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救援通道 为生命保驾护航

2022-02-11 08:13
道路交通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服务站交通事故救助

山西:让救助基金真正成为“救命基金”

累计救助8154户因交通事故临时受困家庭,垫付资金达2.2亿元;一般垫付受害人自接受抢救之时起,抢救费用由3天(72小时)延长至5天(120小时);151家医疗机构被授予“道路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医院”……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山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解决群众心头“急难愁盼”最生动的体现。

近年来,山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贯彻实施《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建章立制,常抓长效,搭建起“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的道路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与时间赛跑,在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死亡人数、最大限度减少因交通事故致贫返贫群众、最大限度化解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开通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

2021年9月9日,郑某驾驶一辆轿车在江通南路与刘某骑行的电动自行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刘某胸部等多处骨折,被紧急送往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由于肇事者不露面,拒绝给伤者进行抢救费用垫付,手术又耽误不得,晋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事故事实调查清楚后,第一时间开具《抢救费垫付通知书》,解了伤者的燃眉之急。救助基金服务站工作人员在得知案件情况后,马上联系医院,了解伤者情况,开通绿色通道,先行抢救。根据抢救情况,为伤者垫付抢救费2.1万余元。

“以前发生交通事故到医院,先问的是有没有联系家人垫付费用,很可能延误最佳抢救时机。现在不用担心了,只要发生交通事故都可以先抢救后付费,这一政策是真好!”事后,为表达对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和救助服务站工作人员的感谢,伤者家属成先生特地为工作人员送了一面锦旗,对山西公安交警这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暖心举措大加赞赏。

《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的出台实施后,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全力推进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改革,联合省财政厅等4部门,搭建了交通事故重伤员急救“预担保、快抢救、预付费”协作模式,在全省推广创建“道路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医院”。

“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山西先行先试。只要在山西辖区内发生交通事故的重伤员,不管户籍是本省还是外省,抢救费用全部采用道交基金‘预担保’、医疗机构‘快抢救’、基金管理人‘后付费’的协作模式。”山西省交警总队事故处处长褚万里说,这一协作模式将所有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伤亡的人员全面纳入救助范围,包括新增的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导致的伤亡群体,全部实行交通事故伤员无差别救助,每年增加受益群众4000余人。新《办法》还将可以垫付救助费用的时间由3天(72小时)延长至5天(120小时),并且明确将院前急救费用也纳入垫付范围,每年有近3万人因此而受益。

“以往都是道路交通事故伤者追时间‘跑报销’,现在重伤员在接受紧急救治5日后‘等交账单’就可以了。从根本上解决了交通事故重伤员抢救‘肠梗阻’、急救费用使用‘慢半拍’的问题,让道交基金真正成了‘救命基金’。”山西省交警总队事故处民警杨昆介绍。

警医保联动 确保紧急救治“零时差”

道路交通事故伤员现场急救涉及应急消防、公安交管、医疗机构及银保监等多个部门,如果部门间联动不及时、衔接流转不顺畅的话,急救效能会大打折扣。为此,2020年4月29日,山西省交警总队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消防救援总队和中国银保监会山西监管局联合印发了《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四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使交通事故现场救援、伤员转运、医院救治、费用垫付等各急救环节实现全流程“绿色通道”。

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处负责救助基金具体工作的民警韩召存介绍,道交基金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全省各地交警与协作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达成了一种信任机制,发生事故后,交警会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提前”通知医院和救助服务站工作人员。而且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打破后,也为伤员获得快速、高效救治赢得宝贵时间,最大限度提高交通事故伤员救治成功率,降低了事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也大幅度下降。

“一些必需的检查或者手术,有了基金的保障后,我们在实施救治时就更无忧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务处医生屈慧芳说,这一协作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医生抢救事故伤员的经费顾虑问题,也大大减轻了事故伤亡人员家属经济上和心理上的负担。据悉,目前山西省已在151家医院建成“道路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医院”,并在全省各绿色通道医院附近高速公路出口和医院周边主干道路路口处设置“交通事故重伤员绿色通道医院”指示标志牌,以备在危急之时将事故伤员以最快速度送医抢救。

“我们会一次性告知伤者或家属对接所需的材料,并指定专人负责,大大减少审批手续,提升了救助服务时效。”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奕琪说道,保险公司目前已组建了医审、法律、财务、信息等专业管理团队,全省配备了114名服务专员,设置了11家市级服务站、97家县级救助基金管理服务站,覆盖全省11市117县区及高速交警63个大队,全力优化服务流程,保证服务响应速度。同时,山西省银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高奇志也表示,山西银保监局将督促各保险公司足额及时地计提缴纳救助基金,保证资金来源的充足稳定,做好与救助基金的衔接工作,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的社会稳定器作用,助力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制度保障 让“绿色通道”良性运转

“我们会在费用垫付过程中,让交通事故肇事方以及受害方共同签署一份承诺书,承诺将其将来的索赔权共同转让给救助基金管理人。”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追偿岗工作人员许靖遥介绍。

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抢救、丧葬费用后,基金管理人依法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而依法追偿也是保障基金良性运转的关键。为此,山西省道交基金联席会议办公室加大了对追偿的考核力度,全省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协助基金管理人进行追偿,确保道交基金“预担保”、医疗机构“快抢救”、基金管理人“后付费”这一协作模式的持久力和生命力。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四级高级法官孙成宇说:“省内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在审查救助基金垫付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公正作出判决,确保救助基金的有效回流。”2020年6月16日山西省第一笔通过诉讼成功追偿基金垫付款的案例,极大地鼓舞了基金管理人。据统计,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累计追偿3242笔,追回垫付基金5652.34万元。

2021年12月,新修订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发布后,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联席会议立即研究贯彻意见,根据要求将垫付抢救费用时限由120小时(5天)延长至168小时(7天);制定出台《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款核销办法》;将救助基金垫付的丧葬费用调整为丧葬所必需的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和安葬等服务费用,垫付标准统一为山西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倍。山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交警总队总队长李安林表示,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将继续履行好省道交基金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救急救难,扶危济困,积极推进道交基金各项惠民措施发挥更大作用。(文/李静 图/山西省交警总队)

广东:学史力行 精准施策 畅通交通事故绿色救援通道

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道路交通承担着全国71.3%的客运量和73.8%的货运量,是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动力、助力。随着公路车流量的不断增大,交通事故日益增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分析交通事故的特点,研究如何提升救援救治效率,降低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率,建立科学、有效的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1年,广东省公安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畅通交通事故绿色救援通道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民生项目纳入“八大专项行动”重要内容,科学部署、深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4.4%、16.1%,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减少15起,是全国较大事故减少最多的省份,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人数同比减少408人,下降14.1%,交通事故因抢救无效死亡率同比减少10.3%,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援救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效率进一步提升。

学史力行 高位推进

广东省公安厅将畅通交通事故绿色救援通道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与公安工作的结合点和落脚点,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彻落实到事故预防全过程、各方面。

在2019年、2020年联合交通运输厅、卫生健康委、消防救援总队、广东银保监局、省交通集团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公通字〔2021〕108号)、《关于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医疗救援工作机制的通知》(粤公通字〔2020〕50号)的基础上,2021年5月13日,广东省公安厅联合省交通运输厅、卫生健康委、消防救援总队、广东银保监局、省交通集团等部门制定印发《进一步加强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方案》,注重协同共治,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四位一体”的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大大提升交通事故伤员救援救治效率。

2021年8月27日,广东省公安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等部门召开全省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视频推进会,推广惠州、江门等地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试点工作经验,并播放了由惠州市公安局拍摄制作的《树牢生命至上理念,畅通绿色生命通道》视频宣传片,把全省畅通交通事故绿色救援通道工作推向深入。广东省各地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把畅通绿色救援通道作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重要内容,细化措施、分解任务、明确分工、共建共治,工作中以问题为导向、效率为目的,求同存异,全力推动全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档升级。

精准施策 畅通通道

按照“细致、精致、极致”理念,广东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摸排调研,把准脉搏、梳理问题、治理难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精、做细,确保实用、管用、好用。

做足常态化救援线路的应急预案。全省各地累计排查梳理932条通往医院的主要路线,制定687个应急预案,通过实行“1+2”应急保畅模式(1个应急救援预案和“信号灯绿波放行+交警铁骑开道”2种保障途径)及协调直升机支援的“空地一体化”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切实保障消防、救护车辆的优先通行权,坚决避免因交通受阻贻误抢救导致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死亡。2021年5月3日“五一”节假日期间,广州一名跟随父母到阳江海陵岛度假的2岁半女童不慎被房门夹断2跟手指,情况十分危急,女童父亲立即驾车前往广州医治并打电话报警求助。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接警后,迅速启动城区道路“绿波通行”模式,沿途各地市公安交管部门清除高速公路应急车道障碍,确保目标车辆在沿途高速公路一路畅通;并协调江门、珠海、中山、佛山、广州等地公安交管部门安排执勤警车前往各辖区间接力路口等候,以免错过目标车辆,确保目标车辆在市区内一路畅通。在这场与时间的惊险赛跑中,接近240公里的车程,即使在假期道路拥堵,车流量大的情况下,六地公安交管部门仅用时3小时便将目标车辆从阳江送至广州市儿童医院,女童得到及时救治。

强化重点路段严管严控。广东省公安厅督促全省公安机关不断增强应急意识,坚持“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部署高速公路“畅安2021”专项行动,提升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依托监控设备、高清卡口、ETC过车数据等扩大执法覆盖面,形成“传统+科技”全方位手段管控,确保救援救护车辆及时到达现场。全省共计配备357套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抓拍监控设备,共查处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4.34万起,有效确保应急救援车道畅通。

创新推动乡镇智能交通急救预警平台试点。广东省公安厅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联合在茂名化州市试点推广智能交通急救预警平台,创新推出“上车即入院”、主干道沿线布设医疗急救物资等措施,提升农村偏远、交通不便利地区交通事故救援救治效率,降低交通事故致死致残发生率。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急救预警平台成功使11名交通事故伤者转危为安。2021年11月10日,化州市开展创伤中心应急实践演练,模拟一起在国道路段发生,造成3人受伤的小客车碰撞摩托车交通事故,接报事故后,化州市人民医院通过5G急救平台迅速组织急救人员赶赴现场,到场后迅速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

夯实基础 提质增效

广东省公安厅按照“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思路,围绕事故救援救治,织密筑牢多元化网络,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通信息沟通渠道。广东省公安厅推动各相关部门完善“122、110、120、119”四台,以及保险行业之间交通事故信息相互通报和反馈机制;建立市、县两级各部门微信联络群共186个,交通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共享信息,提高救援救治效率。

提高“院内救治”效率。在全省设置定点救治医院390家,全部开通院内“绿色通道”,提高交通事故危急重症伤员救治率;建立1633名医务人员组成的省、市、县三级救援救治专家库,涵盖急救、颅脑外科等领域,凡交通事故中涉及危急重症伤员的,及时启动专家库,切实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惠州市医疗机构将医疗资源向创伤急救中心倾斜,配强急诊创伤复苏、重症管理、外伤手术三个团队力量,树立“医生等病人”的工作理念,落实现场人员抢救、专家远程指导、院内救治部署“三同步”措施,确保院前急救与院中准备同步进行;实行流程化、规范化急救工作模式,确保在伤者到达前,院内复苏单元、医护人员、仪器设备等全部就位,伤者入院后得到最快速高效的救治。实行“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损伤控制手术—重症创伤治疗”一体化急救模式,精简院内衔接环节,实行以创伤急诊专家意见为主导的治疗方案决策机制。2021年,惠州市交通事故严重伤者(ISS大于15分)院内死亡率仅为3.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强化社会救助保障。发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救急、救难”作用,确保抢救费用落实到位。2021年,广东省共计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救援1.58万次,救援1.76万人,其中送院救治8975人,启用省、市、县三级医疗救援专家库680次,成功救治8628人,共计支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1.51亿元,同比增加37.6%。2021年9月17日,茂名市茂南区一辆无号牌电动自行车碰撞一名行人,造成行人柯某重型颅脑损伤,肇事方电动自行车未购买保险,行人柯某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昂贵的抢救费用。办案民警得知情况后,协助其申请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及时将4.3万元垫付的抢救费划拨到救治医院,让柯某得到及时救治,解了燃眉之急。(文图/广东省交警总队)

盐城:“云车通”服务机制让交通事故处理更高效

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认真贯彻省公安厅“六六战略”部署,将改革创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体系作为公安机关“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推动构建盐城公安现代警务机制的重点项目,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从群众的视角审视问题、站在群众的立场了解需求,瞄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难点、堵点,系统规划、整体重塑,打造“云车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服务新机制,实现道路交通事故调处、救援、理赔全流程、全链条“云上运行”,改革成效得到上级肯定、同行认可、群众赞誉。

每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都是一项系统工程。盐城市公安局打破传统思维、整合各方资源、再造工作流程,全面建立运行一个平台统领、五方人员联动、五项功能支撑、线上线下互补的“云车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服务新机制,形成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云上闭环”,努力以每个处理环节的智能、规范、透明,让每起事故的处理再快一点、每位事故当事人再满意一些。一个平台统领,即研发“云车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云车通”平台),对内整合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所有环节,实现事故调处、救援、理赔全流程、全链条“云上运行”;对外向事故当事人提供事故处理“一窗办”入口,实现“登录一个App就能办理所有交通事故处理方面业务”。五方人员联动,是指依托“云车通”平台,在线上动态联动交警、当事人、保险、维修、医疗五方人员,共同为发生交通事故的群众提供所需服务。五项功能支撑,是指依托“云车通”平台,实现道路交通事故“云定责、云救援、云调解、云理赔、云研判”功能,让群众不再劳心费力、来回奔波。线上线下互补,是指由线上远程处理中心负责简易事故线上远程处理、由线下一站式服务点负责疑难复杂问题线下全面托底。目前,“云车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服务新机制已在盐城大市区范围内全面推行,在运行过程中,盐城市公安局主要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五个核心环节改革机制、精简流程、提高效率。

一键报警、实时取证、线上定责,让现场处置更加迅速。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可以通过110短信链接、5G视频电话、微信小程序等途径进入“云车通”平台,直接与工作人员、保险员、交警多方快速视频连线。连线中,平台借助人脸、车牌智能识别功能,自动获取、快速核查人车信息,通过视频通话,自动采集事故现场证据,实时全程记录、多方同步使用。事故双方1分钟左右即可撤离现场。坐席交警依据现场证据、当事人描述和周边视频监控等信息,远程快速认定双方事故责任,5分钟内可出具事故认定书。交警无需线下奔波事故现场,能够解放更多精力投入到案件侦查、事故预防中去。

以人为本、按需调度、垫付救助,让人车救援更加及时。“云车通”平台统筹盐城大市区范围内所有救护车、清障车等救援车辆资源,开通定位功能,依当事人意愿,自动识别调度最近救援车辆,免费将伤者、事故车辆送至医院或汽修企业救治、维修,保险公司后期结算。当事人通过手机端实时查看救援轨迹,医院平台同步获取伤者相关基础信息。平台接通市区7家优质公立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开通人伤直赔绿色通道,根据事故伤者手机端申请,在线采集个人信息,自动生成附有二维码的《直赔通知书》。伤者通过手机扫码治疗,医院先期垫付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后期结算。平台评定47家保险直赔定点汽修企业,开通车辆汽修直赔服务,当事人按需在线选择汽修企业,先期免费维修,由保险公司与汽修企业直接结算。

多方参与、云端调解、无缝衔接,让事故调解更加便捷。“云车通”平台设立网上调解室,针对需要调解的事故,当事人在线申请,平台对接预约时间,当事人、保险员、人民调解员、交警等多方进行视频通话、网络调解。系统对对话音频进行语音识别,自动生成文字,调解完成后在线生成调解协议书并投屏显示,双方在线签名确认,调解机构电子签章生效。对调解无法达成协议的,平台将事故信息实时推送至法院“道路交通事故诉前调解平台”,由法院工作人员开展线上诉前调解,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无缝衔接、实时流转。

统一标准、缩短流程、当日结算,让定损理赔更加简单。盐城市推动出台保险行业标准规范,统一定损理赔标准,打通人伤车损行业互勘互认通道,实现5000元以内车损行业互认。整合保险行业资源,推动市内23家保险企业专职保险员统一入驻、合署办公,实现线上快速定损、快速理赔。将现场理赔、车辆救援、人伤直赔、汽修直赔等环节费用,全部融入“云车通”平台理赔入口,由当事人在线发起申请,费用根据用途当日结算,赔付至个人、救援单位、医院、汽修企业等账户。

源头巡查、全程监管、智能回访,让群众体验更加满意。盐城市公安局通过对平台坐席人员的接警话术进行语音监测,对平台处置的事故警情进行自动巡查预警,发现敏感词汇第一时间提示,保证视频接警质量。对全程线上处理的轻微事故,在证据网上采集的同时实现过程网上留存,并建立事故处理执法档案,加强事故处理全流程监管,保证事故处理规范。通过智能语音回访技术,对所有当事人进行满意度回访,第一时间倾听群众对事故定责、事故调解、拖修车救援、人伤直赔等环节的意见建议,逐项整改完善并及时反馈当事人。

截至目前,盐城市依托“云车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服务新机制共远程处理道路交通事故1.33万起,分流同期道路交通事故警情总量的70%,人伤直赔救治189人、垫付金额286.49万元,轻微交通事故处理较以往每起平均缩短20分钟,交通事故类投诉同比下降30.2%。江苏省公安厅下发通知,对“云车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服务机制予以推介肯定。(文/王伟夏彬彬 图/薛钧)

济南:打造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服务站新模式

2021年11月19日,山东省济南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服务站又新增了一家定点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与此同时,该院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服务站正式成立,以创伤救治为特色的警医联动绿色通道也同步启用,这是济南深化警医共建共治、实现交通安全共赢共享的又一创新举措。

自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工作开展以来,济南市公安局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济南救助办”),创新“一个中心、双轮驱动、三方共赢”的管理思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方面坚持把救助服务站保留在交警事故中队这个“老阵地”,一方面创新性地把救助服务站设在医疗机构这个“新赛道”,以“双轮驱动”加快推进救助服务站和绿色通道建设,及时为因交通事故陷入困境的群众雪中送炭,提供便捷、精准、高效救助,真正构建了救助办赢得好口碑、医院打响公益牌、百姓拿到救命钱的“三方共赢”格局,成功打造出有济南特色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服务站建设新样板,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服务站建设实现区县全覆盖

救助服务站在医疗机构覆盖范围越广,救助效率就越高,救助基金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如何发动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积极响应这种全新的模式,并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场地、人力等)予以支持,是济南救助办面临的首个考题。

创新最考验勇气,也最考验“绣花”功夫,需要在“卡脖子”的地方聚焦发力。济南救助办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和为民情怀,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主动联系省市两级卫生健康部门,积极对接各大医疗机构,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赢得了各方的支持。先后在省市区三级医疗机构建设救助服务站22处、绿色通道28条,其中省级服务站5处、市级服务站4处、区县服务站13处,实现救助服务站建设区县全覆盖,目前已有13个服务站达到二级水平,位列山东省首位。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垫付资金1.52亿元,救助伤者4687人,交通事故社会救助服务的质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济南救助办创新性地把救助服务站从交警事故中队延伸到医疗机构,就是要把救助基金这项救命钱最大限度地在第一时间让群众知晓、申领,解决抢救生命的后顾之忧。每个设在医疗机构的救助服务站都在醒目位置张贴责任民警、专职医护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救助基金使用二维码、服务指南等,群众用手机轻轻一扫,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救助金的相关政策、标准、时限等内容,与民警、医护人员取得联系。交警、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三方直接“面对面、零距离”,更加便民,更加高效。

警医救助流程“一站式”解决

医疗机构救助服务站实行专人专岗专责,健全完善院外警医联动和院内部门协调的“内外部协同联动机制”,是“济南模式”的一大亮点。院外警医联动,建立警医联系微信群,医院与交警保持24小时电话、微信联系,发生交通事故后,救助服务站第一时间获取患者信息,随时与120救护人员保持联系,根据患者伤情,通知医院及时准备入院抢救措施;院内部门协同,建立抢救联系微信群,为患者建立抢救室、急诊CT室、急诊手术间、多学科会诊室机制等。从事故发生、警医接处警、伤者运送、伤情鉴定、手术抢救、康复治疗等环节全流程实现“一站式”解决,使伤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精准医治,救助更加快捷高效。

济南救助办不断探索制度规范化与服务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创新推出济南救助办和救助服务站一体化救治机制。在医疗机构的救助服务站,责任民警和专职医护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互通信息,及时帮助患者或家属就地申请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对于未能及时取得垫付通知书的情况,服务站会第一时间与救助办对接,确认伤者符合救助基金申请垫付条件的,可以“先上车后补票”,伤者家属只需在3个工作日内补办手续即可,确保伤者不会因申请手续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此外,申请超过72小时后续治疗费用的,由服务站专职医护人员协调医院开具相关证明,再交由责任民警负责办理相关手续。符合条件的群众可在服务站提交全部申请材料,剩余工作全部由责任民警和专职医护人员协作完成。在救助服务站就可以办理完成事故救助基金的全部申请流程,真正实现了交通事故社会救助服务“一站办、零跑腿”。

基金救助跨区域协作显真情

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医疗资源丰富、救治能力突出。为此,济南救助办积极探索建立全省跨地市救助基金运转机制。主动协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千佛山医院)、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5家省级医院服务站,在服务济南辖区群众的同时,可以为省内其他地市交通事故受害者开通基金救助“绿色通道”。只要持有事故发生地交管部门所开具的垫付通知书,即可享受与济南本地伤者同等待遇,由救助服务站协助办理救助基金相关手续。2021年以来,济南市各救助服务站共跨地市救助淄博、德州、泰安、菏泽等地市交通事故受害者51人,垫付救助基金51起,垫付金额超360万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今,济南救助办与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履行救助责任,坚持高标推进救助服务站提档升级,规范推动救助基金纵深发展,创新优化救助机制流程。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依法救助,在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死亡人数、最大限度减少因交通事故致贫返贫群众、最大限度化解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收到明显成效。目前,济南市救助基金工作稳居山东省前列,真正把这项惠民政策办成造福民生的好事、实事,成功打造出有济南特色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样板,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文/于宪革 郑帅 图/牛辰滨)

猜你喜欢
服务站交通事故救助
基于BPNN-AdaBoost的隧道交通事故数预测研究
上海中粮南桥半岛文体中心与医疗服务站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预防交通事故
帮你加油
帮你加油
搭乘同事车辆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认定工伤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