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特别说明:教育部下发的“指引”文件是给高校划出的“底线”,高校会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所开设专业的具体选科要求。
“指引”文件VS高校实际招生专业选科要求——以心理学类专业为例
2019年5月下发的“3+1+2版指引”对心理学类专业的要求如下。
同年8月发布的“2021年在鄂招生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部分)如下。
由此可见,我们依据“指引”文件分析得到的是一个可填报专业的理论可能性,真正到填报志愿时,还需要结合目标高校的选科要求。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没有几个高一学生在选科的时候就能确定自己未来要填报的院校是哪些,因此也不必过多过早地考虑这个问题,在选科时,以教育部的“通用版指引”为主要依据即可。
寫在最后的话
选科是新高考带来的新事物,它倒逼我们了解自我需求,提早进行职业规划。它可能会占用我们一些刷题的时间。但请相信,它能使我们在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过程中,学习了解自己,认识社会,而学会权衡与取舍,正是高中生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培养自己的选择能力,或许才是选科中更有价值的部分。请高一学生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选科,做自己未来生活的主人。
上述“指引”文件是考生选科的重要依据,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此外,我们还请大家注意以下四点。
1.切勿以“专业覆盖率”作为选科的主要标准。对教育部的“通用版指引”进行分析整理,很容易就能得到不同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这当然可以作为选科时的重要参考,但建议考生和家长切勿片面追求专业覆盖率。在专业覆盖率之下,一定还要考虑选科组合的学习难度,比如“物理+化学+政治”组合的专业覆盖率最高,但是物理、化学的学习难度同样也很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高。另外,无论专业覆盖率有多大,选择面有多广,我们也只会被一个专业录取。因此,“我想读什么专业,适合哪个专业,我的选科组合能否使我选到想读的专业”更为重要。
2.选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盲目、不跟风。高考选科一定要从自身出发,要考虑自己的优势学科,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较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有更大的进步和提升空间。学科基础的判断要结合分数和排名,可以根据平时学习和考试情况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得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此外,同学们还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科,可以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喜欢上的课、想参加的兴趣小组或社团分类,这样就可以较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了。如果你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哪个科目,这时可以反向考虑,明确自己不喜欢的科目,通过排除的方式也可以缩小选科范围。
3.选科要谨慎,避免中途改变。选科后,许多学校将实行走班制,如果中途改变,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而且也会使本就不固定的同学关系又生变化;再者,就是比起最初就选择某一科的同学,你中途加入,还要赶进度,无形中提高学习成本。
4.在掌握选科思路的同时,还是应该回归和关注“学习”本身。没有比提升自身学习成绩更踏实安全的办法,这也是所有考试“万变不离其宗”的“万年法则”。毕竟,对于学生来说,知识和学习能力才是最大的“底气”和“筹码”。
最后的最后,祝愿每位学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收获理想人生!
拓展阅读
“3+3”模式 &“3+1+2”模式
“3+3”模式
前“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后“3”为考生须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中选择3科。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志愿进行投档录取。
“3+3”模式的计分方式如下:
“3+1+2”模式
“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按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公布招生计划,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志愿进行投档录取。
“3+1+2”模式的计分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