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奕 盘锦市中心医院眼科 (辽宁 盘锦 124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针对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选择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临床治疗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由于开展的治疗措施不同划分为不同小组。术前,对患者实施常规检查,根据疾病具体情况制定手术计划。对照组40例: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开展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比对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对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与手术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性95.0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性75.00%,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观察组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躯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状态、心理情绪以及精力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白内障患者落实超声乳化仪行微切治疗效果确切,手术切口小,对眼部损伤较小,而且有助于提升患者视力,降低手术风险与术后相关不良反应出现,确保预后效果,可进一步确保治疗安全性与高效性,各方面均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符合临床治疗需求。
白内障是由于眼部晶状体代谢异常,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诱发晶状体浑浊[1]。白内障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视物浑浊、模糊、眼前朦胧感、屈光改变、色觉改变等症状,若病情逐步恶化,还可出现眩光、近视等异常症状,严重还可诱发失明,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有不利影响。临床中,针对白内障患者治疗方案较多,多选择手术治疗,但不同手术对策,所达到的预后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且近年医疗技术持续性完善,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白内障,对机体性较小,预后效果确切,具有微创手术性质,从而在临床治疗应用逐步提升[2]。因此,本文针对白内障患者应用不同方案开展治疗,观察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白内障患者80例,由于开展的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划分为不同小组。对照组40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4~86岁,平均(55.98±1.33)岁;观察组4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5~89岁,平均(55.99±1.36)岁;各组基线数据实施均衡性比对,无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①通过眼部B超、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确诊为白内障疾病;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符合手术指征;④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⑤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次调研相关书面文件自愿签订。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者;②存在精神方面疾病;③出血性疾病或凝血障碍者;④视网膜脱离;⑤角膜创伤过大无法修复者;⑥眼内有异物者。
对照组: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在患眼巩膜做一个3.0~3.2mm切口,将黏弹剂注入,实施水分离与水分层后,在核脱出前房后,取出晶体,将人工晶体植入。
观察组:开展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在患眼透明角膜入口做1.8mm切口,选择正确的位置做辅助切口,在前房注入黏弹剂,实施连续环形撕囊,经水分离、水分层,将晶状体核与皮质分离,应用爆破式超声乳化技术,将晶状体皮质清除,再将人工晶体注射入囊袋中,将黏弹剂抽吸干净,切口可自行关闭。
对术后患者疾病状况实施综合性观察与评价,有效: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提升90%以上,屈光改变、色觉改变等情况全部好转;改善: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提升60%~89%,屈光改变、色觉改变等情况有所好转;无变化: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提升低于60%以下,屈光改变、色觉改变等情况无明显好转;治疗有效性=有效+改善。同时,观察术后,患者眼部是否有相关不良反应出现。应用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的躯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状态、心理情绪以及精力方面进行评价,每一项均为100分,所得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越高。同时,出院前予以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让其对本次治疗效果是否满意进行评价,90~100分为满意,65~89分为中立,低于64分为不满意,治疗满意度=满意+中立。
以SPSS 25.0为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
观察组治疗有效性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对照组间治疗有效性 (n=40,n/%)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观察组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对照组间治疗安全性 (n=40,n/%)
观察组躯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状态、心理情绪以及精力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见表3。
表3.对照组间患者日常生活评分(n=40,±s,分)
表3.对照组间患者日常生活评分(n=40,±s,分)
组别 躯体健康 生理职能 精神状态 心理情绪 精力对照组 85.24±4.52 85.26±4.54 85.30±4.56 85.35±4.58 85.40±4.60观察组 91.68±6.00 91.75±6.09 91.80±6.10 91.92±6.14 91.95±6.15 t 4.566 4.598 4.612 4.645 4.712 P<0.05 <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见表4。
表4.对照组间治疗满意度(n=40,n/%)
白内障是晶状浑浊,从而诱发的视觉障碍性疾病。晶状体在眼球中是非常重要的光学部件,一般情况下为透明色,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出现浑浊情况,从而导致眼部视力下降,若不尽早对疾病加以干预,患者会出现失明情况,中老年人群为白内障疾病主要发病人群[3]。此外,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临床中可将白内障具体分为先天性白内障与后天性白内障,其中后天性白内障具体可分为外伤性、老年性、代谢性、并发性、放射性、药物性以及中毒性,而且疾病的形成与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高度近视、酗酒、应用糖皮质激素、缩瞳剂等药物有着紧密关联。
临床中,针对白内障疾病多选择手术方案,手术治疗具有操作时间短,术后有助于患者视力尽快恢复等优势。近年来,手术治疗技术持续性进步与发展,针对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案也逐步完善,其中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效果显著。传统治疗方案手术切口为12mm,逐步过度到5~6mm,而微切口为12.5mm[4,5]。
本次研究中对白内障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案,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有效性95.00%高于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75.00%;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安全性高于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实施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患者躯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状态、心理情绪以及精力均高于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实施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的治疗满意度97.50%高于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80.00%;证明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对患眼切口小,而且属于微创手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而且减少手术源性散光,确保散光状体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前房相应稳定性,减低相关不良反应出现。此外,由于切口较小,可降低黏弹剂溢出,进而保障眼部前房对应的稳定性[6-8]。此外,为进一步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建议术前对患者实施宣教,细化讲解白内障疾病危害性、手术治疗效果与目的、预后效果以及疾病所需注意事项等内容,针对患者疑问进行全面解答,对于其合理需求尽可能满足,消除其疑虑,进而保持良好的态度接受治疗,这可减低应激反应出现,还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白内障患者落实超声乳化仪行微切口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提升患者视力,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出现,确保预后效果,易于患者接受,符合临床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