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

2022-02-10 05:27张美玲侍崇艳
运动精品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体科学专业课程模块

张美玲 侍崇艳

基于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

张美玲1侍崇艳2

(1.南京传媒学院 奥林匹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2.南京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是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它强调学科、课程、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将人才培养在三者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在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尚存在诸如教学理念更新迟缓、课程内容挑战度不够、教学知识点高阶性不足、课程计划与学生实操能力脱节等诸多问题,需要教师、教材和实验资源等重新配置和提升,以期通过课程内容的专题化、模块化、层次化的整合和重塑等教学改革,有效解决该课程群面临的疑难杂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时代对新人才的新要求。

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教学改革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诸多研究数据表明,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关注高学历,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方向和综合素质要求逐步提高,“学历+技能”双优人才变成了新时代的宠儿。为了适应这种市场变化,满足社会对“新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就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就是以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核心,强调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将人才培养在学科、专业、课程三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1]。而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是体育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等课程,对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乃至于在以后的体育教学、比赛、训练、科研、健身指导、保健康复等方面具有关键的理论指导意义[2]。本课题以体育类院校为例,基于对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的教学调查研究,深析其面临的发展困顿,以期探索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在该课程群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为解决教学难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下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教学困顿

1.1 教学理念更新迟缓

教学理念是对教学活动中的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着其教学行为,并影响到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效果。伴随社会变化和教育发展,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对教学理念的要求,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教学理念需要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科育人。但当前教师教学理念受传统苏联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理念中依然“以知识为中心”。同时,国内很多体育类院校使用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在借鉴前苏联体育学院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移植和修订医学院、生物系的一些相关课程组成[3],这类课程往往具有跨专业、交叉性、术语多、抽象性等特点,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大多以传统讲授法为主,唱独角戏多,加上对“教学效益”理解偏差,往往追求“在最少时间内教授学生最多内容”,而忽略了“有效教学”,学生参与度较低,往往只是被动接受,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和消化知识。此外,从学情角度来看,体育类专业学生学科基础较为薄弱,重技能轻理论,想要达到专业课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1.2 教学内容挑战性不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核心和重要支撑,是教学双方主体对课程、教材以及实际教学内容的综合把握和加工。课程设置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这是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的要求。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有相应的侧重点。以南京某体育院校为例,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3个专业的四个年级在校生有28个班约1200人,仅有7位专职教师来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每位老师平均承担3-4门课程教学任务。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基本上是由同一个任课教师来承担。如果想要突出专业特点,教师必须要同时准备多套课程方案,从现实的角度看,大大增加的工作量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如何调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与教学实际矛盾成为当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课程教学内容多以基础理论为主,体育运动特点不明显,整个知识架构也比较呆板,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知识点高阶性不足

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要求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各有侧重又相互融通,且不同课程、老师、教学的侧重点应依据培养目标而有所不同。但很多课程教材在一些内容方面出现低水平重复,高阶性不足。不同课程教师为了满足自身所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需要,被迫在教学中对所涉及的其他课程内容进行复习,这样就造成一些教学知识点被不同教师重复讲解。因此,对该课程群内的一些课程内容的统筹和重新整合,不仅可以避免知识点的重复,还可防止浪费有限的课时资源。

1.4 课程计划安排与学生实操能力培养脱节

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体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特别是实操能力。目前,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的课程分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选修、方向校选课几个模块,在不同学期的课程计划中,体现出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但是解决运动实际问题、专业技能问题、生活实践问题等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却是零散的,甚至对于学生来说是凌乱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会出现脱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大大不利。例如:“体育保健学”“运动处方”“推拿学”等专业课程(第3-5学期开设)中需要用到解剖学、生理学(第1-2学期开设)的基础知识,但是这些基础知识基本上都距离这些专业课程已经一年多了,想要运用必须要再次复习,增加了教学主体双方的负担。

1.5 教学实验满意度不高

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直观性和实操性,学生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来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均加大了实验、实践、实训课时比例。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因为实验设备器材短缺、经费问题、教学课时不足等限制无法开设实验课或实验课时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受实验条件限制,任课教师想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学方法也受到了约束。例如:人体各器官系统模型、最大摄氧量(VO2max)的测评、台阶实验、身体成分测评等,均需要相应的器具、器材、设备和实验场地等条件,实验开设与否,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理论知识的吸收水平有着直接效应关系。

2 基于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的运动人体课程群教学改革

2.1 整合和重塑课程群,采取课程模块化设置

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再仅仅以知识传授为其主要特征,而是围绕着工作任务来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4]。其中具体工作任务涉及到的知识可能来自课程群中的不同课程。为此,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和专业特征,对课程群中涉及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重塑(详见表1)。

表1 课程群模块化设置

按照具体的工作任务将课程群分为两部分:专业模块和基础模块,其中的专业模块又被划分为五大方向,分别为全民健身指导、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国民体质测试、提升运动能力和康复治疗,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5]。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可选择加强全民健身指导和提升运动能力模块学习,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侧重于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和国民体质测试,而运动康复专业即可重点选择运动处方和康复治疗模块。

2.2 打破课程壁垒,采用专题化教学

“专题化”教学模式属于合作探索型的、以专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实际,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从中提炼出多个专题,围绕各个专题开展课堂教学[6]。这种专题教学的特色在于每一次课都有明确的中心问题,问题既可以是来源于教材,也可以是来自于专业实践。围绕专题的核心问题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来指导、解释、说明或解决实践问题,反之,实践也可以进一步验证理论的准确性。相较于传统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群中提炼出来的教学专题组建成专题数据库,再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专题。各个专题内容均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可以突破学科限制,对知识结构进行优化重组,实现学科课程间的交叉融合。专业教师根据各人的知识结构来选择和承担自己擅长的专题,达到了优化师资的目的[7]。

在完成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围绕能力培养和技能形成规律将各个教学模块进一步细分为五大模块——“①基础模块+②专业模块+③实验模块+④自选模块+⑤自修模块”[3]。这五大模块把教学层次凸显出来,其中①-③模块为基础,第④-⑤模块为提升和拓展,内容由浅到深,由广到精,具有专业特点的同时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各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部分后,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选择其他知识模块,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促其知识结构向纵深发展,有利于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2.3 加强网络“云平台”建设,实现课内外、理实一体化

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网络教学已然成为一种新常态,逐渐被大家接受并认可。当下,虽然大部分地区恢复线下课程,但网络教学仍是弥补线下教学短板的有效手段。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直辖市利用世界大学城云计算技术(“云计算”具有快速、稳定、容量大和按需服务等优势,突破了内容和时空限制)建立了386个机构“云平台”,成为一种引领教学改革的潮流[8-10]。各院校要紧跟潮流,打造精品课程,加快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的云平台建设,利用云平台优势,实现课上课下、教学实践理实一体化。

2.4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内容经过整合后,各专业教师承担的专题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年轻化,一直以来都是“专人专课”,对专题化教学模式需要有一个适应和提高的过程。除了通过教师自身的学习拓展外,学校也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包括举办各类教学竞赛(如教学基本功、教学综合能力等比赛)、外派学习、专家讲座、集体备课等。另外,可以考虑引进一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补充与激励。

2.5 加快专题化教材编写工作

一本高质量的教材是教学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也是决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务之急,是将专业教师组织起来进行教材的研讨与编写,以适应专业课程一体化改革模式的需要。教材编写队伍,除了本校的专业教师,也可以邀请业内的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加入,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创新性及先进性。

2.6 加大实验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

课程整合后,各个专题化的实验教学比例有所增加。现有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等严重匮乏,需要学校加大对实验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确保其能满足专题化教学的需要。

此外,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来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将课程群的部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部分分而治之,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仪器设备、实验实践场所和专业岗位,不仅可以高效地完成课程群的教学任务,还达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夯实了理论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岗位业务能力。

[1]段红红,徐权.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与课程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9):168-170.

[2]林景红.高师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改革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4):127-131.

[3]徐玉明.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的重塑与整合[A].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教研室,2009:26-29.

[4]陆超.《列车驾驶》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1(2):101-104.

[5]葛孚章,亓建洪.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课模块化设计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124-125.

[6]龚贤武.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2(10):42-43.

[7]李娜,吴国梁.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专题化教学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4,29(6):124-126.

[8]陈磊,吕辉.基于“云计算”的体育教学“云空间”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88-92.

[9]Li Chen.The education cloud platform for digital resources with block chain under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J].Creative education,2022,13(2):599-608.

[10]Lingling Yang.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staff abou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urse taught in english:based on cloud platform[J].Scientific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22,4(1):24-26.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Teaching Reform of Sports Human Science Course Cluster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Model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ZHANG Meiling, etal.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Nanjing, Nanjing 211172, Jiangsu, China)

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项目(项目编号:T-C/2016/11)。

张美玲(1982—),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保健与康复。

猜你喜欢
人体科学专业课程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开设运动人体科学选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