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砂壶“僧帽”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设计和内涵

2022-02-09 06:33范丽静
江苏陶瓷 2022年6期
关键词:筋纹宜兴艺术作品

范丽静

(宜兴 214221)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是宋代文人梅尧臣对于紫砂艺术作品的赞美,也是千百年来宣传紫砂最好的一句广告语,可谓是耳熟能详。宜兴紫砂在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和岁月的变迁之后依然能够在今天机械化大生产普及的背景之下具有迷人的魅力,引得世界各地的紫砂爱好者趋之若鹜,宜兴的紫砂艺人们传承着世世代代的手艺,在一招一式之中依然能够看到笃定的初心和坚守的脉络,那是紫砂生生不息的轨迹和锐意进取的号角,当我们在被忙碌的生活和工作拖垮的时候,一把紫砂壶、一壶香茗足以慰藉我们疲惫的身躯,启迪我们的心灵。

1 紫砂壶“僧帽”的艺术形式

这件紫砂作品“僧帽壶”(见图1)区别于传统的壶器,而是融入筋纹的设计,更加凸显出紫砂筋纹器的工艺之美和文化内涵,筋纹和佛教题材结合融洽。此壶壶身的道道筋纹勾勒出来的每一囊都扩张有力,而且腹部鼓起,特别适合于各种茶叶的冲泡,能够最大程度地挥发出其中的自然滋味;壶底则是渐渐收拢,层次感突出,端庄稳重;壶嘴弯流修长,出水自带弧度;与之相对应的壶把则是灵动小飞,端握舒适,很好地把空间的和谐和氛围的营造功能凸显出来;僧帽具体体现在壶颈部的这一圈莲花纹饰设计,宛如高僧大德所戴帽子的边缘,而且每一道筋纹和壶身一一呼应、吻合严密,韵律感十足;壶盖嵌入壶口,包裹性很好;上面的葫芦形壶钮小巧可人、拿捏舒适,起到了凝神聚气的效果。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参阅了许多的经典僧帽设计,临摹了许多古人和今人的经典僧帽作品,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风格特征和艺术造型。从“僧帽壶”的出处来看,在元代瓷器的造型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中的端倪,这是一种民族融合和佛教文化的象征,最终从制作难度颇高的方器逐渐延伸出来许多形式,这件紫砂作品“僧帽壶”则是采用了紫砂器筋纹的方式和僧帽的元素,展示出一件经典作品所拥有的无限可能,让我们有机会被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所深深地折服,“筋纹僧帽壶”不仅从工艺难度方面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更加把蕴藏其中的佛教文化理念最好地阐释出来,让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引起情感的共鸣。

图1 僧帽壶

2 紫砂壶“僧帽”的设计内涵

僧帽,从它的名字之中我们就能知道是出家人头上戴的帽子,最为熟悉的就是在经典影视作品《西游记》之中唐僧所戴之帽,也是佛教之中的圣洁之物,从莲花的造型抽象而来,代表着佛教的历史渊源和教义理论,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佛教和宜兴紫砂的密切关系。据史料记载,在宜兴金沙寺之中,仕人吴颐山准备考试,所以借宿其中图清净复习,他的小书童龚春于是在闲暇时间,在寺庙僧人的指点之下制作“树瘿壶”,开创了紫砂仿生的技巧,其实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的僧人已经能够掌握紫砂的制作和烧制工艺,只是当时的书籍记载之中没有留下过往僧人的记录。在后来的紫砂艺术发展过程之中,佛教题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从造型的创新到内涵的丰富程度都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和文化内涵。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容天壶”,根据佛祖“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设计创作,还有在陶刻的题材之中,佛祖的形态也是屡见不鲜,共同构成了紫砂佛教艺术的丰富多彩。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僧帽壶”也是把“江南佛国”宜兴的悠久历史和佛教内涵通过紫砂这一独特的艺术载体完美地呈现出来,筋纹的工艺之精湛,内涵的丰富之精妙,都让这样的一件紫砂艺术作品锦上添花,在使用这件艺术作品的时候,经过长期的把玩和摩挲,在茶水的浇淋之下,筋纹更加的清晰,筋囊更加的饱满,散发出幽幽的色泽,手感更加的丰富,令人爱不释手,是一种身体的愉悦和内心的升华。

我们从紫砂艺术之中汲取到佛教的力量,认识到紫砂器从过去简单的实用功能,逐渐在不同类型的紫砂艺人手中幻化成为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再加上陶刻、泥绘等手法,更加凸显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包罗万象,也让更多的紫砂壶友们从中感受到艺术对于我们的影响和熏陶之深,在潜移默化之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猜你喜欢
筋纹宜兴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君乐壶”的筋纹艺术美感探究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宜兴釉陶
筋纹智慧,美菱盛放
——论紫砂壶作品《合菱》的艺术创作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