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哲
摘 要: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SWOT竞争理论,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分别对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优势(S)和劣势(W)、机会(O)和威胁(T)进行分析,总结出宁夏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结合种植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在“乡村振兴”等政策扶持和“一带一路”倡议、原产地标志产品等契机下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坚持提高葡萄酒的品质作为产业发展的立足之本,树立高品质、差异化的品牌形象,从而实现千亿规模的产业目标。
关键词:宁夏;葡萄酒产业;SWOT分析;“一带一路”;乡村振兴
本文索引:李文哲.<标题>[J].商展经济,2022(02):-127.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宁夏综合试验区成为国内首个聚焦葡萄及葡萄酒特色产业的国家级农业类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未来宁夏葡萄酒产业将发展为世界最大的优质葡萄酒产区之一。尽管有诸多政策的大力支持,但宁夏葡萄酒产业仍面临竞争力较低和配套产业发展薄弱等现状。本研究通过SWOT战略分析法,分别对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这一国家级产业的发展提供发展方向。
1 宁夏葡萄酒产业内部环境分析
1.1 优势
1.1.1 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国际葡萄酒行业公认北纬30°至北纬50°之间地带具备葡萄酒生产的最佳气候条件,宁夏葡萄酒产区刚好就位于此“黄金纬度带” [1],与世界闻名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区几乎处于同一纬度。宁夏处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带,拥有灰钙土为主的土壤环境以保证葡萄的酸度,以及更充足的日照时间、更大的昼夜温差和干燥的气候保证葡萄的糖分储存,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同纬度的其他葡萄酒产区所不具备的,因此更加适宜种植出高品质葡萄。
1.1.2 种植业与旅游观光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令人对西域悠久的葡萄酒文化充满向往,宁夏很多规模较大的酒庄,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巧妙结合了葡萄酒生产与西域葡萄酒文化旅游,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2],开辟出前景广阔的蓝海市场。与流水线大规模生产葡萄酒流程相比,融合了旅游观光业的酒庄能够形成差异化,在推广品牌和建立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方面更具优势。
1.1.3 生产要素成本较低
农村地区拥有充裕的土地资源,富有“塞上平原”之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由于黄河冲击形成大片适宜种植葡萄的荒地资源,并且宁夏乡镇地区土地承包成本与我国东部的河北、京津冀和山东等其他葡萄酒产区相比较低,预计“十四五”期间,自治区还将开发更多高标准的优质葡萄基地。葡萄酒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意味着葡萄的种植环节需要大量人力资源,西北地区的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与其他产区相比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1.2 劣势
1.2.1 投入成本高,经营风险大
葡萄酒产业属于前期投入成本巨大且资金周转率很低的行业,宁夏戈壁滩的土地开发成本较高,据统计,种植葡萄的土地每平方米开发成本达到1900~2400元,并且随着土地成本、生产成本的增加而逐年递增[3]。除此之外,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尚不成熟,因此在葡萄的种植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造成生产环节的成本居高不下。
另外,新建酒庄的前期投资需要购置全套生产设备,并且葡萄酒属于生产周期特别长的产品,从开垦种植园到葡萄成熟开始酿造再到包装成瓶需要四五年的周期[4],因此对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型酒庄而言,从事葡萄酒生产的经营风险非常高。
1.2.2 知名度较弱,市场占有率较低
截至2017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有酒庄数量达到92家,但大多为近些年新建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知名度,因此竞争力较弱。目前宁夏产区年产量万吨以上的酒庄仅有6家[5],部分老牌的葡萄酒厂商在扩张规模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品牌意识,陆续引入国内外大型葡萄酒厂商的资本,导致公司控股权的转移,缺乏对自有品牌的控制力,逐步转变为国内外大型葡萄酒企业的代加工厂。
1.2.3 相关支持性产业发展薄弱
葡萄酒配套工業体系尚不成熟,相关支持性产业的企业规模较小、分布较为零散。如生产软木瓶塞、橡木桶和酒瓶的生产厂商由于生产设备还不完备,与酒庄快速增长的产量不匹配,造成大量葡萄酒相关配件仍依赖外地厂商的供应,增加了酒庄的生产成本。除此之外,葡萄酒的包装作为形成产品差异化的关键因素[6],相关印刷包装企业的设计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与其他品牌丰富多样的包装相比难以形成竞争力。
2 宁夏葡萄酒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2.1 机会
2.1.1 相关政策扶持
通过科技助农等多种形式,促进酒庄与农业科研院校的合作,在育种、栽培、酿造、生产的各环节实现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应用。提供一系列创新信贷产品及融资渠道,鼓励农户自主创业、帮扶中小酒庄扩大规模,突破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实现自治区葡萄酒产业向高品质产业转型。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契机
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关键要塞,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宁夏再次担当“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枢纽,承担着面向南亚、中亚、西亚国家和地区的商贸、人文和重要产业的交流沟通使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沿着“丝绸之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去”,宁夏葡萄酒正搭乘中欧班列远销丹麦、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7]。
2.1.3 原产地标志产品带来的品牌机遇
2018年5月9日,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展览会在上海举办,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在上千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中,以271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酒水饮料类第四名[8]。随着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高品质、差异化的产品成为市场需求的主要导向,树立起原产地标志性产品的金字招牌对于推动宁夏葡萄酒产业的知名度起到关键性作用。正所谓“好酒也怕巷子深”,从10年前葡萄酒业内毫无知名度的宁夏产区,到近些年宁夏地区葡萄酒不断在国内和国际多项顶尖葡萄酒大赛中斩获大奖,使得宁夏产区葡萄酒的声誉响彻业内。
2.2 威胁
2.2.1 关税调整加剧国外品牌的冲击
从2017年12月我国下调一大批进口消费品酒类的关税,到近几年陆续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智利等多国开启葡萄酒“零关税”时代[9]。一系列关税调整政策促使诸多国际品牌开始着手布局中国市场,面对来势汹汹的境外资本涌入葡萄酒市场,一大批新兴的国内葡萄酒酒庄很难与之抗衡,许多中小葡萄酒企业逐渐沦为外国品牌的代加工厂。2012—2019年间,我国葡萄酒进口量和进口额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国外知名酒厂拥有悠久的酿造历史、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完善的管理经验等,相比之下,国产葡萄酒企业在诸多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2.2 国内品牌的同业竞争
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的需求井喷加剧了葡萄酒企业之间的竞争,截至2020年,全国已有超过两万家葡萄酒相关的企业。其中不乏历史悠久、具备成熟的生产流程的葡萄酒企业,已形成高、中、低档多产品线策略。然而更多的葡萄酒企业竞争力薄弱,生产工艺、产品品质方面同质化严重,只能在中低档价位展开激烈的价格战,利润空间被压缩[10],部分葡萄酒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难以生存,最终被收购合并或转产调味品。
2.2.3 疫情影响下的行业寒冬
在我国葡萄酒消费场景的构成中,社交聚会的消费场景占九成以上,然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聚餐的需求急剧下降,并且葡萄酒的受众消费群体远没有白酒的消费群体庞大,受到疫情影响的冲击更大,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葡萄酒进口量较2019年同期下降30.4%[11]。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人员流通等环节都会受到阻碍,生产各环节成本都在上升,诸多因素共同导致疫情发生以来葡萄酒行业销售额的直线下滑。
3 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战略因素分析
基于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SWOT理论模型,对宁夏葡萄酒产业面临的各因素进行交叉分析,得出SO(优势—机会)战略、WO(劣势—机会)战略、ST(优势—威胁)战略和WT(劣势—威胁)战略[12],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3.1 SO战略
充分发挥宁夏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结合当地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的政策支持,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努力提高葡萄酒的品质;结合“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打造以葡萄酒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观光,提前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为当地农户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利用原产地标志产品的机遇打造宁夏产区葡萄酒的“金字招牌”,加强原产地品牌的利用和保护,通过加强营销手段塑造原产地品牌形象。
3.2 WO战略
制定行业的准入许可、规范企业管理标准,同时根据助农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农业信用贷款和专业的技术指导等,解决企业发展初期资金投入压力大、资金流动慢和经营风险高等问题;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中所处的区位优势,扩大葡萄酒的销售渠道,并引入国内外的资本和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努力实现葡萄酒全产业集群,加大相关支持性企业的建设力度,满足葡萄酒企业配套产品的需求。
3.3 ST战略
依托宁夏自然风光和悠久的葡萄酒文化,开辟葡萄酒生产和旅游观光相结合的蓝海市场,满足消费者功能性和情感性需求,提高品牌知名度;努力发展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品牌,生产出适合本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利好局面下,提高产品品质、产能,并扩大销售渠道,抢占原有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坚持技术创新,提供高品质、差异化的产品,不拘泥于同业间的价格战,以行业中龙头企业作为标杆衡量自身实力。
3.4 WT战略
充分利用宁夏土地资源充裕和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的优势,吸引国内外优质葡萄酒企业来此投资;加强生产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企业生产率和生产设施的利用程度,增强企业内在实力;营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氛围,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带领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在行业发展的变化中占据主动地位。
4 结语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葡萄酒产业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种植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生產要素成本较低等优势,同时也显现出投入成本高、经营风险大、市场占有率较低、相关支持性产业发展薄弱等问题。要紧紧抓住“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和“原产地标志产品”等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弥补产业发展的短板,早日实现千亿产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王林伶.宁夏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21,23(4):123-128.
肖雨洁.产业融合视角下宁夏葡萄酒旅游业发展研究[J].河北企业,2021(2):66-67.
熊文斌.兵团222团酿酒葡萄生产成本及收益研究[J].种子科技,2018,36(2):112-118.
李建芳,高欢欢.中国葡萄种植的区域格局和成本效益分析[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8(4):114-117.
宋克玉.提升宁夏葡萄酒产业经济效益路径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20,61(12):60-62.
杨和财,安伟.葡萄酒产品包装设计与发展趋势[J].包装工程,2009,30(1):130-143.
王建宏,曹元龙,张文攀,等.让宁夏的“紫色梦想”绽放全球[N].光明日报,2021-09-27(012).
朱丽娅,胡查平.宁夏葡萄酒品牌绩效提升研究:原产地形象理论视角[J].宁夏社会科学,2018(2):94-98.
姜书竹.关税下调对中国葡萄酒进口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3,35(6):26-30.
刘雅静.推动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1,35(3):27-32.
李媛媛,陈卫平.新冠肺炎疫情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影响的调研报告[J].宁夏农林科技,2020,61(4):40-42.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第1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