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臣(河南:许昌市建安区榆林乡姜庄小学)
我国社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重要方向。思政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观,还是一种课程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基础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目前,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习惯“一对多”的教学形式,学生也习惯自主接受并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这种方法可提教学效果,但该模式下的学生始终处于孤立的个体状态,对他们日后生活、就业融入集体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从小学阶段起,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至关重要。而将思政教育融于该课程,能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实践活动比较烦琐,且多数活动需学生互相协助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活动目标时,其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意识也将被充分激发。
传统“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注重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在这样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21世纪是人才竞争尤为激烈的时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只有自身综合素养较高,才能有效应对各种职场环境。因此,从学生的小学阶段起,教师就不仅要向他们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对他们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直接动手实践来检验本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动手实践过程,是理论知识再复习的过程,也是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过程。
在过去,小学课程教学模式为“灌输式”“填鸭式”,教师主动为学生灌输大量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小学生的好奇心及萌发出的各种想法受到抑制,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以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核心,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将自身产生的想法通过课堂实践来进行探究、验证。学生在反复实践后,便可发现其中奥秘,能更好地满足自身好奇心,对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尽管学校在不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不同学科之间的考试也依然无法避免,因此部分学生对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投入的精力较少。加之学生对该课程不太了解,不能在第一时间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准备学习材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部分学生家长对该课程知之甚少,对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判断仅仅停留于考试分数层面,家长对学生参与该课程活动持怀疑态度,错误地认为孩子在课上就是玩,没有认真学习。正是由于家长这种片面观念,让不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很难主动投入课程学习。
学校容易混淆此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存在将劳动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取代该课程的问题。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少一定灵活性、自由度,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也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校和校外企业、社区之间缺少紧密联系,致使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较少;加之缺少活动场地、活动设施,又担心学生课外活动时出现安全事故,这就严重制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的多元化。
学校不太关注该课程教学。对该学科课程,学校安排少量专职教师,且该课程教师多是以学科教师或班主任任教,但这些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任务,难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该课程上,他们往往仅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来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认为考试成绩才是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唯分数论”,更重视学生文化课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则疏于考量。这类教师的教学理念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但这部分教师心目中的“学习”,仅仅是学习书本的知识,以及可以拿更多分数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考试成绩挂钩,其他内容均不重要,也不需要开展其他综合性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束缚下,学生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不懂变通的“书呆子”。
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教学环节,要发挥多元化教育载体作用,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思政教育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该课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将思政教育应用于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以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为主,制订思政教育方案,增强思政教育质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思政教育内容,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关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和为国家发展崛起与爱国情怀建立紧密联系。在制定教学大纲、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考虑将思政元素渗透其中,在教学课堂内容中体现“思想教育为先、育人为本、思想和能力并重”的终身学习理念,践行育人方向、实践取向、产出导向的方针,通过该课程的具体教学设计,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了发挥多样化教育载体的作用,教师可以将红色资源融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把彰显中国特色的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精神落实教学中。要把握好物质形态、行为形态、精神形态等教育形式,如组织学生参观战争遗址、革命纪念馆,听取红色优良传统及奋斗精神报告,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学习精神,符合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教学设计理念。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掌握扎实的思政知识,能加深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期间掌握基础的思政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可主动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校园美化以及文体活动等。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综合性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与此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对孩子进行教育,确保孩子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家长要在实际生活中,以自身行为,为孩子做出表率,树立榜样。
教师可以建立“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记录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要求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认真参加探究活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部分学生喜欢玩溜溜球,教师以此为课题开展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先请科学教师为学生演示动能转化的实验操作,然后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简单了解其中的原理,最后让学生使用已有材料制作简单的溜溜球。
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探究实验、社会实践、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并在课程中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健全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同时,教师还要将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贯穿于该课程教学,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将多样化的思政元素落实到该课程中,探索高效课程教学形式。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关于思想政治的作业,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不同学科知识,打破知识边界,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探索鸡蛋的力量”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带领学生开展“鸡蛋碰石头”的实验,先让学生猜测生鸡蛋上放砖头会怎么样,多数学生认为会碎。为了验证结果,教师拿出4个生鸡蛋,在上面放砖头,一块、两块、三块……十块,鸡蛋并没有碎。由此,教师可对学生提问“为什么鸡蛋可以承受这么多砖头?”“如果鸡蛋数量少,会不会还是这个结果?”这样,在教师演示实验帮助下,学生会出现很多疑问,带着这些疑问,自己动手查找资料来探究问题的根源。
综上所述,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而生的一种全新的、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实践及劳动性教育。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