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平
论老年教育课程标准的设置原则与必然要素
王艳平
(宁波开放大学 教学中心,浙江 宁波 315016)
老年教育作为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战略之一,越来越具有重要地位。分析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为目前正处于制定老年教育课程标准的时机。在课程标准的制订过程中,应遵循开放性、生成性、层级性等原则,并规划好相关要素。
老年大学;课程标准;原则;要素
“课程标准”指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组织单位为课程设置的基本规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质量评估的依据,体现整个社会对某一类型的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指向性要求。“课程标准”大致设定课程的性质、目标以及内容框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在基础教育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关于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更改为课程标准,从而进一步突出课程内容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高等教育层面,由于各高校学术自治的传统和人才培养多样化的现实,教育管理部门尚未推出统筹建设的“课程标准”,但在实践中以“专业标准”为视点始终强调人才培养的规范性架构,涉及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知识体系、核心课程等内容;尤其是在“专业规定课程”的模式下,专业标准中的课程体系带有课程标准的总纲性质,可以有效保证课程的质量。然而,在老年教育中,类似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领域里存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均无从谈起。
关于是否在当前就考虑设置老年教育的课程标准,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有了各级各类的老年教育;而作为实体老年大学的出现,也已经有了40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积累成果、促进繁荣,还是规范现状、科学管理,都迫切需要制定以课程为单元的标准。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虽然宽泛意义上的老年教育实施的时间不短,涉及的学习内容也五花八门,但真正严格的、按照预期来构造结果的“课程”数量并不太多。“老年教育”概念中的“教育”更偏向于帮助老年人丰富闲暇生活,“老年大学”名称中的“大学”二字也主要指通过协同学习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继续社会化的平台,至于开设的学习内容不过是达成这项功能的媒介。因此,即使将来的老年教育在学习内容的建设上会越来越科学规范,但目前制定课程标准毕竟为时尚早。
这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要判断时机是否成熟,可以观察下列几方面条件:
如果说多年前上老年大学,还是小部分离退职人员的福利,那么到今天已经是社会广大城乡居民的自由选择。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称,截至2019年末,我国老年大学(学校)的数量约为7 6296所,2019年当年在校学员数约为1 088.2万人。就办学体系上看,已经形成了由全国各省、地级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机构网络;就办学介入的主体而言,既有政府的投入,也有公办民助、民办公助,以及社会支持等其他类型。2020年至今,老年教育推进的速度较以往更为加快。可以预估,未来的若干年里,其规模扩大与内涵提升都将攀上新的台阶。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一系列应对的国家战略中,通过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意见》说:“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从这个表述里可以看到国家对老年教育的定位,它是面向全民的,是终身教育体系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任何公民,无论前置职业、原有专业、受教育水平等有什么不同,到了一定的时间,均有接受老年教育的权利。而老年教育的组织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这些职责的归属为教育部门,说明老年教育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一样,都是正式教育序列中的一环,只不过它的特殊性更突出一些。大力发展老年教育,首先就是要调动各种力量扩大老年教育的资源供给,这里自然就包含着课程建设。
由于老年教育从来就没有统筹设定过标准课程与课程标准,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教学时,难免具有随意性。大致表现为:
科目开设的随意性。在老年学校里,开设什么课,课里讲什么,往往取决于该校的师资条件,以及对老年人学习兴趣的估判。老年学校里开设的最通行的科目,大多是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养生保健,以及电脑和手机的应用等。虽然开设这些科目也很有必要,并且深受学习者的喜爱,但就课程建设体系而言,还未能在深入研究老年教育目的、老年大学(学校)目标的基础上,突破适需性,加强引导性,全面科学地规划由课程组合成的老年教育知识结构。
科目内容设置的随意性。包括科目开设时长,科目内涵宽窄,模块构成的逻辑,知识之间的衔接等,都不那么考究。有些科目话题小,几节课的时间就能完成;有些科目涉及面广,剪裁取舍不容易把握。不同的学校,名称相似的科目,内容编排可能完全不同,甚至视野与理念都有相当大的距离。建设适用于老年教育的课程,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尝试与探索当然是难免的,但如果教育管理部门能够提供关于某类课程的指导性标准,则各地可以少走弯路。
科目教法的随意性。老年大学(学校)的师资来源多元,队伍不稳定,教研氛围缺乏,大多凭借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擅长组织教学。涉及具体的科目教法,强调原理的有之,只顾技能获得的亦有之。由于一般不对学员进行科目考核,“教”与“学”的状况反馈不直接,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也较难实施。
老年教育不像基础教育,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相对整齐,层级之间铺垫有序,教育行政部门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只要关注课程知识的匹配与衔接,以及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可满足广泛区域内统筹推进的需求。老年教育也不像高等教育,学校有自身的目标定位和专业方向,基于学术前沿的专业标准框架内部已包含了具体课程的目标要求,因此即使校际相同课程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本质内涵上仍然是趋同的。老年教育在各地的起步时间长短不一,发展不均衡,资源的积累更是欠缺,又没有类似于专业、学科、方向这样的架构,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带动课程建设,从而逐步建立健全老年教育体系,是一条可行的路径,不过从调研到规划、制定,需要一支触角广泛、善于基层作战的队伍。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开放大学脱胎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其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它建立全国统一的终身教育服务管理机制,将赶好学历教育、社会培训、老年教育这三驾马车作为自己的使命。2022年11月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国家开放大学加挂国家老年大学牌子的通知》,标志着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成立。既然由国家开放大学同时兼顾国家老年大学的教育教学,其原系统内部固有的通过标准化平台辐射全国各地、以达到质量监控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老年教育课程标准的研究制订、实施推广、检验完善,理应借助这个系统得以运作完成。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顶层设计,其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般情况下,课程标准是课程演进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因着课程实施与管理进一步规范的需要而出现。比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部分特殊教育的课程标准,就是在其学科课程相对繁荣与成熟的条件下产生的。它是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工具。然而老年教育比较特殊,一方面其课程资源的积累不富足,另一方面国家对加快提升其发展水平的期待又很迫切,在这种状况下制定课程标准,是将它作为引领和推动课程发展的具有强势功能的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手段。设置老年教育的课程标准需要遵循以下若干原则。
课程本身是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产物,它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特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因而作为对课程要素加以规范、衡量及评价的课程标准,它的研制与完善,就一定是开放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
老年教育课程标准的开放性,首先就要承认与其他教育类型不同的课程样貌。这要从老年大学(学校)的培养目标说起。有人认为老年教育不适合用“培养”二字,这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老年人求健、求知、求乐的学习动机,其根本是“迎合”而非“塑造”。这样的想法是有失偏颇的。任何教育的本质都是“培养”,都有相应的培养目标。老年教育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之一,自然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定位。老年大学(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现实目标,满足老年学员的提高自身素质、实现颐养康乐、追求进取有为的需要;第二个层面是终极目标,帮助老年人完善人生,提升生命质量,再创生命精彩,享受生命幸福;第三个层面是社会目标,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成为适应时代进步的现代老人。这些目标都需要通过不同层面的相应课程逐渐去实现。在现阶段,有些科目已成型成熟,也有一些离传统课程的样貌距离较远,但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密切。制订课程标准时,应考虑课程的不同性质,一方面从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较高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最大可能地包容目前发展阶段的特性,体谅各方面的诉求,给课程的拓展与完善留出足够的空间。总之,课程标准的开发、设计、制定、实施、评价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常常是多次性的,需要不断地修订或重构。
课程的建设不是孤立的,如同知识也有着相关的体系和范畴。所谓的专业也好,学科也好,都是在单一课程周围衍生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生成的。虽然现阶段老年大学(学校)普遍没有设置严格科学意义上的专业和学科,但随着课程的丰富和其他条件的渐次成熟,由课程群组成长为“专业化”方向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单一课程周围衍生相关课程,再将衍生的课程组合起来,形成专业;在某一专业之外平行设置多项专业,形成系科,这种体系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就是老年大学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为了迎接这种“成长”的到来,在为独立松散的课程制订课程标准时,就应树立起专业、学科框架的观念,有意识地搭建合理的体系结构,为日后发展留下生成空间。比如声乐课程,可以衍生出乐理课程、歌剧课程、世界各国民歌课程、中国各民族民歌课程等,逐步使声乐课程建设上升到声乐专业层面。较之于以等待的心态,看着老年大学专业、学科的缓慢出现,不如顺应老年教育发展的要求,通过规划设计、创设条件、逐层递进,以主动的姿态进行课程、专业、学科的设置和建设。
在各类教育的课程标准建设中,划分教育时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教育时段划分得不合理、不科学,就会导致课程标准难以理解,难以贯彻执行,进而削弱甚至丧失标准的“准绳”“尺子”作用。这个“教育时段”,第一包括教育学段,比如基础教育里的幼儿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等;第二包括教育年段,如小学各年级阶段、初中各年级阶段、高中各年级阶段、大学各年级阶段(包括硕士研究生各年级阶段、博士研究生各年级阶段);第三包括教育内容时段,即教育实施或学习内容的时段性划分。老年教育没有学制,没有规定的学习年限,许多老年人持续多年在一所或数所老年大学(学校)的某些课程间流连。然而不讲究前置学历,并不等于不设置课程的知识起点。老年教育既然在教育学段和教育年段上存在模糊状态,就特别需要在教育内容时段上作出明晰的交代,以体现层级性。
循序渐进是教育教学的规则。要设置具有层次化的课程,以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习者的需要。课程标准要尽可能指出课程纵向的层级,比如从“基础入门”到“拓展学习”“应用探究”“创作研究”(或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研修班)之间的递进,说清楚各课程的起点和衔接;还要注意课程内容的横向层级,既遵循知识逻辑(内容的难易或知识结构的相互关系),同时遵循老年学员的生活逻辑和心理逻辑(认知、经验、情感的自然连接)。
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加以规范和衡量的准则或尺度,是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实施、督查评估等各环节的依据。课程标准有若干必然要素。
课程性质对某课程的属性、特征、功能进行定位与描述。鉴于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应指出课程属于哪种类型(或准专业、准学科的归属),指出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指出偏重于知识技能还是偏重于活动,指出知识的起点(与同类课程比较处于哪一层级),指出是否有周边课程;指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或是校本课程;指出完成课程所需要的课时及学分等。
课程目标是老年大学(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反映,包括课程总目标(通过学习达到的最终学习结果或获得的理想发展状态)、单元课程目标(总目标的分解目标,按知识模块的先后顺序展开)、学时课程目标(最为具体的、细节性的目标)。
课程内容往往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划分与组合,指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这一部分要能够显示出课程的结构与课程的组织。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指出编写适用的教学用材料的意见,包括纸质教材、音像视听教材和网络教材等。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形态相比,老年大学(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具有非强制性特点。教师虽然起着主导作用,但主要也只是老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咨询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学中强调多边互动,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包括课程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等多方面标准,以起到诊断、调控和监督作用。评价指标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学员学业成绩考核。至于成绩考核,可以通过学员的作品成果展、文艺汇演、出版个人专集、参考社会服务等方式进行。
[1] 刁海峰. 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M]. 北京: 中国商务出版, 202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EB/OL]. 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 2021-11/24/content_5653181.htm.
[3] 柯森.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4] 田秋华. 老年大学课程论[M]. 北京: 华龄出版社, 2019.
[5] 毕虎, 李惟民. 高端老年教育研究[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8.
[6] 岳瑛. 老年大学学科建设路径[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2):18-20.
On the Setting Principles and Inevitable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he Elderly Education
WANG Yanping
(Teaching Center, Ningbo Open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016, China)
As one of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aging society,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it is considered that it is also in time to formulate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In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principles of openness, generativeness and hierarchy should be followed, and relevant elements should be planned well.
University for the Elderly; Curriculum standards; Principle; Elements
G777
A
1672-3724(2022)04-0001-04
2022-11-03
王艳平,女,山东平度人,宁波开放大学教学中心教授,研究方向:老年教育、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