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强花
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重点集中在对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常规教育,但该年龄段学生自我行为调控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较弱,安全意识不强,课间休息容易出现意外,加上需要特殊照顾的特殊儿童,教师缺少足够精力处理课间小事故。因此需要班主任探讨融合教育背景下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策略。
笔者所带的班级有一位行为多动症学生和一位深度自闭症学生。为了让特殊学生享受和普通学生一同上学带来的融合实效,并提升普通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班级全体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品质,笔者尝试了以下管理策略。
一、研究学情,全员育人,多元合力,持续跟进
班主任要协同德育主任、资源教师、家长等多方人力和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袋,研究学情,既研究这个年段学生的共性问题,又要研究特殊学生的个性问题,争取二者都在融合教育中得到较好的解决。教师要系统梳理每阶段学生辅导要点和典型问题的教育对策。
班主任平时要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家校沟通,反馈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当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干扰了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时,相关教师需面谈家长,在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后,商讨并确定合适的教育策略,给家长提出相关建议,班主任建立特殊学生成长档案袋,持续跟进并改善教育过程。
与特殊学生的家长沟通,班主任也要注意方法和分寸。在每周工作总结时,不点名批评特殊学生,个性问题私聊家长,顾及家长的感受。同时,也要注意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先表扬孩子几个优点,再指出问题所在,这样家长接纳老师的建议会更顺畅一些。对于敏感的家长,班主任可说出自己的希望和可供家长选用的教育途径,而不是直接指出哪个地方做得不对。
以多动症学生为例,面对其违纪和伤害身边同学的行为,学校除了班主任直接跟进教育,也可给家长提出以下意见:①建议家长和子女共同直面并讨论出现的问题,让特殊儿童也要承担不当行为带来的后果,必要时辅以药物康复治疗。②父母双方统一教育理念,抛开分歧,致力于教育好子女。③家长跟老师建立融洽关系,相互体谅,共同合作。④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并注重安全教育。⑤家长要融入所在班级的家长微信群,积极主动跟其他家长沟通,融洽关系,鼓励特殊儿童课后多与班上同学交往。⑥如有需要,家长可以向学校以及所在社区的居委会社工寻求帮助。
二、德育为先,心育先行,获得归属感,提升自我效能感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低年级学生容易出现同伴间的小矛盾,是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来认识世界的年段认知特点决定的。因此,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课,在活动体验中育人,改变学生的认知,规范学生的行为,获得在班集体中的归属感和提升自我效能感,最终让德育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
1. 增进了解,悦纳包容,互助共进,改善关系
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会干扰他们与普通同学的融洽相处,因此改善同伴关系是班主任在班级融合教育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在每周一的主题班会课上开展围圈和致谢形式的正面教育管理班会,设计“认识我的新朋友”“夸夸同学”“夸夸我自己”“我来帮帮你”等班会主题,增进学生间彼此的认同感、悦纳感与互助意识。
此外,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同伴能听懂的善意提示语来提醒同伴改善个人行为。例如:“请你洗洗手!”——针对同伴出现不讲卫生的行为;“请你漱漱口!”——针对同伴出现说话不文明的行為;“123木头人”——针对同伴课间在走廊或教室内奔跑的行为。这样的提示语充满了温情,既能顾全被提示学生的面子,也能引导他们自我内化,进而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教师还可以安排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同学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小组内设置小老师,在课间帮扶指导组员的活动和学习。针对过于活泼的多动症学生和过于封闭的自闭症学生,让同学邀请他们或教会他们做一些文明有趣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其他同学包容关爱特殊学生,特殊学生获得参与游戏的机会,能帮助他们建立归属感、安全感。
教师调整座位也有讲究,对于多动症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他坐到前面靠近教师的位置,让授课老师可以更多地关注他。对于自闭症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热情活泼、友爱互助的学生做他的同桌或前后座。
2. 因材施教,降低要求,创造机会,持续赋能
特殊学生的内心其实更需要关注呵护。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大多比较敏感:家长担心周围的人会给孩子贴标签,孩子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或多或少会有自卑心理。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普通孩子来比,较难获得外界的肯定和支持。因此,班主任要联合家长,帮助孩子树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
班主任要学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对这些孩子的要求,减少他们学习的压力。班主任多发现特殊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当面鼓励,可以是口头鼓励或发放表扬信,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积累继续进步的能量,及时向家长反馈,不断给孩子赋能。平时,班主任还可以给他们写鼓励便条,让学生将便条贴在醒目的地方,经常看、经常读,会让他们的内心不断强大,不断获得被肯定的力量。
班主任也可以和特殊学生开展无压力聊天减压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认同他们的感受并理解他们,再提供有效的改善建议和正面的期望。
还可以在做事中培养做人,班主任可特意安排特殊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事务,例如请多动症的孩子帮忙摆桌椅、收拾抹布、擦黑板、整理图书角等。诚恳地请他们帮忙,让他们为班集体做贡献,体现他们的价值。这样,学生在内心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自己在班上是一个有用的学生。
3. 共商共议,建立公约,一视同仁,制度育人
特殊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时,家长最担心他们会遭遇不公正的待遇。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的灵魂导师,有必要从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入手,营造公正有序的班级氛围。遵循主导主体的教学原则,班主任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共同商讨班级事务,建立班级公约并严格践行班级公约,以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奖罚分明、一视同仁。
校纪班规一脉相承,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引导学生熟悉校纪班规非常重要。我校有“校园十字诀”的要求:“十字诀,我牢记。正序礼,备练议,乐思问,有新意。好课堂,高质量,我参与,育素养。”
在学习了校纪之后,班主任可以先引导学生发现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大方向的问题,讨论建立班级公约。首先说一说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接着,讨论对策,订立相应的公约;最后,读公约、守公约。针对低年级学生记忆力好、爱朗读的特点,班主任可引导学生创编简洁的公约。本班在班会课综合讨论的基础上,订立了《午休公约》和三字谣形式的《借书公约》。
这些校纪班规张贴在教室内墙上醒目的位置,还要熟记于心,规范学生的言行。如果学生某方面违规了,就请他重新熟读熟背,再来实际践行。通过循环往复地实践操练,可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
综合运用以上策略,笔者所在班级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融合教育效果良好。特殊学生没有被歧视被孤立,能获得包容、肯定、归属和爱;普通学生关爱他人、包容他人、保护弱者的能力得到培养,他们有较强的同理心,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较强;家校沟通氛围也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