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理论与声乐教学实践研究

2022-02-10 06:56王璐璐贾惠珺孔繁毅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声乐艺术教学

王璐璐,贾惠珺,孔繁毅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声乐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民族文化与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声乐艺术体系逐渐完善,并成为独立的学科。但是就当前声乐教学开展的具体情形而言,理论与实践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极大地限制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声乐事业的发展也在面临新的挑战,高等院校作为研究和传承的艺术基地,怎样建构课程体系及教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声乐理论基础学习

声乐教学主要由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实践的重点在于引导学习者熟悉声乐演唱的技巧并进行运用,而声乐理论侧重于帮助学习者理解声乐艺术的发展规律、形式特征以及丰富内涵,帮助学习者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下述内容:

1.声乐艺术生理学

声乐歌唱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指挥各个生理器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一项高度复杂的运动。参与发声的器官具体包括振动器官、呼吸系统、发音器官以及共鸣器官等。不同的器官在声乐演唱当中的作用也不相同,共鸣需要不同腔体之间的协调;气息需要胸部、肺部、横膈膜之间的高度配合;咬字发声需要唇部、舌头和牙齿之间的协调合作[1]。在整个发声系统当中,振动器官最为重要,具体又分为喉部和声带。发声器官是声乐演唱的关键,其中喉咙和声带尤为重要,应重视喉部和声带的承受力,强化对喉咙和声带的保护,避免错误发声导致发声器官受到损害。声乐艺术生理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人体生理机制的特点,探索声乐与人体生理之间的关系,是声乐演唱的基础理论知识。

2.声乐艺术心理学

声乐心理学是分析与声乐歌唱有着密切关联的各类心理活动的学科,其主要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分析探讨声乐艺术当中演唱者的心理活动,属于交叉学科[2]。声乐艺术心理学的内容在于阐述与演唱发声的心理机制,以及演唱过程当中心理活动的具体规律。声乐心理学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艺术活动心理,另一部分是演唱者心理,它涉及声乐活动的多个方面,具体包括演唱发声及声乐实践等。通过学习声乐心理学,能够有助于学生有效感受和掌握心理情绪的变化,进而强化其舞台实践能力。

3.声乐艺术语言学

声乐语言学是系统分析“音乐化语言”的学科,属于声乐学与语言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显著差异[3]。该学科主要分析探讨演唱当中语言的特点及语调规律,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需要结合声乐演唱当中的多种因素,具体包括呼吸运用、演唱技巧、共鸣技巧等,进而分析探讨声乐演唱当中语言的规律性。声乐作为需要通过人声演唱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突出的音乐化性质。学习声乐语言学能够帮助演唱者掌握在声乐艺术活动中运用语言技巧的正确方法,从而显著地提高演唱的水平。

4.声乐艺术美学

声乐艺术美学是一门分析探讨声乐艺术审美内涵、性质、功能等规律的学科。从本质上讲,声乐艺术美学属于音乐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从哲学、形态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着手,系统分析探讨声乐艺术中美的构成,具体包括声乐演唱的意境、风格、特色等。对声乐学习者而言,从美学的范畴去理解声乐艺术,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掌握演唱表现美的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

5.声乐艺术教育学

声乐艺术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声乐艺术教育规律的学科,既包含声乐艺术方面的知识,也包括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其内容主要是探讨声乐教育的具体过程、相关原则以及具体方式等客观规律;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最常见的声乐演唱方法,把握声乐教学的潜在规律,从而更好地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胜任与声乐艺术相关的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声乐人才。

6.声乐艺术发展史

声乐艺术发展史是一门介绍中西方声乐艺术发展历程的学科,学习该学科的目的在于清晰地把握中外声乐艺术发展的进程,并结合时代需求不断创新。长时间以来,声乐艺术发展的历程也是不同派别、不同唱法相互竞争、融合、演变的过程。通过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民族和世界其他各国声乐发展的脉络,明确声乐艺术在文化传承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的突出影响。

二、声乐理论与声乐教学实践结合的必要性

1.了解科学的歌唱发声原理

学生学习声乐的目的在于了解发声的正确技巧,掌握声乐演唱的方法,以及人体器官发声的机制。声乐生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发声器官,以及演唱过程当中人体各个部分的运作机制[4]。以演唱当中的气息为例,演唱时发出的声音越高,需要的气息就越强,横膈膜扩张的幅度就越大,演唱时要了解演唱过程当中气息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解决演唱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除此之外,在演唱很多歌曲时,还需要运用共鸣的技巧,学习者不仅要了解人体内共鸣腔的构造,还要了解如何协调不同腔体共鸣发声,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演唱效果。声乐生理学不仅可以为学生解答声乐艺术活动当中各种与演唱发声相关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发声习惯,从而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发声器官,通过科学的训练形成自己独特的音色。

2.树立正确的声乐训练理念

科学发声方式及熟练的演唱技巧是演唱的基础所在,具体又包括共鸣、呼吸、发音以及舞台表演等。以上技巧的熟悉及运用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5]。著名音乐教育家沈湘同样说过,声乐学习需要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自然。也就是从最初的无意识发声,再到学习后的不自然发声,最后达到规范性的自然发声的过程。但是部分学生在学习时过于急功近利,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只想挑战高难度的歌曲,结果非但未能成功,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发声器官。

学习声乐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声乐学习的规律,了解人体发声的机制,从而认识到学习掌握演唱技巧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只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才能逐步熟悉与声乐演唱相关的技能,唱出最优美动听的歌曲。正确声音训练理念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正视声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而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为学生提高演唱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3.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在声乐学习及声乐表演当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会不断变化。尽管歌唱主要通过不同发声器官之间的协作完成,但是所有的运动都需要人的神经进行支配。所以,学生心理状态对声乐学习极为重要。在演唱歌曲时,学生一方面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另一方面还要掌握驾驭身体的技巧,才能演唱出最动听的歌曲。因此,要想学好声乐,学生就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根据演唱需求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状态,确保以最佳状态唱完整首歌曲。

声乐演唱心理与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歌唱意志以及学生个性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学习声乐和演唱歌曲的过程当中,学生唯有始终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情,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声乐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把握演唱的规律,克服心理层面的障碍,协调各个发声器官,确保学生可以轻松自然地演绎整首歌曲。

4.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

声乐是一种以人体声音为基础的艺术活动,形式多变,内涵丰富。对声乐学习者而言,要想演绎好一首歌曲,就必须全面地了解与歌曲相关的乐理知识,如创作背景、创作技巧、风格流派等[6]。学生只有在掌握大量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识谱、记谱,理解乐谱上的各种记号,体会创作者通过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进而掌握技巧展现歌曲魅力的方法。此外,声乐理论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还能够增强学生鉴赏歌曲的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巴桑原唱的藏族歌曲《天路》为例,学生开始聆听时,只能从大体上感受歌曲的风格与节奏,但是经过系统的声乐理论学习,就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歌曲本身丰富的情感,脑海当中也会浮现出相应的画面,同时领悟歌曲的意境。

5.增强个性的舞台表演能力

学生学习声乐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大众对声乐审美的需求。因此,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声乐技巧,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舞台实践能力。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以及歌曲练习当中,都能够表现得十分自然,但是正式登场时,就会出现慌乱、怯场的情况,或者声带紧绷、发音干涩。之所以会发生类似的问题,是因为声乐理论学习不充分,不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导致演唱效果差强人意。

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声乐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声乐学习和声乐演唱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通过恰当的呼吸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或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心理上的紧张。还可以从相对简单的歌曲着手,进行演唱练习,不断加大难度,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增强自身舞台实践能力。

三、声乐理论与声乐教学实践结合的应用分析

高校教师在开展声乐实践教学时,要运用声乐理论知识,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涵,把握演唱歌曲的技巧,才能将声乐理论与歌曲演唱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加深对声乐理论的认知。本文以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为例,进一步详细讲解在声乐教学实践当中运用声乐理论的具体方法:

1.延展作品的背景知识

声乐艺术发展史、声乐艺术美学课程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便于学生能够了解到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者创作的情境等,进而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7]。在开展声乐演唱教学之前,应重视对声乐发展史和艺术美学的教学,积极运用声乐艺术发展史、声乐艺术美学方面的理论,鼓励学生查找与歌曲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对作品的认知。以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的教学实践为例,《春江花月夜》原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著名古诗,1923年,我国音乐家将其改编为民族乐器演奏组合曲并进行演出,得到广大听众的一致好评,并正式被命名为《春江花月夜》。1996年,音乐家徐景新以原有的民族乐曲为基础,融入钢琴的演奏元素,再加上花腔女声技巧,创作出著名的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赋予其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春江花月夜》作为徐景新老师创作的著名艺术歌曲,其旋律线条柔和舒展,歌曲意境空灵缥缈,作曲家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隐藏于朦胧迷离的音乐旋律之中,使得整首乐曲仿佛沉浸在一片恍惚柔和的月色之中,令人为之沉醉。

通过声乐发展史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作品名称的由来、作品的发展以及带来的影响等。通过声乐发展史还能让学生了解到创作者相关的其他信息,如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以及创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通过声乐艺术美学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徐景新所创作歌曲中蕴含的优美自然旋律以及浓郁的民族化韵味。

2.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

要完美演绎作品,学生必须具备读谱识谱能力,只有对作品的曲式结构有充分的掌握,才能在演唱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技巧应对作品丰富的旋律变化[8]。首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利用声乐理论的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让学生的充分掌握作品的旋律变化。在创作《春江花月夜》歌曲时,徐景新老师主要采用了再现三部曲式的结构。前面12小节是歌曲的引子部分,力度从p不断过渡到mf,然后再次回到p,之后通过人声逐渐进入,与钢琴的琴音相互交织。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四句歌词,共同构成作品的主题旋律,前奏结束之后,再通过母音“啊”再次融入钢琴伴奏,最后逐渐归于沉静,进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主要采用人声母音“啊”和跳跃的音乐旋律,来展示优美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跳音与长音相互交错,再加上九和弦,尤其是其中的D段,由钢琴独立进行演奏,极大地增强了乐曲的气势,也成功将乐曲推上高潮。紧跟D段钢琴的solo后,慢板乐章缓缓展开,进入乐曲第三部分。这一部分以主题旋律为基础,但是进行了相应的修改,通过强劲的柱式和弦展现壮观的景象,音乐旋律渐渐归于平静,之后再次切换成缓慢而抒情的十分音符,如同奔腾的江潮渐渐退去,为听众留下无穷的遗韵。从整体上看,这首歌曲前后多次转调,调性变化十分灵活,引子、主题旋律以及再现部之间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在结构上采用民族调式的音调和发展手法,同时又引入西洋音乐的曲式,具有极强的艺术感。

其次,在开展演唱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声乐艺术发展史的相关理论,向学生阐述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本身独特的风格,深入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以及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融合之后产生的系列变化,从而为学生更好地演绎歌曲做好充分准备。还可以结合声乐艺术美学理论,引导学生认真地感受歌曲的调式变化、调性色彩,理解歌曲旋律、节奏与意境构建、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感受歌曲的独特魅力,再开始进行实际演唱。

3.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

在声乐演唱实践当中,声乐理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演唱者唯有掌握大量的声乐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地理解曲谱,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内容,并将其进行完美演绎。《春江花月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其思想和情感也超过了普通的古典诗词,徐景新老师在融合传统民族歌曲情感的同时,结合唐诗《春江花月夜》的意境,赋予歌曲全新的含义,将诗情、画意,以及对于人生的丰富感悟融合为一体。通过描绘春江花月夜优美的景色,赞叹自然景观的宏伟与壮观,表达对于人生哲理的探索,从而形成空灵缥缈、如诗如画般的特殊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意境,再让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声乐美学理论知识,将理论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深化学生的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聆听歌曲时的情绪变化,体会歌曲音乐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再将自己的情感代入歌曲之中,更好地体会创作者的意图。

4.展现作品的实践演绎

学生学习声乐演唱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听众对声乐审美的需求,并推动声乐艺术不断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更多的经验,深化自己对声乐理论知识的认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增强艺术实践能力。

首先是自身的仪态。在演唱者登上舞台的瞬间,听众最先感受到的是演唱者的精神面貌。演唱者的仪态是否端庄,虽然与歌曲呈现的效果并无直接关联,却会影响听众的体验,而且良好的仪态无疑能够为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在演唱歌曲时,演唱者要尽量保持轻松自然,落落大方。在上台之前,教师要运用声乐艺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心态,确保学生可以快速地进入最佳演唱状态。

其次是眼神的运用。作为一首人声与钢琴合作的歌曲,《春江花月夜》适合在很多大型的场合当众表演。在演唱歌曲时,演唱者要恰当地运用眼神辅助情感的表达,双眼应当注视前方,而不是四处漂移,眼神要随着歌曲旋律不断地变化。当唱到“江上明月升,江畔花如锦,春潮随波千万里”时,要表现出无限神往之情,以及对于优美自然风光的赞叹。

最后是动作的运用。舞台表演不同于单纯的歌曲演唱,演唱者除了要调动自己所有的情感之外,还需要结合歌曲演绎的需求,恰当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丰富的内涵。例如在演唱到高潮时,可以微微抬高头部,舒展双臂,表现“春潮起伏”的壮观景象;在演唱“夜色沁人心”时,还可以将双手合拢,置于胸前,仿佛整个人都沉浸在优美的夜色之中:辽阔的江面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江岸之上鲜花如锦,幽幽的花香四处弥漫,独自一人站在江楼之中,眺望着这难得的美景,不禁为之心醉神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优美的自然风光确实有助于情绪的释放,宁静的夜色更是让人身心舒畅。作曲家正是融合了古诗的意境、自然风光给人的独特感受,以及作曲家自身的体验,在舞台表演当中,学生不仅要通过优美的嗓音塑造动人的艺术形象,还要调动自己的情绪。只有全身心投入演唱之中,才能将歌曲的情感传递给听众,进而将听众带入歌曲所构建的意境之中。相比于单纯的歌曲练唱,舞台实践更为复杂,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学生唯有在理解歌曲情感的基础上,使自身的内心情感与歌曲的情感保持一致,才能通过二次创作再现歌曲的艺术魅力。因此,认真学习声乐艺术心理学,不仅可以为声乐舞台实践提供艺术指导,还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并通过声乐学习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声乐人才。

四、结语

要想在声乐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需要娴熟的技巧,还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在选择学习声乐时本身较为盲目,认为声乐理论学习就是死记硬背,这种认知显然十分片面。事实上,声乐演唱是一项极为精细的活动,它不仅要求歌唱者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出色的心理素质以及较高的知识水准。在声乐学习和声乐演唱当中,需要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合理地进行声乐训练。唯有如此,声乐学习者才能通过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准,真正成长为一位出色的音乐人才。因此,高校师生一定要重视声乐理论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教学实践需求加以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学有所成。

猜你喜欢
声乐艺术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纸的艺术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诊疗室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