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玲 邓淇漫 方碧玲 马伟婵 袁梓敏 叶彩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社会主义的办学任务和教育目标是:启智润心、培根铸魂。因此,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摆到了每位教师的面前。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重要补充,其开展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和精神追求等要素融入每一门课程,本质是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让每一位教师承担好育人责任,让每一门课程发挥好育人作用”这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下,众多学者结合我国课程思政的教育现状,从宏观到微观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实践意义、实施路径和手段、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现存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高德毅、宗爱东 2017;何衡 2017;和伟 2019;卢杨、刘芳 2019;王振庆 2019;鄢显俊 2020;赵晶晶2020;陆道坤 2021)。相比之下,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和评估手段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研究类型来看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根据中国知网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22年8月3日,共发表了4 177篇关于课程思政的文章,其中研究实施效果和评估手段的仅占0.74%(31篇),且大部分为质性研究,如成桂英、王继平(2019)指出考核应遵循政治方向正确与旗帜鲜明、育人自育兼顾、“思政”“专业”相长、自评他评结合、兼顾过程和结果、知行合一等原则。在实践层面的研究中,有学者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三维目标论为教学设计指南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在分析学生的反馈后得出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国情,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徐雪英、郭菲2022)。张蔚磊(2022)构建了“一点三面”的课程思政实施步骤模型及“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结构与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知识储备、技能发展、价值认同三个方面设计课程指标体系,从学生产出项目中发现课程思政对培养价值认同和家国情怀的重要作用。为更加客观地了解课程思政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实现程度,并据此不断改进教学,以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必要根据课程思政目标,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研究以“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中主题为“美”(Beauty)的单元教学实践为例,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探究课程思政在外语类专业课程中的实施效果,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和同向化提供借鉴。
从课程定位来看,“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是在学生先修了基础阶段的语言技能课程后的高级阶段的综合性语言类课程,它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阅读分析和欣赏,议论、演讲和学术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中关键的是理解、表达和思辩。
在讲授主题为“美”的单元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了“美”这一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文化中的内涵变化。课程思政的目标之一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美”的内涵和外延,从而理解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意义,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帮助其正确评价自我,激发其追求作为“人”的独立发展、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在动机。
在“知识—技能”目标方面,该单元帮助学生了解“内在美”和“外在美”产生的历史缘由和社会原因,并掌握相关的语言表达,提高说明文和议论文写作技巧。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表达,结合拓展阅读,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作文不仅要体现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还要表现出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
本研究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语料库分析及半结构式访谈评估课程思政在专业目标及思政目标上的达成度。检验实施效果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检验实施效果的研究框架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广东某高校英语专业的94名大三学生,其中包括尚未参与该单元学习的学生及完成了该单元学习的学生。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学生个人信息的,如性别、年级、专业等,用于后续的对比分析;第二部分主要获取学生在“美”这个问题上对自身、他人和有关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态度等相关信息;第三部分调查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评价,探究教师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的特点,并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展开方式的建议。
在讲授该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布置了三篇以“美”为主题的写作任务。
第一和第二篇作文是进行同一张图片的看图写作,不设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不同点在于第一篇作文是在学生学习该单元前布置的;第二篇作文是在学生学习该单元的过程中布置的,其目的在于检验他们在思想认识和知识层面是否有显著变化。第三篇作文是关于“美”的主题写作,由学生自主命题,展示其在学完该单元后对“美”的看法。前两篇作文无体裁和词数限制。第三篇为议论文,亦无词数要求。
本研究借助语料库分析工具AntConc分析三篇作文的词数、关键词、高频词,从而探究学生在语言运用及对“美”的思想认识方面的变化。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参与本次课堂教学的4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目的是针对问卷的部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访谈的内容聚焦学生对“美”相关的社会现象的看法、对自我“美”的评价、课后对“美”的认知变化及对该门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本次访谈采取线上访谈的形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95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在94份有效样本中,男生比例为22.30%,女生比例为77.70%;学过《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中主题为“美”的单元的学生占54.74%,未学过该单元的学生占45.26%。
此次问卷分析的着重点在于已参与课程思政教学与未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的学生在“美”这个问题上对有关社会现象、自身及他人等思想认识方面的异同。具体结果如下:
通过对“是否认可网络追捧的A4腰、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等行为”作交叉分析可知,学过该单元的学生对该行为多持中肯和批判的态度,而持“比较同意”态度的学生全部为未学过该单元的学生(见图 2)。
图2:学生对有关社会现象的态度
通过对“对外在形象的关注程度”作交叉分析发现,未学过该单元的学生相比于学过该单元的学生更在意自己的外在,而学过该单元的学生对自己外在的关注程度更多呈中等程度(见图3)。这从侧面表现出学过该单元的学生较能悦纳自己的外在,更有自信。
图3:学生对自我外在形象的关注程度
在回答关于何为女性“美”的问题时,没学过该单元的学生所用的词更多集中在“自信”“外表美”“优雅”等;而学过该单元的学生所用的词更多集中在“气质”“善良”“自信”“独立”等。这表明无论是否学过该单元的学生对于女性的“美”都关注到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但同时可以发现,学过该单元的学生会更多集中在内在品德和修养上,而对外表美的关注度降低(见图4)。
图4:学生关于女性“美”的描述
在回答关于何为男性“美”的问题时,没学过该单元的学生所用的词更多集中在“颜值”“性格”等;而学过该单元的学生则更关注“风度”“责任”“担当”等。这表明学习过该单元的学生更倾向于关注男性内在的“美”(见图5)。
图5:学生关于男性“美”的描述
在回答“为了追求美会做什么”时,“化妆”“减肥”“读书”和“内在”是许多没学过该单元的学生的选项;而学过该单元的学生在外在美和内在美提升上的思考和选择则更丰富和健康,如通过“保养”和“运动”改变外表,同时关注“内在”“学识”“读书”和“涉足”多领域的信息(见图6)。
图6:学生为了追求美会做什么
在“你认为教师是用以下哪种方式传授有关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的内容”一题中,采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进行分析,从响应率和普及率汇总表格(见表1),拟合优度检验呈现出显著性。x2=44.545,p=0.000<0.05,意味着各项的选择比例具有明显差异性,可通过响应率或普及率具体对比差异性。讲解课文内容、阅读课外材料、分析实际生活案例这3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都较高,这表明教师采用这三种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达到教学目标。
表1:传授有关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内容的方式
本研究以语料库检索工具AntConc 3.4.1w(Windows)2014及美语语料库Basic Corpus作为参照语料库,首先统计出三次写作文本中的类符数与形符数;其次通过Keyword list功能直观地显示三次样本中出现频率高的前15个关键词并进一步分析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思想意图。
1.三次样本类符数与形符数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三次样本作文的类符数分别是797、1 415和3 583,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说明学生词汇使用的多样性逐次提升。而三次样本文本的形符数分别为4 323、7 969和26 154,证明学生的平均写作篇幅也在变长,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他们对于“美”的认识和思考在不断深入。
表2:样本类符数与形符数分析
2.三次样本关键词分析
如下页表3所示,通过对频数前15位的关键词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第一与第二、三次作文的结果差别在对于“美”的认识程度。在第一次作文中,学生对漫画的认识比较浅显,如在写作中mirror、taller、front等词居多,反映出他们仅观察到图片表层的内容。
表3:三次作文样本关键词对比
从第二次与第三次样本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已经逐步超越表面的认知,展现出更深刻的理解,如第二篇作文中出现了sickness、self、media等词汇。截取第二篇作文分析过程如下页图7、107页图8和图9所示,反映出学生已经开始讨论社会或社交媒体中对女性“美”的偏见带给她们的伤害,意识到应该正确评价自我,努力实现内在和外在的全面成长。
图7:第二次作文中的sickness索引行
图8:第二次作文中的self索引行
图9:第二次作文中的media索引行
第三篇作文中出现的 objective、standard、ancient、Korea等具有时代、标准和国别的词汇,更好地反映了学生对“美”的探讨已经上升到历史发展和文化差异这个层面。通过对比研究许多学生认识到“美”是主观(subjective)的。“美者,非丑也。真美者,为见真行善也,道之所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与“善”“行”密不可分,故个人需内外兼修,培养深沉爱国、博大包容、自然纯朴、努力奋斗的优秀品质,方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这种通古今、融中外的视角是学生通过单元学习批判性思维不断提高的有力证明。
综上所述,经过教师讲授课文并将有关“美”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等思政要素融入课程,学生的思想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反映在学生写作的思想广度与深度上。同时,三次作文在篇幅、用词的丰富度及论据的力度等方面的变化也客观反映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验证语料库分析结果,选取4名学习过该单元的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涉及大学生对与“美”相关的社会现象的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及课程思政形式的未来发展三个方面。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白瘦幼”审美虽然获得一部分人的认可,但是这种审美挤压了多元美空间,变相贩卖了外貌焦虑。面对当前社会一些畸形审美观,当代大学生要通过学习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美不应该停留在外表,而应该内外兼修并包含更多方面。
第二,课程思政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4名学生均表示通过学习该单元,对美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并学会了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美。学生对自身的外表已由过去的不满意和不自信转变为主动悦纳和积极肯定。他们会在意自己的外在,并勇于用健康的方式提升的同时,更加重视自身优秀品质和精神的培养。学生一致认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对大学生审美观的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学生认可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同时建议课程思政应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阶段的学习,以更多元和更有趣的方式开展,如可通过“电影”“视频”“辩论”“鉴赏”等方式开展思政教育。
本研究以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词频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发现“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的课程思政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教师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和科学地审视美、感受美、鉴赏美,将课堂内容、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向善崇美,成为有理想、有高度、有内涵的时代新人,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本研究带来以下反思和启示:要进一步推进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就要建设与完善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体系。现有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偏定性描述与主观评价。研究发现,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同时结合自评和他评,能使课程思政实际效果的衡量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通过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对现有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会使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手段更加科学,也有助于将检验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
另外,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明确达成指标。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立足学科优势和课程特点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讲授与课外探究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具体、生动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课程内容的学术性与育人目标的价值性相统一。要根据思政元素的特征制订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指标。这对衡量实施效果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曾指出:“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补充,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因此有必要开展课程思政效果的长期跟踪调查。通过跟踪调查,可以更加全面地探究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学科教学的长期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的教学实施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