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伟大成就、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

2022-02-10 18:14张东冬
理论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党际政党中国共产党

张东冬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

党的对外工作是党的一条重要战线,也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1]。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始终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波澜壮阔历史中走过了光辉历程,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深度梳理党的百年对外工作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对外工作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党的对外工作的未来发展,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对外工作的优良传统,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大党对外工作的规律特点,开创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的成功实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正确处理同其他政党的关系。”[2]249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传承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外交往的思想基因,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重大的历史性成就,清晰展现出对外工作的成功实践。

(一)争取外部支持,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对外工作的伟大成就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世界时局变化,同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和一些国家的进步力量建立联系,通过争取宝贵的国际支持和援助,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和中国革命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一,建党初期与共产国际和苏共建立紧密联系。党的早期对外交往的主要对象是联共(布)、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俄国十月革命及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分子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并与俄国共产党(布)和共产国际建立联系,俄共(布)远东事务全权代表维经斯基、威连斯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相继来到中国,帮助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工作。1922年,党成立后不久就正式派代表参加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首次成功亮相于国际多边外交舞台[3]。党的二大明确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国际性视野。为更好地协助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党的六大专门设立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及各支部成员的沟通和了解。

第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外工作的初步探索。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党的对外工作逐渐摆脱教条主义束缚,开始拥有独立思考国际问题和制定对外政策的能力。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宪法大纲最早确立了党同帝国主义国家交往的基本准则。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执行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家和政党谅解妥协的灵活对外政策。这一时期,我们党努力打破国民党的严密包围和恶意封锁,积极主动与国际上各种进步力量保持交往,向世界介绍自身的情况,争取世界的同情、理解与支持。自1936年开始,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相继邀请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及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卡尔逊等西方友好人士访问陕北,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通过他们将党的对外主张和抗日政策传向全世界。

第三,抗日战争时期致力于推动国际反日联盟。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主要任务集中于推进构建国际抗日统一战线。1939年成立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始终将外事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保持同苏联和共产国际关系的同时,主动与各国驻渝使节和友好人士开展广泛接触,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联合抗日主张[4]。日本向英美盟军宣战后,中共中央随即成立党的海外工作委员会,组织建立国际反日统一战线并与英美同盟军开展军事合作。在南方局的安排下,中国共产党主动邀请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美军观察组和美国政府特使赫尔利访问延安,积极阐述党的抗日政策和国共关系等问题,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同情和支持。

第四,解放战争时期为新中国外交工作奠定基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力争和平的方针,同时提出“中立美国”的策略,积极为实现和平建国创造有利条件。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秉持不屈从外来势力干预原则,审时度势地对美国援蒋内战的政策进行灵活反击,毛泽东提出的“中间地带”和“两大阵营”战略观点为党的对外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考虑到中国革命的历史现实和国际环境,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等外交方针政策,并派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争取到苏联对新中国各方面工作的支持和援助。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从法律层面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明确规定,中国开始以新的独立平等的身份和姿态走上世界舞台,真正意义上结束了自晚清以来的屈辱外交。

(二)发展友好关系,不断拓宽对外交往,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对外工作的伟大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其他进步力量发展友好交往关系,在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加强与社会主义阵营各党和其他世界进步党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正式以执政党身份开展对外工作。按照“一边倒”政策,与苏联、其他东欧和亚洲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国家相继建立外交关系,并在党际交往方面同苏联建立起“同志加兄弟”的亲密关系,与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双方互访交往频繁,在国际上互相支持和配合,为党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经济争取到有利的外部环境。除社会主义阵营政党外,中国共产党还同法共、美共等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了友好关系,与亚洲的印度、缅甸、巴基斯坦以及欧洲的瑞典、丹麦等非社会主义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倡导了国际普遍认可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1年,中央批准设立负责与东方各国兄弟党联络的对外联络部,有力推动了党际关系的发展。

第二,党的对外交往范围进一步拓宽。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环境的持续改善,党的对外工作呈现出更加活跃的局面。在党的八大召开之时,中国共产党邀请来自五大洲的56个国外政党代表团来华出席大会,并安排这些代表团到不同地方参观访问,使他们亲眼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建设成绩,进一步提升了党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党的八届四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根据对外工作需要创设成立了中央外事小组,统一领导党政军群的对外工作,党的对外交往对象开始从世界各国共产党延伸到非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遍及亚洲、欧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国家。这一时期,党的对外工作为迅速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三,党的对外工作在曲折中继续前进。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际共运大论战及中苏两党关系持续恶化,使中国逐渐走上了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相对抗的道路。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形势,毛泽东果断调整对外战略,提出争取“中间地带”观点,并形成了“世界革命思想”。“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对外工作尽管受到干扰和冲击,但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对国际形势变化和战争问题进行了审慎分析,相继提出“一条线”战略和“三个世界划分”构想,通过积极支持第三世界民族解放和独立斗争,有力推动了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至70年代,党的对外工作得到全面修复并取得新的突破,不仅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同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还掀起了一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先与中国建交的新浪潮。

(三)超越意识形态,发展新型党际关系,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对外工作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经历了历史性调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党的对外工作的历史性调整与转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及时纠正“文革”时期党对外交往中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同时将党的对外工作重心从“支援世界革命”转向服务国内经济建设。在此期间,邓小平提出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建立新型党际关系”等科学论断,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党际交往四项原则,为党的对外工作开辟了新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国际风云变幻,邓小平又适时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的对外关系战略方针,为全党从容应对严峻复杂国际形势指明了方向。至9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不仅陆续恢复了同一些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关系,而且将对外交往对象拓展到各国各类政党和政党组织,党的对外工作开始融入世界政党交往的潮流之中。

第二,全面推进跨世纪党的对外工作。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云谲波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趋势,深刻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与基本步骤,率先提出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样化思想,全方位地发展与不同类型国家政党间的关系,为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营造了健康的国际环境。党的十五大对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进行科学研判,提出同各国各类政党交往的党的跨世纪对外工作发展方针,清晰地勾画出新型党际关系的新愿景。2001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世纪的党际交往开拓前进指明了方向,党的对外工作在实践中更加注重与服务经济建设、推动文明互鉴和维护人民利益相结合。这一时期,党的对外工作目标任务更加具体,优势特色更加突出,形成既迎合世界政党的发展潮流又符合中国国内发展需求的多元党际交往格局。

第三,党的对外工作的全面拓展与深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形势新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及和谐世界构建,积极发展与世界其他各国政党的关系,党的对外工作得到全面拓展和深化。党的十六大首次将政治组织列为党的交往对象,新型党际关系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2004年,中国共产党首次举办亚洲政党会议,推动和促进了党的多边政党外交工作发展。2006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对外工作,以新阶段党的对外交往推动和谐世界建设”[5]。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党的对外工作快速发展,交往对象遍及世界各国各类主流政党,内容涵盖除政治交往之外的其他各领域,形式也逐步扩展到实地参观考察、开展理论交流、分享治国理政经验、参加政党论坛等各方面。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同世界各大国大党开展了机制化交流,中美政党高层对话、中俄政党论坛和中俄执政党对话、中欧政党高层论坛以及中日两党定期交流等沟通机制相继建立,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实践基础进一步夯实。

(四) 构建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特色大党外交,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对外工作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党的对外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思想理论问题,开展了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丰富实践,党的对外工作迈入中国特色大党外交的新时代。

第一,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习近平深刻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正确把握中国发展的时代脉搏,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党对外交往的新思想新理念,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3年,习近平在出访俄罗斯时提出了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同于西方国际关系范式,新型国际关系着眼人类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为国际关系的演进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中国与世界共同利益及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打破了制度、国情、民族、政治文化等方面边界,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视野、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

第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党外交新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更加注重党的对外工作的理论创新发展,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党的重大对外活动,中国特色大党外交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在实践中,习近平多次在不同会议不同场合就党的对外工作重大问题进行理论阐释,并多次以总书记的身份会见和接待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政党和组织,主持并出席多轮党的主场外交和重大外事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的领袖参与党的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2017年,习近平在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提出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倡议,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全球影响力、国际塑造力和政治引领力。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在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下成立,以适应新时代党对外工作的角色定位和现实需要。2021年,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与全球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深入探讨人民幸福与政党责任,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党外交独特风范和发展格局。

第三,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贡献中国方案。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为顺应发展需要和各国普遍期待,中国主动承担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大国责任,提出了新国际秩序观、新生态观、新发展观等重要理念,为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现实可行的中国方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国共产党通过与沿线重点国家建立政党共商共享共建机制,搭建了全球最大的政党国际合作平台,带动国家合作向纵深全面推进。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中国共产党凝聚抗疫国际合作的政党力量,向多个国家政党或政党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注入中国力量。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推动全球环境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坚持立足于全人类的发展眼光和国际情怀。

二、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的实践凝结

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深刻总结党对外交往工作的历史经验,有助于继承发扬党的对外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的对外工作的特色优势,为党的对外工作在新的征程再出发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精神基石

政党的精神旗帜是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其基石就是武装党的指导思想[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一以贯之的基本逻辑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党成立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始终是党的对外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在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面,马克思列宁国际战略理论为党的对外工作提供了思想基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际战略和外交的理论与实践都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和方法,成为党的对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百年来,党的对外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归因就是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指导党的对外工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观点及方法处理外交问题、开展外交工作,进而使党的对外工作能够突破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在保持正确方向的基础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应有之义。从百年发展历程来看,党的对外工作取得伟大成就更主要在于党中央牢牢把握对外工作的主动权和领导权,从而使党的对外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党的对外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和战略布局逐步完善,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能力持续提升,全球影响力、引领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实践证明,只有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党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牢牢把握外交外事工作的正确方向,在重大决策面前和关键历史节点凝聚共识、共同行动,坚定方向、形成合力,临危不惧、勇毅前行,以更宽广的战略视野推进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二)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处理本国革命建设事业时所秉持的根本立场。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应当是一个绝对独立自主的政党。”[7]中国共产党独立思想根植于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自主性探索,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适应了中国现实发展的需要。纵观党的百年对外工作发展史,党始终将如何实现独立自主、何以保持独立自主作为对外工作探索的重要命题,在此过程中形成并积累了党独立自主外交的丰富实践经验。

成立初期,尽管受共产国际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仍坚持在实践中立足自身革命实际情况,不是任由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指挥和摆布,实现了在对外交往中的独立自主。在党夺取政权后,周恩来明确指出:“新中国党的外交工作必须坚持民族独立的基本立场,否则就只有倒在外国人的怀里。”[8]从这一立场出发,即便是在中苏结盟时期,我们党也坚决顶住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没有放弃对苏联大党大国主义及其对其他党和国家的不平等做法的批评和抵制,用自觉行动维护了国家独立和党的尊严。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独立自主的政治立场,把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根本遵循,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将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总结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之一,独立自主外交也成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9]。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价值旨归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2]294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百年来,党的对外工作出台方针政策,确立战略目标任务,探索对外交往模式,建立完善体制机制,都首先服从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方面,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是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党对外工作的实质就是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在海外的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也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外工作的目的就是要直接为人民服务。

在各个历史阶段,党的对外工作都矢志不渝地坚守人民中心理念并将之系统地运用于党的外交实践活动之中,取得了不同阶段的胜利。在革命时期,党的对外工作紧紧围绕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两个大局,始终执行贯彻反映人民利益的对外方针政策,建立起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在建设时期,党的对外工作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基础,积极发展同外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友好交往,努力争取兄弟政党和国家的支持援助,在巩固人民民主政权、集中发展生产力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把实现人民富裕和争取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外部环境作为首要目标,同时将保障人民海外权益作为对外工作的出发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外交宗旨。进入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视为重要使命,在坚决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有序组织海外公民撤离以及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党的对外工作为民的价值追求。

(四)坚持服务国内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使命担当

解放、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在党的百年伟大进程中,党的中心任务决定着对外工作的历史方向,党的对外工作也始终围绕不同的阶段性目标而递进展开。百年来,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不同的历史使命,但党的对外工作都能对自身的目标任务作出相应调整,通过争取外部援助,带动国家关系改善,促进经贸关系发展,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党和国家发展需要,不断为我们夺取革命胜利、建立新生共和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外部条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对外工作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中心任务,在进行国内武装革命的同时,尽可能争取广泛的国际同情和支持。党夺取政权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对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我们党要团结一切力量,充分调动国内和国外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全力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明确指出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经济建设,由此点明了党对外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外部支持的新使命[1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使命任务再次有所提升变化。习近平指出:“党的对外工作要紧紧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着眼于全面成小康社会和服务民族复兴的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2]426可以说,百年党的对外工作的着力点就是从党和国家的需要出发,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服务国家发展的使命任务。

(五)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推进路径

科学判断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是决定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生命力的重要依据。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拥有世界战略眼光和全球整体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在百年历史中的每一阶段,党总是将自身的实际与国际形势和对外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密切关注和研判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客观判断和准确定位党对外工作的时代主题,推动党对外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

在革命和建设时代,中国共产党密切关注和把握自身的革命阶段和当下的国际格局变化,将时代特征定位为战争与革命,从联合苏俄、反对帝国主义到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从实行“一边倒”的战略方针、争取“中间地带”的战略思考到“三个世界”战略构想,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总趋势的深度探索,由此展开积极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当然,党在这一时期也曾有过对国际形势恶化的过度反应及对时代特征的误判,导致党的国际形象及外部环境受到严重损害和破坏,为我们带来极为深刻的教训。

在改革和复兴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时代特征作出“和平与发展”这一合乎实际的判断,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逐步调整新时期的对外工作,牢牢抓住了时代发展的主动权,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到“新型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从“深化对外开放格局”到“维护世界多样性”,从“走和平发展道路”到“构建和谐世界”,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新型政党关系倡议”,我们党始终能够以深邃而宽广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观察国际时局的变化,并与时俱进地将这些复杂的变化作为制定和调整对外战略的基本依据。从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党之所以能在世界风云变幻的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客观准确把握世界格局的根本走势,推动党的对外工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三、未来展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的启示思考

百年征途今朝再出发。展望崭新征程,党的对外工作要以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动力,以习近平党的对外工作重要思想为引领,在新时代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共产党特色的对外工作新局面,为服务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全面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领导,充分发挥党领导对外工作的特色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3]。对我国对外工作来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具统领性决定性创造性管根本的一条[14]。实践证明,中国的外交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外交事业,当代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党在对外交往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充分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只有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对外工作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始终掌握主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始终发挥优势,进而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内外不确定和不可知因素,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极端重要性更加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中的统领地位,并将新时代党对外交工作的领导权威再塑造摆在了重要位置。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的第一要义[12]427。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党的对外工作要全面加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有效推进党领导下的对外工作形成强大合力[15]。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必须以党中央绝对领导为特色优势,把听党指挥、对党忠诚、向党看齐摆在首要位置,凝聚党的对外工作的领导权在党中央的思想行动共识,确保党始终成为对外工作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当前,我们党正迎来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机遇期,国家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国内外环境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就越复杂,党的对外工作肩负的使命也更加艰巨、任务更加繁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发挥好党集中统一领导对外工作的特色优势,把国内外一切有利于国内发展的力量调动起来,努力形成党全面领导和各方参与的党的对外工作大格局。

(二)始终遵循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统筹发展新型党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一部党的对外工作关系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党对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探索发展史。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有着广泛的国际基础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党际交往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其核心内涵贯穿了建党以来对外交往工作的整个历史进程,在实践中显示出长久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实现从萌芽时期的起步难、基础弱到如今全方位对外交往的历史性蜕变,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好这四项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对外工作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深刻总结党际交往历史经验,牢牢把握党际合作发展大势,立足世界政党交往长远发展,在原有四项原则基础上,提出构建新型政党关系的倡议,增添了“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内涵,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党际交往的四项原则[12]435。

新型政党关系从谋大同、促互敬、寻共进的角度将各国各党间多元相异的制度政策、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有机整合起来,深刻反映了当前不同国家各类政党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普遍期待,不仅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政党的发展潮流,更是有利于各国政党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凝聚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政党合力。作为党的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在实践中必须始终严格遵循党际交往四项原则,统筹发展新型政党关系,全面加强同世界一切愿与我交往政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增强对外工作的科学性、整体性、导向性、引领性,切实将我们党擘画的新型党际关系蓝图转化为具体实践。特别在新时代背景下,更是要一如既往地遵循对外党际交往四项原则,以习近平新型党际关系重要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特色大国政党外交,推动党际交往四项原则和新型政党关系走深走实。

(三)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入推进党的对外工作助力民族复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6]57-58党的对外工作能否有序开展,能否发挥实际作用,能否取得显著成效,都要最终在服务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践中来考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无产阶级政党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认真思考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兴衰的历史命运,始终把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助力实现民族复兴作为对外工作的根本指南。正是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人民性的鲜明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所从事和开展的一切对外活动也都始终遵循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正是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始终坚持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的协同统一,努力担负起人民赋予的国家复兴和人类进步的双重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全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的对外工作的目标原则、内容实质、实施路径、结果考量都始终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契合,与新时代党要完成的使命任务相一致。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起点上提出增强维护人民利益的行动自觉,依靠人民创造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目标,对党的对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展望未来,我们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为根本动力,将捍卫和维护党和国家的核心利益作为对外工作的最大标尺,以推动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实现为首要目标,将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利益福祉放在对外工作的最高位置,坚定不移地服务于人民幸福、国家复兴、人类进步和世界发展,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有力支持。

(四)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持续加强党对国际社会的政治引领

中国共产党是人类历史迄今体量最大、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是当今世界罕见拥有宽广胸襟、领导智慧、自觉担当的共产主义政党。这样的大党,在对外工作中必然要承担大党应有的责任。习近平曾明确指出,要让更多的政党和国家了解“我们党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真诚愿望,增进国际社会对我们党的了解、尊重和认同”[17]。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日益走近世界政党舞台中央,党的对外工作不再仅限于造福中国人民和推动国内发展,而是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积极承担大国大党的责任和义务,让世界各国各党分享中国的经验和智慧。从世界发展大局来看,国际社会也更加期待日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分享更多的治国理政经验,希望我们党能够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的应对之策。为此,持续增强党对国际社会的政治引领已被提上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议程。

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党的对外工作需要将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转化为党的政治引领的行动自觉,通过发挥对外工作多方优势,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对外和平主张,宣传党的历史成就和治国理政经验,宣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意义,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推进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通过强化大国大党责任担当,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各领域合作和建设,推动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解决,始终致力于与各国共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通过搭建党际交流合作平台,持续加强对世界发展方向、理念、认知和责任引领,争取赢得越来越多世界各国各党的理解和支持,推进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五)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和大势,不断赋予党的对外工作时代价值意涵

习近平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18]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史,党的对外工作始终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正确判断可以利用的机遇和可能遇到的风险,不断体现党对外工作的时代性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研判了国际形势走向和我国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即世界正经历以和平发展为基调的深度调整大变动期,我国进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新时代[16]58。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必然要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一方面,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党要赢得先机,就必须立足世界和当下,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刻洞察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内在本质和外在动力,从更长远的角度推动党的对外工作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党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和谋划党的对外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关系理论,赋予党的对外工作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形势变化和时代特征,作出了关于党的对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提供了方向。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要以此为基础,坚持全局观念,找准自我角色定位,善于从国际格局发展变化中发现问题、分析机理、探究规律,准确把握我国外部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未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我们党都需要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结合起来,将中国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以科学的战略思维、长远的世界眼光、发展的创新理念做好新时代的对外交往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推进人类发展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党际政党中国共产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我国党际协商民主的时代价值及完善路径
增强党际协商实效性问题研究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党际协商在中国式协商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党际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