知晓病情,愿意配合完成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精神疾病史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针对乳腺癌进行二次手术者。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因疾病原因脱落2例,拒绝继续参加者2例,剩余76例。对照组因疾病原因脱落3例,拒绝完成随访4例,剩余73例。最终共149例纳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疼痛评估/护理、不良反应防治、出院宣教及随访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开展认知-行为管理。组建认知-行为管理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士长、10名护士,由护士长组织护理工作会议,针对乳腺癌制定认知-行为干预计划,进行修订及培训,如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并明确自身护理职责。由认知-行为管理小组的成员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管理干预,该干预模式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包括线下团体自我反省、心理教育和作业,每周进行1个模块的干预且需要提供书面日记及作业反馈(见表2);采用杭州市肿瘤医院自制的《认知-行为调查问卷》,针对性强化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行为;邀请病情改善良好的患者分享抗癌经验;按患者用药状况编制时间表,纠正不良用药行为;质量控制:在问题导向法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交流,由专家对认知-行为管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问题,患者回答并讨论交流相关解决措施。
表2 认知-行为管理内容及方法
干预结束后护士进行效果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感知益处水平和心理痛苦程度。
1.3.1乳腺癌患者感知益处评估量表(Perceived Benefit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PB-DT-BC)
中文版PB-DT-BC由吴臣等[6]汉化,用于评估乳腺癌患者在诊断及治疗期间的积极心理体验。该量表包含15个条目,从意识到他人在某人生命中的角色、生活意义感的确立、生活中不完美的接受度反映乳腺癌患者的积极心理体验。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依次计1~5分,总分范围15~7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感知的益处越多。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2,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57。
1.3.2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istress Management Screening Measure,DMSM)
DMSM包括两部分:心理痛苦温度计,包括0(无痛苦)~10(极度痛苦)11个尺度,使用时指导患者将近1周自己经历的痛苦水平用相应数字标记。1~3分为轻度痛苦,4~6分为中度痛苦,7~9分为重度痛苦,10分为极度痛苦;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含39项相关因素,包括实际问题、家庭问题、情绪问题、躯体方面问题及精神宗教信仰问题等5个方面。DMSM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70,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37[7]。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干预前后评分差值的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观察组经过为期6个模块的认知-行为管理干预,PB-DT-BC得分高于对照组,DMSM得分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者PB-DT-BC得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DMSM得分比较
认知-行为管理有益于改善患者心理问题,目前较多应用于癌症患者[8]。感知益处作为一种认知水平,促进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9]。万效梅等[10]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的感知益处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仍需关注,护士应积极寻找提升感知益处的干预方式。认知-行为管理通过评估患者疼痛及其他症状,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和行为护理,引导患者正确对待乳腺癌病情及治疗等,促使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提高患者治疗及生活信心,控制疾病恶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1]。本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行为管理有益于提升患者感知益处。田美丽等[12]研究表明,对乳腺癌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够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本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量化乳腺癌患者的感知益处水平,验证了认知-行为管理方法对于改善其感知益处的效果。
心理痛苦是患者经历的认知、社会、精神等层面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13]。许丽贞等[14]研究表明,此种心理体验在乳腺癌患者被诊断的第一年最为显著。常规干预措施易忽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创伤和压力。认知-行为管理能给予患者尊重与理解,鼓励、激励其自身治疗的积极性、自觉性,使患者感受理解、支持与关怀。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前,两组的心理痛苦程度呈中重度水平。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痛苦程度降低,表示认知-行为管理干预对于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水平的降低具有效果。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仅分别为(48.70±7.62)岁和(47.50±8.40)岁,此年龄阶段的患者承担生活、事业和家庭的重担,面对疾病的困扰痛苦程度也较高[15]。本研究中通过认知-行为管理干预,从心理放松、睡眠、性生活、回归生活与职业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并通过心理日记的形式使其进行自我反省,能促使患者更加客观、真实、勇敢地面对疾病,战胜内心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