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橹
(广东培正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根据国家、省市和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系列政策、方针、文件以及会议精神,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市场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和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本研究以民办财经类院校广东培正学院为例,介绍学校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深入探索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就业帮扶体系,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
广东培正学院(原名私立培正商学院),创建于1993年,坐落于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校园占地面积57.90 万平方米,是一所教学应用型财经类院校,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干学科,管、经、文、法、艺、工、理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学校现有11 个二级学院,38 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7000 余人。广东培正学院2020 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如下:
广东培正学院2020 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4052 人,截至2020 年12 月15 日,毕业生总体就业人数为3824 人,总体就业率为94.37%。毕业生以广东省内生源为主,省内生源3804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3.88%。
如图1 所示,学生基本上在广东省内就业,珠三角地区长期作为毕业生就业首选地区,每年就业人数超过毕业生人数的70%,原因在于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且珠三角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落户政策的调整等方面受到了毕业生的青睐,吸引了大批毕业生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就业。
图1 广东培正学院2018-2020 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图
如图2 所示,学生就业分流明显,教育、信息类是毕业生就业明显集中的行业。近三年相比,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住宿和餐饮业的人数部分转移到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2020 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数据变化,既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正处于发展上升期的行业(信息服务业、教育行业等),其人才需求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拓展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利于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产业结构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同时也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表现。
图2 广东培正学院2020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图
从图3 的数据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普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较高。专业知识技能、团队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受用人单位认可度高低排序依次是团队合作意识,共1360 家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好或者较好,占总比81.68%;其次是心理素质,共1347 家单位认为毕业生心理素质较强;再次是专业知识技能,1228 家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较好;排名最后的是创新能力,但也有1196 家企业认为毕业生创新能力较强,占总比71.83%。
图3 用人单位对广东培正学院2020 届毕业生表现满意度分析图
如图4 所示,学生考研情况越发理想,境内升学成果逐年提升。从学生考研的意愿分析,第一是为了学术追求,对所学专业觉得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第二是为了更好就业,目前较多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学历要求是硕士;科研院所、各高校、医院等招聘的学历起点都是硕士。第三是规避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考研既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历,又能暂时规避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学校分析,广东培正学院自2012 年起,学校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班)专业,面向有出国意愿的学生,开展与荷兰、英国等境外交流项目,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外语实际应用水平和经济类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结合不同国家的学制和教育政策,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和出国留学辅导,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外语+专业”的外向型复合人才,为出国深造及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图4 广东培正学院近2018-2020 年升学情况对比图
领导统筹,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就业工作,提高就业质量。第一是广东培正学院形成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与二级学院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细化落实就业责任,并将就业创业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议程。第二是坚持实行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成立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是二级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及时掌握就业形势的变化,着重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用人制度的变化、毕业生就业理念变化着手,对就业方案做出调整,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第四是学校完善《就业创业工作考评》制度,促进就业服务工作精细化、精准化。通过工作要求、时间节点、内容资料、专项对接等情况,做到以考评制度为准,以工作成效为证,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的实质性开展与落实。
1.重视职场教育,潜心培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及社团力量,围绕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开展活动,如职场文化节、职场大课堂、企业见习周、面试实训营、职场类竞赛、职场讲坛等。
2.响应毕业生多样化需求,暖心提供就业服务
在新经济形势下,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改变以及多渠道多元化的择业选择,促使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应该基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变化进行相对的调整和转变,更加着重加强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以适应新时期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就业需求的变化。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职业定位、心理支持、简历门诊、模拟面试、政策咨询等。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定位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指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掌握就业知识与技能。课程主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针对性进行教学指导。通过职业生涯培养体系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兴趣和职业技能,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排查摸底,建立台账,贴心帮扶困难毕业生
充分了解毕业生现状,建立就业台账:包括学业情况、就业意向、就业进展、“一对一”帮扶政策等。二级学院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就业资源缺乏、就业能力不足、心理素质较差、学业(毕业)困难、就业观念偏差等类型学生,对其情况进行了解和筛查,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注重过程监测。学校就业部门整合多方资源,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实现对就业困难学生的点对点帮扶:申请求职创业补贴,开展求职技巧辅导讲座和训练营,工作坊和个体咨询的方式进行辅导等。
4.扎实工作基础,用心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学校结合国家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基层就业创业的政策,编撰就业政策和毕业程序通识小册子,详细介绍毕业事项及各项就业政策,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普及;举办“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与政策解读”,采用案例结合、深入浅出地向毕业生介绍国家的各项就业政策、讲解各项毕业程序的办理;举行“我在基层”讲座,邀请校友返校“现身说法”,分享他们的基层工作,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讲座内容,促进学生对政策的理解,树立朋辈的示范作用。积极进行大学生三支一扶、毕业生应征入伍等基层就业政策的宣传;为学生提供政策答疑、个体职业发展与定位辅导、报名指导、优惠政策落实等各项服务,关注基层就业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其规划职业生涯;积极引导学生到祖国基层地区、贫困山区、部队建功立业。
5.加大信息化建设,精心打造“互联网+”就业
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推进和加强就业创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和优化信息的传播途径,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模式与新模式互补的服务体系。开拓、整合、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建立学生、单位和导师信息库,拓展就业市场;建立网络职业指导系统,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宣传和功能,优化线上服务。线下加强流程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实现事务性到功能性服务的转变。
坚持政校企、产学研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主动对接政府各部门、行业协会、科技园、龙头企业等,在校企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下,建立政校行企就业合作平台。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实训基地,积极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硬件条件、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健全就业市场的多元化格局,不断探索和寻求新的深度合作模式。同时发挥校友会的力量,积极发动校友回校招聘,加强校友与学校的交流与互动,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利用竞赛作为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就业创业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与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致力于打造精品化、特色化的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场先锋大赛、创业挑战大赛、学术科技节、创新创业文化节、企业精英进校园等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举办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织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开展学生科研活动等;在校园文化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拓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活动。
广东培正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跨越和突破学科专业教育界限,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系统五层级”。三系统包括:一是专业教育、文化通识类和素质拓展类教育教学体系;二是创新创业基础教育体系;三是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其中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包括创业就业导向课程、大学生大创训练、创业大赛与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及自主创业活动等五层级实训链;学校为实现三系统和五层级的有效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金字塔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广东培正学院组建3 支就业创业导师队伍,分别为:就业事务管理师资队伍、咨询服务师资队伍和就业创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邀请不同类别的专家学者到校进行集中培训;定期选送人员参加职业指导、生涯咨询、团体辅导等专业培训;开展主题多样的集体研讨、备课会、听课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等活动,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申报科研项目,实现就业创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专家化。
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调研侧重于校内的调查和自评,由于专业性、权威性的限制,在调查主体、调查指标设计、实施组织管理、调查结果反馈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可以引进外部的专业调查机构对往届毕业生进行就业质量跟踪测评,利用其更为先进的科学统计方法和手段,建立合适的调查指标体系,明确调查的指标内涵,形成有效的数据支撑,有助于形成学校更为全面客观的就业评价。通过调研结果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质量、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竞争优势,以便学校更好地进行顶层设计、定位学校特色和凝练培养方案。
大学生无论选择就业还是创业,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关键。首先是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职业生涯与就业引导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树立其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落实具体的行动,学生才有所收获。其次是通过基于“多层次”“立体化”的就业帮扶体系,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