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语音课堂教学实践

2022-02-10 08:17庄雪妆
英语教师 2022年22期
关键词:字母组合郊游元音

庄雪妆

一、课例背景

语音是语言的外衣,是语言表达的物质载体。良好的语音语调是有效进行英语口语交际的基础。因此,打好语音基础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保证。语音学家亨利·斯威特(Henry Sweet)说:“二语习得的首要步骤是掌握第二语言的正确语音,没有正确的语音、语调,学习第二语言则是空谈或者徒劳。”(转引自刘森、牛子杰,2018)自1978年,特别是1983年以后,英语在我国日益重要,被列为初中教育外语课程的必修课。然而,由于语音教学观念陈旧、教师发音不标准、缺少语言实践和缺乏本土英文熏陶(戴光江 2019)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发音不准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深圳英语中考对考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模仿朗读题主要从语音、语调、语速和内容四个方面考查考生的朗读能力,要求考生发音准确、语言流畅。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已大有改观。然而,由于教材内容淡化语音、师生对语音教学不够重视、语音教学单调枯燥、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向群力 2019),语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语音教学效率,应改革语音课堂模式,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注入新的生命力。

多模态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于1996年提出“多元识读”,最早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中,西方研究多模态教学的代表人物有斯坦(Stein)、罗伊斯(Royce)等(权成伟、樊筱楠 2016)。在国内,朱永生(2007)从指符号系统方面对模态进行了描述,并指出交流的渠道和媒介主要包括语言、技术、音乐、图像、颜色等。顾曰国(2007)从互动的角度对模态进行解读,提出模态是人类通过感官(如听觉、视觉)与外部环境(如人、动物、物体、机器等)之间的互动方式,并对“单模态”“双模态”和“多模态”进行了限定说明(吴娟 2017)。张德禄重点探讨了在外语教学中多种模态间的协同(权成伟、樊筱楠 2016)。吴娟(2017)认为,多模态语音教学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的材料、内容、手段、活动和评价的多模态化。总的来说,教学媒体要做到多元化,如教师可以使用PPT、投影、实物、图片、黑板和肢体语言等多种媒体作为教学载体,同时,可以利用各种资源符号,如图片、文字、网络、态势和声音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转引自张德禄,2009)。课堂上多种模态和教学方式的切换,可以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多模态语音教学即采取多模态教学方法进行语音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教学活动,吸引其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语音学习活动的主角。

二、课例展示

下面以四个双元音 /eɪ//aɪ//əʊ//ɪə/为例,探索初中英语语音课堂上如何使用多模态模式进行语音教学。

(一)教学内容和学情

深圳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到八年级(下)共32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配套的英语音标教学模块。理论上,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可以掌握48个音标的相关语音知识。

通过课前调查测试,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部分语音知识,但尚未系统学过音标;双元音的发音、口型不够准确;对同一个音素的不同字母组合掌握较差,未能实现自主拼读。在听说软件测试中,发现学生在读单个双元音时,发音尚可,但对其在不同单词中对应的字母和字母组合无法准确辨认,未能实现单词的自主拼读。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基本掌握 /eɪ//aɪ//əʊ//ɪə/的发音、口型,比起之前有较大进步;基本能掌握/eɪ//aɪ//əʊ//ɪə/的字母、字母组合,能正确地朗读含有这些双元音的单词和句子;能自主拼读新单词;能在会话中使用含有 /eɪ//aɪ//əʊ//ɪə/的单词,并进行角色扮演。

(三)设计思路

深圳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4的主题为“四季”。阅读板块的课文中提到“秋天是野餐的好时节”,听说板块的内容含有双元音。在教授这个单元时,正值秋天,是外出郊游的好时节。综上几个因素,设定“为深圳笔架山公园郊游作准备”的教学情境。在此情境下,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三个任务:了解深圳的笔架山公园、寻找前往笔架山公园的路、讨论郊游计划。同时,将四个双元音的教学活动巧妙地贯穿各种任务。总体而言,本课结合多模态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引导学生完成三项任务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1.了解笔架山公园

(1)引入。

教师播放电影《音乐之声》中玛利亚(Maria)老师带着七个孩子外出郊游,在草地上教他们唱Do Re Mi的视频片段。全班学生合唱。教师引出话题并创设情境:“秋季正是深圳外出郊游的好时节,我们周末去公园郊游吧。”同时,确定本课任务:了解该公园、寻找前往该公园的路线、讨论郊游计划。

【设计说明】①创设和现实生活基本一致的情境(去公园郊游),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和同伴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新的知识。②贯穿多模态教学理念,该环节包含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元素,引导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合唱歌曲,使其不知不觉便沉浸于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③引导学生在歌曲和歌唱中,感受四个双元音的发音,观察发音含这些双元音的字母、字母组合。

(2)引导、讲授、示范。

教师展示几张该公园日常活动的真实照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猜测此次郊游的目的地:笔架山。

任务:①精听一篇介绍笔架山的短文,填出挖空的含四个双元音的单词。引导学生首次关注四个双元音的语音。②朗读标了红色的单词和蓝色的音标。③根据不同双元音给单词归类。

此后,教师借助视频(见图1)、音标单词卡(见图2),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跟读,并通过现场提问进行检测。

图1

图2

【设计说明】在该环节,使用了音频、视频、图片、实物(音标单词卡)等多种资源符号,引导学生在听力和朗读中感受四个双元音在单词中的发音;在语篇中观察双元音在单词中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在观察、模仿、跟读中把握口型;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中学会发音;在检测中把握自身的学习效果。课堂上多种模态和教学方式的切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2.找出前往公园的路线

(1)引导学生探索、归纳、操练。

首先,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在单词迷宫中找出含有双元音/eɪ//aɪ/的单词,用线相连,形成线路。同时提供树状图,引导学生通过例子,总结、提炼出相应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其次,学生两人一组,完成单词迷宫和树状图笔记(/əʊ/或 /ɪə/),并与后桌互换分享,然后上台展示。再者,教师通过提问“Do you know other words that have the/əʊ/or/ɪə/sound?”,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回忆学过的含有这几个双元音的单词(见图3)。最后,将迷宫中的单词连成押韵有趣、朗朗上口的绕口令,让学生练习朗读并展示。

图3

(2)学生形成知识的迁移。

由于学生刚好学到七年级(上)Unit 4,为了考查他们能否根据这堂课所学的四个双元音对应的字母和字母组合拼读新单词,选取17个七年级(上)Unit 5到Unit 8的新单词让他们拼读,考查其知识迁移能力。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展示新单词,要求学生画出含有相应双元音的字母、字母组合。其次,引导学生自主拼读新单词。最后,打乱单词顺序,让学生再次在小组内练习新单词发音,并通过在25秒内“开火车读单词”的游戏进行展示(见图 4)。

图4

【设计说明】本环节最大的亮点在于单词迷宫的设计。利用一张实物迷宫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找出含有四个双元音相对应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读单词和绕口令,并适时正音,培养其读准含有这四个双元音的单词的能力。学习新知并进行迁移,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回忆学过的含有这几个双元音的单词,把当前所学新知与已学旧知形成联系,构建知识的意义;在拼读新单词的过程中,通过组内练习,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游戏、竞赛,多种模态和教学方式的切换,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构建新知识的效率。

3.讨论郊游计划

以“确定路线”“野餐食物”“注意事项”为主要内容,教师设计了三段挖空对话,并提供了含有这四个双元音的单词。要求学生在完成选词填空后进行角色扮演和展示(见图5—7)。

图5

图6

图7

【设计说明】为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四个双元音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设计该教学任务,引导他们体会含有这四个双元音的单词在语篇中的应用。学生通过操练和角色扮演,逐渐熟悉这四个双元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课后测试

教师展示课前摸底测试中的单词,要求学生再次将10个含有这四个双元音的单词进行归类(见图8),检查其对单词所含双元音的辨认能力和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图8

【设计说明】检查本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本课开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这四个双元音的摸底测试,要求他们对已学的含有这四个双元音的六年级和七年级(上)的单词进行归类。测试结果显示,学生虽然已经学过这些单词,但对于它们包含的是哪个元音并不清楚。因此,在本课的最后环节,再次呈现这些单词,对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对这些单词进行正确分类。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五)教学反思

本课以多模态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设计。课中各个环节灵活使用了视频、音频、PPT、实物、图片、文字、黑板板画、肢体语言,体现了教学媒体的多元化和资源符号的丰富性。学生看视频、合唱、听音频、跟读模仿、做单词迷宫游戏、拍手打节奏、角色扮演等,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多模态。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整堂课以任务型教学法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探索、发现,逐渐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

本课的缺点在于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设计了三段对话,让学生选词填空后进行角色扮演。虽然学生体会了含有四个双元音的单词在语篇中的应用,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但该环节的设计属于半控制型,不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经过调整,将该环节修改为以“讨论路线、准备食物、提醒注意事项”为主要内容,提供若干含有四个双元音的单词,让学生根据内容和单词的提示自主创编对话,并进行角色扮演,从而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猜你喜欢
字母组合郊游元音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快乐郊游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快乐的郊游
走,一起去郊游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cr”
Playing with “ar”
Playing with u_e
The song 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