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 张瑞文
一、中华传统文化类情境
【例1】(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2)“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C
【考查意图】本试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作品《诗经·葛覃》作为引入情境,描写葛藤、黄鸟、灌木等生物,以及山谷等无机环境,勾勒出一幅唯美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象,考查了学生对生态系统这一基础性概念的理解。选择性必修2一书将生态系统定义为“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解析】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要求高考考查内容应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类情境试题往往是语文学科与生物学科的融合产物,题目中的古文部分对于部分考生来说难以理解,所以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注重提升试题解读时所需要的关键能力——知识获取能力。题干中出现的“中谷(山谷)”“葛(葛藤)”“黄鸟”“灌木”等术语是关键词,集合在一起,就是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与选项中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概念相对应的是在山谷的生态系统,故答案选C。
二、生態文明类情境
【例2】(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8)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2020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2处发展至81处,数量超过8000只,基本覆盖麋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麋鹿种群密度
B.增加我国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
C.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小
D.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
【答案】AB
【考查意图】本试题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实例作为情境,意在考查生态系统这一大概念下的重要概念及次位概念纵向与横向的交叉联系,涉及种群密度、生物多样性、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析三个角度。各选项难度不大,但综合性强。
【解析】此类情境试题贴近生活实际,有一定的信息量和复杂度,要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解答。A项,麋鹿数量较少,个体较大,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麋鹿种群密度。B项,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C项,并非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小,而是种群密度最小时,种内斗争才最小。D项,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易地保护。
三、时政热点类情境
【例3】(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② 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③ 接种后可以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
④ 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的免疫防卫功能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考查意图】本试题以近两年来的时政和社会热点——新冠疫情作为情境,旨在考查“免疫系统能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和清除机体衰老、死亡、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这一重要概念的独立应用。
【解析】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提高对时政热点类新闻生物学相关部分的关注度,并灵活应用以大概念为核心,以重要概念为框架,以次位概念为基础的知识体系,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其内部核酸失活,失去繁殖和感染能力,该方法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疫苗已灭活,接种后抗原不能大量增殖;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才产生体液免疫;二次接种后,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防卫能力。
四、学术科研类情境
【例4】(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14)阿卡波糖是国外开发的口服降糖药,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型新药,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植物来源的生物碱NB和黄酮CH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为此,将溶于生理盐水的药物和淀粉同时灌胃小鼠后,在不同时间检测其血糖水平,实验设计及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每组10只) 给药剂量
(mg/kg体重) 给药后不同时间血糖水平(mmol/L)
0分钟 30分钟 60分钟 120分钟
生理盐水 — 4.37 11.03 7.88 5.04
阿卡波糖 4.0 4.12 7.62 7.57 5.39
NB 4.0 4.19 x1 6.82 5.20
CH 4.0 4.24 x2 7.20 5.12
NB+CH 4.0+4.0 4.36 x3 5.49 5.03
(1)将淀粉灌胃小鼠后,其在小鼠消化道内水解的终产物为 ,该物质由肠腔经过以下部位形成餐后血糖,请将这些部位按正确路径排序: (填字母)。
a.组织液 b.血浆 c.小肠上皮细胞 d.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糖水平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是由于胰岛素促进了血糖合成糖原、 、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2)本实验以 作对照组,确认实验材料和方法等能有效检测药物疗效。
(3)该研究的结论为:NB和CH均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且二者共同作用效果更强。下列对应表中x1、x2、x3处的数据排列中,符合上述结论的是 (多选)。
A. 7.15 7.62 6.37B. 7.60 7.28 6.11
C. 7.43 6.26 7.75D. 6.08 7.02 7.54
【答案】(1)葡萄糖 cadb 氧化分解 (2)生理盐水组与阿卡波糖组 (3)AB
【考查意图】以降糖药品的研发作为情境,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作为主要考查内容,其中包含基础性概念、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三个维度的考查,全方位地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其中基础性概念题目较易得分,而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类题目,重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得分具有一定难度。
【解析】学术科研类情境试题,易与实验探究类试题相融合,创新性强,试题呈现综合性、应用性,但大多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难在分析判断方面。如本题(1)第一、三空考查组成淀粉的基本单位和胰岛素的功能,如果考生基础掌握较好,不难拿分。难点是在(1)第二空,要求回答葡萄糖吸收过程,考生平时学习时容易忽略。葡萄糖由肠腔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再由细胞另一侧释放进入组织液,然后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形成血糖。(2)(3)考查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原理,这是经常出现的考点,同学们在复习时必须掌握。如对照组的概念,本实验以生理盐水组作为空白对照,以阿卡波糖组为标准对照,以确认生物碱NB和黄酮CH的降糖效果;而结论分析中,关键是通过比较得知NB+CH组比其他组效果好,得出x3数据应小于x1、x2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