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远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17)
回望百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究其本质来讲,源于我们党自始至终不断学习的优良传统,源于学习观的生成和学习的使命自觉。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是历经党的百年洗礼、发展而形成的,是蕴含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与逻辑体系,富有中国特色的时代特征与实践特点,是我们党的重要财富和优秀基因。“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1]从“改造我们的学习,把全党办成一所大学校”到“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从致力于构筑“学习型社会”到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并首次把“学习本领”作为我们党的执政本领之一提出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党员各种类型的学习,通过学习立党、学习兴党,理论联系实际有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党从建党伊始就非常重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无论是在革命政党时期,还是在局部执政乃至全面执政时期,都始终将学习置于我们党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加以审视。
中华文明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全方位、遥遥位居世界前列。但自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帝国主义依靠“坚船利炮”叩开中国大门,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衰颓,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十月革命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共产国际逐渐成为世界工人运动的领导者,无产阶级也日益走向历史舞台。作为由先进阶级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并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发挥领导作用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其也是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孜孜不倦地进行学习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奋斗目标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习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坐而论道的“书斋式”学习,更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求得历史虚名和图个人声誉,而是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暴力夺取政权成为统治阶级的“学习”,这样的学习目的和立场不同于任何政党的学习。无产阶级政党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就必然会与现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冲突,并且会受到旧事物的制约和阻碍。
建党初期,由于我们党在理论准备和斗争实践上缺乏经验,加之对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各阶层和阶级的状况以及革命趋势与特点等没有理性把握和科学判断,只是教条式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全盘照搬苏联经验,致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我们党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面对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仅仅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照搬俄国革命经验,不可能解决好中国革命斗争中的诸多实际问题,甚至会使革命遭受挫折和失败。危难之际,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及时驳斥了当时党内以及红军队伍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并且隐喻式告诫全党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实事求是、科学决策推进革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思想建党、整风运动等学习形式大力推动全党的学习教育,引导全党同志不断加强学习,全党成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学校和大熔炉。
为适应时代主题发展变化的内在呼唤、统一全党思想的必然要求以及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时代诉求,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党要转变学习观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科学文化知识、经济管理知识以及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把大力推进生产力发展、快速提升经济增长效益、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洞察到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科学预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回应世界发展主题变化与时代变革的理论学习支撑和决策遵循。
此后,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及一些新兴国家的兴起,世界多极化格局和全球化发展逐渐形成。然而霸权主义仍然横行,强权政治依旧存在,恐怖主义事端频繁出现,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冲突与争端此起彼伏,世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为有效应对这一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党的优良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接续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全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确保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中国人自古就有崇学重教的学习教育传统,学习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这内在地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滋养。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习思想,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理论基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
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学习传统和深厚的学习基因,深邃思辨的圣人之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学习意蕴,博学坦荡的君子之论诠释着家国一体的学习情怀和学思践悟的担当,博采众长的古诗词曲赋折射出古人的学习态度和求知诉求,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学习思想的重要体现。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进而强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谈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时,孔子提出了“下学而上达”的思想,强调“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学记》中也提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孟子强调学习可以达理,认为圣人并非高不可及,常人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成为圣人,而且还可以超越前人和圣人,以此来鼓励常人不断学习、增进学识、提升品德修养。这些思想及于民间,则有“活到老学到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格言。这些学用结合、致知力行的学习方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思想在学习上的体现,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在古往今来一代代思想家、教育家严谨治学、躬身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崇学重教的学习观体系。这些学习传统和学习基因中蕴含的学习思想,追求一种崇德向善的学习境界,主张修齐治平的学习抱负,强调不尚空谈的学习风气,崇尚尊师重教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用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学习思想是在崇学重教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形成的,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学习思想进行批判性继承、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意蕴空间,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重要内容。
传播的内容上应将广西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性格等嵌入旅游合作的价值理念、实施策略及合作机制之中,以民族文化内容建设为基础,以交流互动为动力,以共同利益为最高原则,拓宽传播的渠道。
从1840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灾难深重、人民奋起抗争的时期。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陷入挨打、挨饿和挨骂的历史困境,在救亡与启蒙为特点的双重变奏曲下,中华大地上各种学习思潮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这些学习思想的核心呈现出以拯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主旋律的学习总基调。然而,由于没有科学先进的学习观作为指导,尽管中国人民面对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困局提出了众多学习主张,但并没有打破当时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也不能从规律层面认识到当时中国的真实国情和世界形势,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囫囵吞枣,对西方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要么全盘接收,要么盲目排外。对西方的认识认知也历经天朝上国式的“鄙夷”、传统对外交往中的“抚夷”、被打败之后的“恐夷”、被打醒之后的“师夷”的过程。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学习经历了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式的“宗教嫁接”、洋务派洋务运动式的“器物仿制”、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变法式的“政制引进”、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式的“暴力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领域急遽裂变的历史演进过程。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五四运动的阶级和组织以及人才的准备、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等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历史合力,催生出需要一个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来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就使得近代中国人民的学习思想不再是简单延续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母版”,不再是西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模式的“翻版”,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第三种选择——走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尽管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正如近代中国人民学习的历史演进过程一样,这个学习探索过程难以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不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模板,不是机械模仿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暴动实践模式的再版,而是一个由简单模仿、吸收涵化、融合再造、突破创新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改造,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不断适应客观规律、探索真理、改造自己的世界观的历史自觉过程。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主客观因素形成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下形成的学习思想,赋予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形成的特殊规定性和历史必然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生发和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启迪。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致力于追求真理,为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著书立说、奔走呼号。他们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并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学习探索,终于为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人类社会寻求到能够帮助其实现自身解放的火种——马克思主义。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未曾提出过无产阶级政党学习观,但他们关于政党的学习目标、学习立场、学习主体、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的论述都浓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逻辑严密、论证科学的鸿篇巨制所体现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中;熔铸在帮助工人组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组建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以及制定和完善纲领及策略的建构过程之中;根植在关注现实,参与并指导无产阶级火热的革命运动实践的经验教训之中;流淌在对各国工人运动领袖和政党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循循善诱、悉心教导的书信交往与当面教导之中;内蕴在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榜样激励作用之中;彰显在对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行进行针锋相对、毫不妥协的论战批判的方式方法之中。这些理论与实践共同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习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是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形成的重要理论根源。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学习观,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和实践特色。
建党前夕,党的早期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等就已经开始通过在大学课堂教学、创办报纸杂志、发表学术文章、开展社团活动等方式,向社会大众译介和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并对这些著作中的重要观点、基本原理和重大意义进行时代化、大众化的解读与阐述,这也就在无形中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中的影响力,更为提升工人文化素质、增强工人阶级觉悟打下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开始从建党前马克思主义者个人的学习宣传到通过党中央在全党进行组织化学习的新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发扬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办宣传共产主义理论的报纸杂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同时开办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店、学校、出版机构等,最大范围和最大力度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著作中体现的基本原理和重大观点的学习。然而,“由于当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还不长,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党的创始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解尚不深入,致使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准备还不充分”[2],加之封建主义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尤其是在“为什么学习”“依靠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样的理论”“怎么把理论学习与具体革命斗争相结合”等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在实践中继续学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中国国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意识到党的工作和学习的重心应该在农村,即要关注城市工人、更要注重广大农民。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古田会议上指出:我们党“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3],强调通过加强党员正确路线的学习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古田会议的召开,不仅开辟了思想建党、作风建党、制度建党以及政治建军的先河,同时也明确了党的学习原则和学习重心,深化了党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并从实际出发,针对红四军中不同职务和文化水平的党员提出了不同的学习教育方式,为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观的形成确立了原则、打下了基础。
经过建党初期、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严峻考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对全党过去的学习来一次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刻总结和彻底改造。毛泽东强调要加强党内学习,目的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4]534。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党学习,毛泽东提出在全党开展学习竞赛,强调“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4]533,要像解决物质匮乏而开展大生产运动一样,通过学习运动来解决党员干部精神食粮问题。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全党开展了党的学习教育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目标明确、准备充分、组织得力、重点突出、步骤科学、成效显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运动,也是建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党范围内的学习运动。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经典著作,对“什么是学习”“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由谁来组织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学习”“怎么保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精辟论述和科学阐释。经过整风运动式学习以及日常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真正形成。此外,我们党还创办了包括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在内的几十所形式多样、门类齐全的干部培训教育机构,为党员干部提供了适宜的学习阵地,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西柏坡时期是我们党学习观的重大转型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集中在理论创新上,主要体现为一系列建国方略的自主性创造,包括党的历史方位转换、工作重心转移、中心任务转轨、革命性质转变等重大理论问题。毛泽东强调“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5]1480-1481。为了把这些重大战略构想、理论创新成果以及治国方略落到实处,毛泽东提出:“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习经济工作。”[5]1481西柏坡时期我们党的一系列重大创新性思想和战略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对于“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的认识有了更加成熟的历史认知和时代自觉。这一时期,我们党全面加强党的学习、虚心学习执政本领,为全面执政、执好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就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关于组织高级干部学习马、恩、列、斯著作的批示》等决定、批示,出版了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不仅有效保障了全党理论学习的丰富资源,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自觉,而且对于指导全党学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全面学习苏联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活动中最突出的表现。通过向苏联学习,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地方各级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提升了新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尽管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迷信苏联、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和经验等现象,但总体来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巩固和完善。
为了进一步清除“文化大革命”错误思想对党的学习造成的冲击和破坏,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6]的号召。邓小平一贯要求全党要高度重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多次强调共产主义理想对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作用。他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学习和教育作为全党学习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来抓。同时,学习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又一重点。面对党和国家事业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新形势,邓小平对于学习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十分重视。在学习方法上,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大力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提出了党员干部“四化”的方针,抓住了党员干部学习的关键。根据“四化”标准选拔考核干部,一大批理论素养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被选拔和任用,为学习型政党建设夯实了基础。此外,我们党还开展学习研究党的历史和以整党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要把整党作为重要任务,并把对党员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教育作为整党的中心环节。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展开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党的优良学风,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国际视野出发思考全党的学习,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刻也不能放松学习。江泽民强调:“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我们更要注意学习。”[7]因此,党中央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边实践、边学习,这既是当前紧迫的学习要求,也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政治任务。为了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党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并特别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重理论学习,要求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二是学习现代经济的相关知识,提升我们党驾驭经济发展和总揽社会全局的能力;三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党员干部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并提出了“两个坚持不懈”的思想;四是学习历史知识,中国共产党人要通过学习历史,不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治国理政规律,为人民执好政。这一时期,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并且特别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通过专题教育、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制度、强化党校轮训干部等举措,对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内外发展大局出发,依据时代的不断变化对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重要意义、内容体系、方法步骤、机制保障等作了系统论述和科学谋划,在洞察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全新论断。这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飞跃,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也为指导全党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拓展和深化了党的学习观。胡锦涛指出:“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8]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内容上,强调要学习党的革命史和党的重要经验、学习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学习如何治理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促进经济科学发展方面的知识。在对学习领导体制和具体制度的深化上,我们党高度重视学习制度建设,并制定了具体的督查、考核、评价规则。为了推进全党学习,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种战略性安排来以上率下领导和带动全党的学习[9],开创了领导干部学习的有效形式,为全党做出了制度化学习的榜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秉承党的优良学风,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大兴重学、治学、为学和劝学之风,依靠学习来领导全党不断发展进步,依靠学习来领导全党不断开创未来。在“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以及“怎么样学习”等方面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诸如“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赶考”思想等一系列关于学习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理念,将党的学习理论和学习实践全面推向新时代,极大地创新发展了党的学习观。这一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引领全党开展学习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确保全党学习立场坚定、学习方向明确、学习内容全面、学习方法得当的根本遵循,是续写党和国家伟大事业新篇章的价值指引,是回答好中国共产党强国复兴新时代“答卷”的行动纲领,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学习之路上最重要、最重大的创新。当前,党内的学习氛围日渐浓厚,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立场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坚定,学习热情和学习自觉进一步增强。习近平强调:“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10]中国共产党人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党的事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根据新的时代特点作出了新论述、新要求。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党多次开展主题教育和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不仅在学习时段上创下了我们党自延安整风以来党内学习教育数量之最,而且在学习教育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把一些经验落实为制度,形成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
纵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遇到重大转折或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都号召全体党员要加强学习,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机统一的学习观。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立场上始终以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及其切身利益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观点上坚持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方法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自身所具备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崇高道义性、思想进步性、鲜明阶级性、彻底革命性,决定了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习观为指导,才能确保无产阶级政党在学习中做到立场坚定、方向正确、原则明晰。
当前,要着力应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就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一方面,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进行学习。要敢于清除思想僵化的积习、冲破经验偏见的桎梏、化解功利至上的迷思、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克服学习中裹足不前、左顾右盼、畏首畏尾的保守倾向,不断开创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实践新境界。另一方面,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武器进行科学理性的思考和分析,要在科学论证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理论合理存在性,并且彻底剥离其抽象虚假性外衣,全面提取其文明进步性内核,深刻揭示其狭隘腐朽性本质的基础上超越资本主义学习思想,使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始终沿着马克思主义开辟的方向不断深化。
中国共产党人要想应对学习观面临的党内外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挑战,就必须净化党内的学习风气,不断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消除党内学习环境中存在的“雾霾”,形成崇学善学乐学的党内学习风尚,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勤学真学深学的积极性,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深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弘扬党的学习立场和学习原则,把立场和原则摆在前面,把马克思主义这一党的首要学习内容置于最优位置,理直气壮地在全党、全社会、全世界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与各种否定党的学习立场、歪曲党的学习内容、消解党的学习方法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要讲好中国故事,扩大国际影响力。西方对于中国的傲慢与偏见是建立在西方中心论基础的,加之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偏见、对中国共产党的偏见自然也包括对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偏见。这一局面的产生形成从客观来讲与中国的主张和声音没有及时、有效传播出去有一定的关系。习近平指出:“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11]因此,要应对西方对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攻击和污名化,就必须以中国的立场态度、国际表达的原则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只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才能为落实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也只有坚持以党的学习立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为标杆,时时刻刻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育才、选才、用才,才能建成强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习近平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12]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开展党内学习教育中时有出现老好人主义和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现象。有的干部把厚黑学、潜规则、关系学作为人生信条,在学习上变成表里不一的“两面人”和“两面派”。如果这样的人被提拔重用,而那些注重理论学习、敢于坚持原则、敢讲真话实话、吃苦在前、脚踏实地的老实人却屡屡不被关注,这将对党内学习生活、学习风气和学习生态产生极大危害。因此,在选人用人上要把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情况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
要强化以贯彻党的学习立场、学习风气和学习方法为基准的选人用人导向,把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贯彻执行情况纳入选人用人全过程。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加大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学习立场、学习定力、学习责任和学习规矩的强化与锤炼,把对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贯彻执行落实到党员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突出人民立场这个学习的第一标准,突出理论素养和实践锻炼的双向用人导向,把理论素养深厚但实践能力不强的干部放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进行锻炼,把实践能力突出但理论水平欠缺的干部放在高校、党校、科研院所进行理论熏陶和培养,树立一批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是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在学习上的集中反映。要想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学习立场动摇、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习内容在一些场合被边缘化、解决唯物辩证法这一根本学习方法被歪曲与消解的种种难题和挑战,就必须坚持以健全制度体系为关键,深度聚焦“不敢不学”“不能不学”和“不想不学”来扎牢织密制度保障网。通过完善学习之制,不断强化“不敢不学”的制度性惩戒体系,使震慑性制度导向越发彰显;不断完善“不能不学”的制度性防范体系,使约束性制度笼子越扎越牢;不断夯实“不想不学”的制度性保障体系,使激励性制度“堤坝”越发巩固,形成强大制度威慑、制度约束、制度激励体系,进而激励党员学习、约束党员学习、保障党员学习。
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在学习内容、方式、形式等方面继续丰富和完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一我们党的原创性学习制度,让其在推动全党的学习过程中继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指导全党的学习。在地方党组织开展学习的领导制度上,应发挥好各级党组织“一把手”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学习立场、学习原则、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既要向中央看齐,以党中央的学习为标杆开展学习,又要根据地方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此外,中国共产党人还要对学习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进行整合,形成联防联控、信息共享、互相监督和互相促进的局面,集聚制度合力,依靠制度优势来堵住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想学、不愿学的漏洞和不真学、不勤学的“跑冒滴漏”现象,把学习定格在各类学习制度的笼子中。通过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匡正不真学的虚假学习态度,矫正不勤学的懒惰学习行为,修正不深学的浮躁学习心态,纠正不善学的低下学习能力,校正不愿学的抵触学习心理,打消不想学的畏难学习情绪。坚定为人民而学习的学习立场,改正不学马列只学业务的错误学习观念,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方法。让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立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成为每一名党员和每一个党组织的常态化、自觉性行为和行动,让党员在愿学、崇学、勤学、真学、深学、善学、乐学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