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从虚瘀论治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2022-02-10 10:15张明庆孟庆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张明庆,姬 琳,孟庆芳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患者皮损痊愈后,所累及的神经区域仍出现持续性疼痛的病变,通常可表现为剧烈的刺痛、钝痛、刀割样及灼烧样疼痛,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终生[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离不开正气虚损的根本原因,老年患者脏腑功能日益衰退,易感受外邪,引起带状疱疹,或病程日久,耗伤气阴,阴血不足,正气衰微,不荣则痛,加之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不通则痛。中医治疗当基于虚瘀的病机,采用益气养阴、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2]。针药结合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许文婷等[3]报道,针刺长于通经止痛,中药长于养阴益气、扶正固本,二者结合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本研究从虚瘀角度探讨了针药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以进一步明确其临床运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满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4]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症见瘢痕色素沉着,强烈刺痛或窜痛,绵延不休,夜晚加重,夜不能寐,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暗有瘀斑,苔白,脉细弦;③年龄60~85岁,性别不限;④凝血功能基本正常;⑤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并接受中医治疗。

1.2排除标准 ①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者;②近14 d内进行镇痛治疗者;③心、脑、血液、肾、肺等器官组织严重病变者;④带状疱疹尚未完全控制,处于急性发作期者;⑤精神异常,无法正常交流者;⑥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⑦其他部位急慢性感染病变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诊治的符合上述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0~84(67.9±5.7)岁;病程1~7(4.82±1.36)个月;疼痛程度:轻度17例,中度23例;累及部位:头面部13例,腰腹部18例,四肢9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1~85(67.1±5.9)岁;病程1~6(4.40±1.19)个月;疼痛程度:轻度19例,中度21例;累及部位:头面部16例,腰腹部16例,四肢8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程度、累及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学要求。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口服维生素B1片(甘肃兰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509,规格:10 mg),3次/d,10 mg/次;口服甲钴胺(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25,规格:0.5 mg),3次/d,0.5 mg/次。连续治疗4周。

1.4.2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运用针药结合治疗。①针灸治疗:选取天突部位的夹脊穴、阿是穴,病变部位腰以下选择太冲、丘墟、阴陵泉等腧穴,腰以上选取曲池、外关、合谷等腧穴。运用一次性毫针(华佗牌)以25°~30°进行斜刺,深度为20~30 mm,得气后运用捻转泻法,留针30 min;使用1~1.5寸毫针点刺疼痛区域内的夹脊穴,由外周向疼痛中心逐一斜刺,一般超过上下各1个阶段,每针间隔3 mm左右,以针感循经传导。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②自拟扶正化瘀方组成:党参30 g、白术20 g、茯苓15 g、山药20 g、红花6 g、桃仁10 g、全蝎6 g、蜈蚣1条、九香虫10 g、黄芪30 g、丝瓜络10 g、香附15 g、延胡索15 g、瓜蒌10 g。每日1剂,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统一煎制,每剂煎煮2次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2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

1.5观察指标

1.5.1疼痛程度 运用视觉模拟VA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疼痛程度进行评价[6],运用10 cm的刻度尺,0刻度为完全无痛,10刻度为极大疼痛,患者根据自我主观疼痛感觉在刻度尺划线,由专业医师进行评分记录。

1.5.2血清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6 mL,经离心处理后采集上层血清,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水平,试剂盒由研启生物公司生产。

1.5.3生活质量 运用皮肤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DLQI)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心理、日常生活、工作、锻炼、社交等10项内容,每个项目按轻重程度记为0~3分,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好[7]。

1.5.4治疗效果 对气虚血瘀证主要症状进行分级评分,各症状评分总和为症状总评分,根据评分变化拟定疗效评定标准,评估2组疗效。痊愈:症状基本消失,症状总评分减少>90%;显效:症状显著好转,症状总评分减少>60%~90%;有效:症状好转,症状总评分减少>30%~6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症状总评分减少<30%。有效+显效+痊愈为总有效。

2 结 果

2.12组疼痛程度比较 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2.22组血清BDNF、PGE2、β-EP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BDNF、β-EP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PGE2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DNF、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PGE2、β-EP水平比较

2.32组生活质量DLQI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DLQ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DLQI评分比较分)

2.42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2.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4周后效果比较 例(%)

3 讨 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中老年人,病程迁延,疼痛日久,患者可伴有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8]。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化学刺激、物理刺激、代谢病变、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9]。目前,西医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缓解疼痛、控制病情发展为治疗原则,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微创手术等[10]。营养神经药物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方式,甲钴胺、维生素B1可促进神经细胞蛋白质、核酸及神经髓鞘的合成,促使神经突触代谢,修复周围神经,从而减轻疼痛程度及感觉异常[11],但治疗效果有限。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病变消失后皮肤遗留疼痛者多属于湿热毒邪留滞,血络不通。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素体虚弱,余毒侵袭易耗伤气血,气虚则血行不利,瘀阻脉络,发于肌肤,气血不荣,脉络痹阻,导致不通则痛[12-13]。本研究选用针药结合的方式治疗,选取夹脊穴能调理督脉的阳气,可阻滞神经痛觉信号的传递,提高痛阈,还能调节神经、体液反应,影响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阿是穴能疏通经脉,通经镇痛;太冲能通络止痛,清热利湿;丘墟能升发气血;阴陵泉能渗湿健脾;曲池能散风止痒,调和气血,止痛消肿,舒经通络;外关能助阳补气,调和气血;合谷能推动气血运行,疏散水湿。自拟中药方中重用黄芪、白术、党参,以健脾益气、扶正固本,促进气血运行,以助正气托毒外出;山药能健脾固肾,益精补肺;茯苓能渗湿利水,宁心健脾。桃仁、红花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全蝎、蜈蚣能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九香虫能温肾助阳,行气止痛;丝瓜络能通络活血;香附、延胡索行气止痛,瓜蒌化痰散结。全方合用发挥扶正固本、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针药结合内外呼应,各司其职,异效互补,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4周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DL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针药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BDNF主要由脑组织细胞合成,能促使受损神经元恢复,促进神经突触生长,阻止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14]。β-EP是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能使机体产生吗啡样快感,发挥镇痛作用[15]。有研究发现,针刺能提高疼痛部位β-EP的浓度,发挥镇痛作用[16]。PGE2是疼痛介质,能促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重炎症刺激,引起或加重疼痛[1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BDNF、β-EP水平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针药结合有助于调节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神经递质的分泌,促使神经功能恢复,此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

综上所述,基于虚瘀理论针药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疼痛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可能与调节BDNF、PGE2、β-EP水平有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