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区域创新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2-02-10 03:32陈丁雷
江苏教育 2022年92期
关键词:区级科创机器人

陈丁雷

近年来,南京市江北新区致力于构建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创新教育的新样态,把创新教育作为创新人才成长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贯穿于基础教育全学段、融入中小学全学科、渗透进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搭建创新教育教师队伍成长平台

首先,打造跨学科教师队伍。创新教育活动的实施往往需要依托多学科知识解决一个综合性问题,教师团队设计综合性跨学科的教学活动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素养。因此,我们鼓励各校建立专兼职融合的多学科创新教育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固定的跨学科教师团队或部门,比如科艺中心、科艺信中心或Steam中心等。

其次,自主学习与专家培训相融合。基于自我成长的教师发展理念,设置专家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师成长模式。从高校或高新企业中遴选培训讲师,对教师开展技术应用、工程设计及创新方法培训,结合平时的创新教育竞赛活动表现,甄选出优秀的教师代表团队,要求每位讲师根据成长需求主攻一个主题模块,并作为专家讲师对创新教育基地校的其他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分层培训建立教师成长梯队。第一层,面向基地校创新教育相关全体教师开展常态化普及型培训,重点进行通识内容的培训;第二层,选择部分优秀教师开展专业专长培训,根据个人兴趣和项目专长进行专项培训;第三层,选择少量特别优秀教师开展高级研修培训,目的是培养专家型创新教育名师。

最后,实施创新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在市级创新教育“星光导师”评比的基础上,建立区级创新教育教师荣誉体系,开展区级创新教育“创新导师”评比,助力名教师成长。通过区级科创教育名师工作室活动,将有能力、有想法、肯做事的教师培养成名师,从工作室学员中选拔核心成员,并为其提供区级以上展示分享的机会,坚持能力优先,为青年教师成为创新教育名师提供更多条件。同时,逐步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功能的校级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室,规范工作室周期年限,每个周期给予工作室规定的经费支持,系统培养区域优秀创新教育教师,提高区域创新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养。

二、建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活动空间

在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学校的建设中,我们将学生创新教育空间分为创客空间、机器人工作室和人工智能实验室3个层面。根据创新教育活动开展要求,将物理空间设置为交流分享区、结构搭建区、创作编程区、数字加工区等。在物理空间基础上,搭建在线创新教育活动平台,建立区域创新教育资源库,实现物理空间和在线空间的融合。与学校创新教育空间相比,区域中心空间面积要达到300平方米以上,主要用于区域创新教育教师培训和高质量学生创新教育项目活动,能够承接规模更大、技术层次更高、运营机制更灵活的项目。学校的课程资源与空间设备有限,我们将区域共享的创新教育空间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延伸,给予学生更充足的创作空间。制定学校创新教育空间与区域创新教育空间、线上创新教育空间与线下创新教育空间的关联策略,使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实践创造在不同的空间得以承接和延续,使教与学内容在不同空间互通,保持学生项目学习和创作的连贯性。

三、创建创新教育基地学校

自2016年开始,我们以“推动创客空间建设、开展创客教育活动”为主题,建设区级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学校30余家,积极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申报市级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共有16所中小学成功立项基地校,包括机器人工作室5家、创客空间10家、数字艺术1家,于2019年立项并建成市级创新教育区域中心。立项3年后,6家基地校顺利通过验收。“械舞青春”机器人工作室注重多学科融合发展,与生物学科教师共同开展Stem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DNA结构模型,同时在机器人教育、创客教育方面有多个省市级课题引领。通过3年投入建设,目前已建成包含重型加工区、物料存储区、组装搭建区、集中授课区、成果展示区、创意研讨区6个功能区的300平方米的机器人创新教育空间。“未来谷”机器人工作室2017年首次参加FTC金属机器人竞赛就有7名学生被国外知名工科院校录取。通过4年FTC竞赛经验的积累,工作室成员梳理出基于竞赛的校本课程,包含机械结构、编程、电子工程和逻辑思维等模块。同时,结合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梳理了有机器人研究经历的学生发展情况,计划建立机器人工作室学生发展档案,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四、构建彰显地方特色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在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各中小学校以主题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为课程建设资源,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育区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在社团课、竞赛活动、常态课堂等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开发技术基础课程、项目课程、特色课程。其中,技术基础课程由区级科创教育工作室在教师培训的基础上,针对3D打印,发展基于硬件的创意编程、激光雕刻、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技术。项目课程旨在围绕区域本土文化梳理区域典型创新教育活动主题,举办相关主题的区级活动或竞赛,并组织教师编写区级项目式主题课程,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共享,提升区域整体课程发展水平。特色课程是以学校校园特色文化为引领,建设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校本特色科创课程,以特色课程实施个性教育,以校本课程传承优秀地方文化,推进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实现区域创新教育特色化,推动区域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打造区校一体化的创新教育竞赛活动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逐步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评价手段。综合素质评价指的是在每个学期的期末,学校组织一次针对全体在校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测评任务,以创新教育竞赛活动成果作为学生素养的加分项,可以帮助学生满足综合素质评价的报名条件。

第一,搭建区域师生创新教育活动平台。线上区域创新教育活动平台集学习、竞赛、展示、交流功能于一体,健全平台功能。通过活动平台,规范管理科技创新赛事活动的组织、申报、评审,创新赛事活动的管理机制,拓展区域师生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先进经验的区域性科创教育交流空间。

第二,打造区域创新教育活动特色品牌。创新教育竞赛活动成果在高校综合素质评价招生、高中科技特长生招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打造区校一体化竞赛体系,竞赛活动可以从教学实践活动开始准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竞赛主题的研究,竞赛主题与教学实践主题相融合,通过社团、兴趣课等途径选拔参加校级比赛的选手,学校再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区级比赛,区级竞赛活动也要发挥选拔优秀学生的作用。在开展各级各类创新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学科教育与科创教育的融合,开设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三模、陶艺、木工等科创教育课程;定期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童芯杯”创客节、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等活动,不断创新区域活动新方式,形成区域活动特色品牌,提高学生参与区域创新教育实践的积极性。

六、挂牌跨领域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与相关部门联合,将一批优秀的高校、科创企业、科研院所等挂牌为区域科创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基地丰富的课程、有较强实践意义的项目定期开展创客教育,整合社会各类资源联合培养基础教育学校创新人才。比如2021年,我们充分发挥区域高新企业资源优势,携手南京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等10家机构共同签约挂牌“江北新区中小学生科技研学实践基地”,涵盖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卫星导航、生命基因和生态环保等5大领域。研学基地为中小学生预约开放“解开芯片里的‘秘密’”“用电镜显微‘原子’”“3D打印无人机”“长江上的‘生态眼’”等高质量的科技公益研学课程。

猜你喜欢
区级科创机器人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如何更好地走好区级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