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婷 罗 琼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推动旅游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1]。在此背景下,各地要以地缘文化赋予旅游业发展新动能,这样一来,旅游业与当地地缘文化结合形成的文旅产品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意义就显而易见。
“白虎”是湘西土家族地区重要的图腾信仰符号[2],广泛存在银饰、服装等文化元素中。从先秦到近现代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在婚嫁、祭祀、丧葬等重要生活场合,湘西土家族地区到处都可以见到“白虎”的影子。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白虎图腾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媒介符号,在推动地方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白虎图腾崇拜作为古代社会意识形态之一,起源于原始社会,在上古神话中地位显赫,以此形成的白虎权威塑造和国家强盛象征,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沿袭,早已渗透在汉族及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中,由此孕育出与白虎相关的文化事象及白虎崇拜,又构成白虎习俗文化特质链,反映出具有白虎崇拜的民族价值观、道德观、身份认同及其他民族特质。
作为人类最早的社会意识形态,图腾崇拜中,力量强大的动物常常被原始人类视为抵抗自然危害的力量来源,甚至被视为宗族祖先。湘西土家族属土家族北部支系,在历史上受汉族文化影响深远,已经形成以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宗教信仰模式。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白虎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风水学中,如天文学中“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说法以及风水学中四象(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说法。湘西土家族之所以选择白虎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崇拜,除上述通灵四象的象征意义外,还有流传于土家族内部八部大神的传说[3]。在种类繁多的老虎中,单独用“白”字限定虎的体貌特征,表现白虎的特别之处,如《抱朴子·对俗》中有“虎寿有千岁,满五百岁者其毛色为白”[4]。再者,古人认为虎的寿命是决定其体貌特征的主要因素,寿命长达500岁的虎很稀有,这也直接导致人们从对稀有物种的崇拜上升到中国神话星宿观念,在颜色上还跟星象中神话人物太白金星的形象重合,如《天官占》中提到“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5]。
白虎图腾的起源发展与土家族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是一个以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的弧形山区。土家族在这种地势险峻、猛兽出没的自然环境里需要借助自然界强者的力量维系民族的团结,获得强烈的生存信仰,因此白虎图腾便作为土家族的一部分流传下来。
白虎作为一种自然图腾崇拜,起初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部落,尤其是汉族。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崇尚自然,由此产生的人类氏族与某种人类认为具有强大力量的动物之间存在关联,幻想与之产生血缘上的关系,并将这种血缘关系放置氏族成长中,将其视为共同的祖先或保护神,动物图腾在氏族文化中就应运而生[6]。有学者认为,白虎图腾崇拜起源于伏羲氏[7],后在荆楚文化乃至全民族的共同文化观念中,其所代表的正义、威严及权威意义从我国新石器时代时期到殷商时期一直雕刻于各种生活器皿和服饰上,特别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盛行。西汉时期,汉族把白虎看作百兽之王,其权威的文化意义已然比前几个时期更加浓厚。到了明朝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跟随汉族的文化意识,把虎形象中的白虎看作祖先和民族图腾,认为自己是白虎的子孙,一直延续至今。
在当代文化中,白虎图腾作为土家族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而且能极大地丰富地缘旅游的内涵,助推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以达到文化强旅的目的。白虎图腾独特的民族地缘特色与地区文化资源融合发展具有多元价值。
图腾这样的文化符号,是人们在旅游中对某一民族文化的心灵嵌入,也是对其民族共同意识的认可。白虎图腾作为湘西土家族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其历史悠久,可供挖掘的文化内涵丰富,在当地文旅发展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湘西土家族地区凭借白虎图腾这一地缘文化更受游客青睐,能够通过图腾文化旅游这一新生路径,依托白虎图腾开发旅游项目,有效带动当地交通运输业、商业、农副业和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地区招商引资,为区域内人员提供就业机会,缓解乡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而且有助于夯实土家族文化根基,提升文旅产业的民族性与独特性。
白虎图腾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文旅发展中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能够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湘西土家族地区相对闭塞的地理位置,引发了游客对于土家族文化的无限遐想,白虎图腾作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游客的求异心理,激发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土家族自古以来就以白虎形象作为重要的氏族图腾,白虎不仅是简单的动物形象,更是土家族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土家族人民心中正义、勇猛、威严形象的代表。在土家族民间故事中,白虎图腾的起源神话展现出该民族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强大力量的向往,土家族的白虎图腾文化也体现出土家族人民在苦难境遇中积极抗争的坚韧毅力。白虎图腾不仅是土家族先辈精神文化的集合体,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白虎图腾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文旅产业的附加值,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
白虎图腾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文旅发展中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能够促进土家族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土家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其民族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白虎图腾是土家族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将其与土家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整合优化,将土家族的独特文化和土家族人民坚毅勇猛的精神弘扬出去,有利于人们尊重各民族文化,促进我国各民族团结统一、共同发展。人们通过了解土家族地区的白虎图腾形成文化认知,从而丰富自身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对于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意义 深远。
白虎图腾与地区旅游资源的融合能够满足当代人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实际需求,具有较高的娱乐价值。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精神和物质压力较大,旅游成为人们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之一。白虎图腾文化与湘西土家族地区自然景观的融合能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放松自我的同时,体验当地的人文风情。文旅结合的游览能够满足游客“求知、求乐、求新、求异”四个方面的心理需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在文旅结合的游览过程中,游客不仅能放松身心、体验旅游的乐趣,还能开阔眼界,了解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旅融合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文旅融合对于帮助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湘西土家族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将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融合,能够帮助当地打造地区旅游名片,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在湘西土家族地区独具地缘特色的旅游资源中,白虎图腾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文化旅游符号,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也在当地文旅宣传制作中独树一帜。当地可以将民族特色文化与动漫文化融合,打造以白虎图腾为蓝本的文旅IP,构建以白虎图腾为核心的旅游宣传体系,积极开发与白虎文化相关的衍生产品,使白虎IP成为湘西土家族地区文旅宣传的重要名片。
在一系列同质化的旅游项目中,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主题展是打造文旅名片的重要手段。湘西土家族地区作为具有白虎传承历史的多个地区之一,应深刻意识到白虎图腾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价值,并将其充分引入当地的文旅宣传中,开设以白虎为核心的主题展览,丰富旅游项目。当地可以举办白虎主题的剪纸比赛,并将优秀的剪纸作品展出,让游客通过剪纸作品了解土家族人民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也可以将白虎图腾与当下流行的灯光秀展览结合,利用多种材料打造白虎相关文化故事的立体造型,这种“文化故事+实体展览”的形式能够有效整合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使当地在进行产品开发的同时有效输出地域特色文化。
除了打造文旅新IP、开设主题展览,湘西土家族地区还可以将白虎图腾与新时代科技产品和戏剧文化巧妙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旅游项目。当地可以将自身地貌与光、影、声、电等科技产品融合,将民间的白虎故事改编成戏剧,打造大型沉浸式山水演艺秀。当地旅游景区的装饰布置和工作人员的服饰应高度契合白虎的形象特征,戏剧的编排应深度展现土家族人民的精神内核,通过特殊的场景编排演绎独特神秘的土家族文化,尝试为游客提供新颖的旅游体验。
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将地缘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经济需要思考的一大难题。湘西土家族地区善于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整合历史资源,将白虎图腾文化与土家族地区特色相融合,丰富自身的旅游文化表现形式,实现地区旅游经济效益的有利输送和自身旅游产品内涵提升的双向发展。白虎图腾为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另辟蹊径,走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地区发展道路,对于当地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