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士勇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全球人口已达到80亿。据统计,全球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便秘。也就是说,有11亿4000万人饱受着便秘困扰。其实,便秘也是一种“老年病”,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便秘患病率高达22%。而很多患有慢性便秘的老人,同时患有“三高”疾病。在排便过程中,人体内的肌肉和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腹腔内压持续升高,慢性疾病患者在这个状态下,极易导致血压骤升,引起大脑血管、外周血管出现破裂,突发脑血管出血,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本期“专家门诊”,我们就来聊一聊慢性便秘究竟是什么,如何进行合理的干预和治疗。
1.排便费力:上厕所不能马上大便,而要蹲着等上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才能解下来;
2.排干硬便:大便过于干结、坚硬,硬得和“羊屎粒”一样;
3.排便不尽:常有频繁的排便感,每次却只有少量黏液排出;
4.直肠堵塞感:排便时感觉肛门被“塞子”堵住了一样;
5.需要辅助:需要用手去把大便“抠”出来;
6.次数减少:一个星期少于三次。
如果有以上症状中的两项,且频繁出现,那你很有可能便秘了。
慢性便秘一般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年龄的增长、不良的排便习惯、不良饮食习惯、运动减少等个体因素,以及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是便秘最常见的诱因。也有少部分的便秘是由疾病和药物因素决定的,比如器质性便秘:结肠肿瘤、克罗恩病等;结直肠肛门疾病性便秘:痔疮、肛裂等;肠外疾病的便秘:脑梗死、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吗啡、抗胆碱药、抗抑郁药等引起的便秘等。
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生和大肠传导失调相关,病变位置主要在大肠,同时还和脾、胃、肝、肺、肾等脏器的功能失调有一定关系。中医将便秘分为寒、热、虚、实四类。不同情况所致的便秘在身体感受上也会有所不同,对于这些人群而言,一定要辨证施治,标本兼治。
无论是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对于新发的便秘,如经生活和饮食调整不能改善,则需要来院就诊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消化道肿瘤等)引起的便秘。大肠癌是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便秘亦是其症状之一。年轻人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此外,如便秘合并有痔疮一定要治疗。很多痔疮患者都会合并便秘。内痔肿胀,排便时肛门疼痛,可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反之,粪便长时间在直肠肛管区逗留,又会加重痔核充血水肿。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通过减轻内痔水肿及辅助通便的药物,可有效改善上述情况。
不少人都有边上厕所、边看手机的习惯,一方面使得大脑无法专注于排便这一过程,另一方面长时间增加肛门直肠周围压力,可引起痔静脉充血,加重痔疮。
TIPS:蹲便,更有利于顺利排便
随着社会的发展,坐便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越来越普及。但是坐在坐便器上排便的方式,给顺利排便带来了不良影响。其实,最利于排便的姿势是蹲便,且采用半蹲位更佳。具体做法为:半蹲在便池上,放松双脚,保持双脚和双膝分开约3 0厘米,身体前倾,放松肘关节,置于大腿上,尽量放松。如果家中没有蹲坑,可以在坐便器前放置一个高约10厘米的小板凳,将脚放置在板凳上。
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包括芹菜、梨、草莓、豌豆、西兰花、萝卜等。适当摄入一些粗粮,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退化,胃肠道的蠕动速度减慢,也更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新鲜的水果蔬菜可适当多吃。膳食纤维在进入肠道后,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对于便秘人士而言具有不错的防治效果。
每日饮水量至少2升,特别是晨起后的第一杯水,对于刺激胃肠道蠕动具有很好的效果,可刺激身体产生强烈的便意。确保每日有1~2次一次性大量饮水的过程,使得水分可以进入到结肠内,因为持续性少量饮水,则水分未进入到结肠前已完全被小肠吸收。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肠道蠕动,一些力量性功能性的锻炼可以增加盆底肌功能,有利于粪便排出。建议老年人在日常要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从临床观察来看,很多便秘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产生精神疾病。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目标并不是要求彻底治愈疾病,而是改善症状。切勿把排便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负担,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反而有助于排便。
如通过以上方法仍不能改善便秘,则可以通过一些容积型泻药、渗透性泻药等来增加粪便中的水分和容积,从而改善便秘,或使用开塞露润滑辅助。针对胃肠道动力不足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可加用促动力药物。很多人喜欢吃芦荟、大黄、番泻叶、肠清茶等,短期可能有效,长期服用则会导致其中的蒽醌类物质沉积,形成结肠黑变病,反而加重病情。
总之,便秘绝非一件小事,千万不要轻视!特别是一些本身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在你眼中小小的便秘,很可能让生命安全受到影响。生活中出现便秘后,一定要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必要时可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不要拖延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