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闻工作者怎样践行“四力”

2022-02-09 13:34叶军民
声屏世界 2022年23期
关键词:四力福建

□ 叶军民

践行“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我们党对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持续提升新闻工作者新闻采编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采写出有质量的新闻作品的根本保证。那么在科技发展飞速变化的时期,新闻工作者要怎样更好地践行“四力”?下面作者将结合近年来新闻稿件的创作经历,思考总结新时期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方法和路径。

新时期仍然要坚持走基层“接地气”,深入现场“抓活鱼”

新闻人都知道一句老话“新闻是跑出来的”。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行万里路”就是对“脚力”的要求。采访是写出好稿的前提,而采访需要好“脚力”。[1]虽然新时期各种通讯、交通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深入基层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不去实地倾听群众的真实呼声,就难以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写起稿来会比较吃力。只有坚持下基层,与群众进行深刻交流,才能了解群众的切实诉求和真实愿望。离新闻现场越近,新闻报道越生动。以2019年12月刊播的新闻专题《货出去,人进来,下党向贫穷说拜拜》为例,虽然事先听说了福建宁德下党乡下党村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但笔者仍然翻山越岭来到此地,上茶山,进企业,品“下乡的味道”,带着下党乡以前为什么穷,如今靠什么脱贫了,以后乡村振兴靠什么产业,是否可持续等问题,问游客,访茶农,听乡亲们的心声。在采访期间,记者与村民同吃同行同劳动,通过体验式采访写现场、讲故事,从农村社会实践中发现选题,从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掘素材,以典型而鲜活的事例讲述“一片树叶”的脱贫故事,探寻下党脱贫模式对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借鉴意义。作品刊播后得到强烈反响,不少听众、受众(广播及微信公号同时刊发)纷纷来电留言,表示想进一步了解下党乡的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所谓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只有前往现场,扎实展开调查,搜集一手素材,真实还原事实,才能创作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2]如2018年8月5日上午,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通水现场会在福建晋江举行,这是载入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一刻。为了见证并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笔者提前到达现场,先后采访金门乡亲、围头百姓、工程建设者、供水单位负责人等多位事件亲历者;到实地探访水源地,用数据说话,探秘水质水量如何保障问题;走访输水线路途经地——围头村,面对面倾听当地村民对于供水工程建设时给他们的海上养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真实看法……从而积累了翔实鲜活的一手素材,为通水当天的新闻报道做准备。节目播出后,福建省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中心在2018年第67期《福建收听收看》以《东南广播:一组“金门供水”新闻报道,突显两岸同胞情深》为题评议:“该报道丰富真实的音响和在场两岸民众一片欢呼雀跃的动人情景,给听众如临其境的感觉,很是震撼。”广播消息《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今天正式通水》在(2017-2018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大奖评选中,荣获对港澳台类大奖。

在下基层过程中,还要持续追踪新闻动态,报道最新进展。如同样是对金门供水,2021年春季,台湾降水偏少,水情告急,而金门乡亲却无用水之忧。同样遭遇旱情,为何出现不同局面?记者再次前往福建晋金供水有限公司,通过实地采访发现,针对旱情,福建向金门日均供水由1.4万吨提高到1.71万吨。截至2021年4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已经稳定安全供水975天,累计达到1232.8万吨。这些数据准确地解答了这个疑问。

新时期仍然要坚持从现象中看本质,从一般中找规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消息传来,但不乏一些谣言、流言充斥其中。新闻工作者的眼力表现为可以从中发现新闻线索,并判断其价值大小,从而做出是否介入的决断。[3]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到底哪些是假消息,哪些是真新闻,这就需要记者善于观察,明辨是非。俗话说,“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记者要提高由点及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多角度观察事物,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才能由表及里,看到本质;去伪存真,找到规律。[4]对此,记者有如下领会:

视角要独特。独特的眼力是记者写出独家新闻的必备条件,如福建交通广播针对接到的交通事故、火灾险情等天灾人祸事件报料,怎样从纷繁复杂中发现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就极其考验记者的眼力。以应急报道《突发!福州市区一小区火灾!》为例,2021年9月21日晚,福州市药王巷一小区单元房失火,记者接到线索后赶往现场,发现明火已被扑灭,有的消防员正在收拾水管,准备撤离;有的脱下被汗水湿透的消防服,坐在小区空地休息。居民见状,纷纷拿来矿泉水请消防员喝水,一些居民拿出扇子给消防员扇风降温,而几位居民没带扇子,直接手指并拢,用手给消防员扇风……记者发现这感人一幕,赶紧掏出手机拍摄,随后制作成短视频《福州一小区大火扑灭后这一幕暖心了》,发布之后,获得数百个点赞,网民留言“暖心有爱”“致敬英雄,辛苦了”等。

要善于抓新闻核心人物。新闻采访,说到底是关于“人”的报道,谁是事件当事人,谁是目击者,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来发现重点人物,过滤无关人员。为采访新闻核心人物,记者必须尽早赶到现场。2018年9月3日,福建省第一张台湾居民居住证在福州核发。记者在发证现场采访到第一位领取居住证的台胞,记录“发证”“领证”互动过程,留下了其鲜活、真实的现场领证语言。

要善于捕捉现场细节。精彩的新闻报道总是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感人的故事要有诸多细节支撑。同样在福建省第一张台湾居民居住证核发现场,记者捕捉到了许多感人细节,如“陈奕廷双手紧紧握住居住证,脸上挂满笑容”等,展现台胞领到居住证那激动人心的心情,这件作品获得了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三等奖。

要善于核实信息、去伪存真。自媒体时代,虽然人人都是“记者”“主持人”,随时随地都能报料,但专业记者仍然需要具备调查核实的能力。核实,即到现场核实,找当事人核实,找多个相关方核实。2020年7月24日,有听众向媒体报料,一个大铁架从福州琴亭高架桥垂落,悬在半空摇摇欲坠,下方辅道车流量大,场面看起来十分惊险。接到线索后,记者迅速赶往现场,发现当时工作人员正站在长臂钢架上对高架桥进行维护,并做好了安全防范工作,属于正常作业。报道刊发后,解除了市民疑惑,消除了社会恐慌。

要能随时随地发现新闻线索。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对记者而言,“生活处处皆新闻”。事物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中,世界每天都是新的,随处可见新生事物,到处都有新闻线索,但要找到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则需要留心观察。2021年受第9号台风“卢碧”影响,福州遭遇持续性强降水,福州南江滨生态公园由“沙滩公园”变成“水上乐园”。雨过天晴,笔者带孩子走出家门逛公园,看到一些市民正在公园戏水游玩,感觉有必要采制一条短视频,提醒市民注意安全。该短视频随后在“FM100.7福建交通广播”视频号刊播,并引起该公园管理单位关注,及时加强了保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新时期仍要坚持思考,作好分析

新闻采访、编辑、刊播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其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记者的脑力劳动。[5]增强脑力,首先要坚持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将新闻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其次,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凡事想在前,想得全,想得深。新闻工作者不能满足于甘当“新闻的搬运工”,而是要运用脑力,对新闻作品进行加工再创作,努力让报道具有更深思想,更高温度,更好品质。

对主题要把握深刻。新闻报道贵在见人、见事、见思想,见思想就是要发现问题,揭示本质,文章主题立意要新。2019年10月,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揭牌成立,海峡两岸史前考古发掘研究再添新平台。记者报道该事件时,没有简单停留在“基地成立”事件上,而是落在“两岸史前考古发掘研究”,探寻基地的设立对于研究海峡两岸史前文化、闽台关系、南岛语族起源等课题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值班编辑意识到这条新闻对于密切两岸关系、促进民心相通的价值,对稿件进行了修改打磨,让这条消息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感染力强。这件新闻作品在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19-2020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荣获对港澳台类大奖。

谋篇布局要到位。新闻稿件逻辑要缜密,编排要合理,段落要完整,主次要分清。2021年6月26日上午,有市民向媒体报料,福州市台江区同德路一小区发生火灾,大火从一楼架空层往上窜到四楼,浓烟滚滚,且有人受伤。接到报料,初步核实信息后,记者在出发前往事发地的路上,在脑海里开始谋划报道框架,划分段落:一、何时何地接到报料,报料内容是什么;二、记者赶往现场,看到、听到、闻到什么;三、现场采访当事人、目击者、第三方,引述他们的说法;四、火灾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情况如何;五、造成火灾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六、事故影响和安全提示。由于提前做好了采访提纲,记者很顺利地完成了该报道,在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量达到10万+。

对应急报道要有预案。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规范突发新闻报道工作,尽快做出应急响应,尽量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就需要预先制定应急报道预案。2022年3月11日,FM100.7福建交通广播接到一则来自上海交通广播的求助消息,上海一名15岁女孩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离家出走,只身搭乘飞机来到厦门,从家长发来的信息发现该女孩疑似有轻生倾向。接到求助后,福建交通广播立即启动“一起找”应急寻人机制。首先,搜集核实该女孩姓名、身高、衣着、照片等信息,制作海报,发布到福建应急联盟微信群;其次,联系厦门曙光救援队,部署搜救力量,前往手机定位的地点寻找。再次,通过福建交通广播全屏直播间,由当班主持人口播寻人启事,滚动播出,并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后,向网络端受众发布该女孩近期照片。同时,在媒体的微信公众号设置关键词“寻人”,即可查到该女孩照片等信息。该寻人启事的刊播做到了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手机有全屏。从发布寻人信息到找到该女孩,前后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充分彰显跨地区跨部门脑力协作的力量。

新时期仍要坚持精进文风,多出精品

笔力是下笔成文的能力,是新闻采编人员政治觉悟、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6]是脚力、眼力和脑力的落脚点。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首先要持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善于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新闻;其次,新闻写作要摒弃“长、空、假”,提倡“短、实、新”,把握“时、度、效”,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让报道通俗易懂,便于受众接受,从而获得较好的传播力、影响力。

遣词造句要力求准确。新闻报道要求客观真实,表述正确,尤其那些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都是按“一字一句、一分一秒”的原则评选出来的,可见报道行文得花心思,下大力气,琢磨再琢磨。前面提到的《福建首张台湾居民居住证今天在福州核发》是个重大题材,好题材,从中央到地方,各大主流媒体都争相报道。对“居住证核发”一事,有的媒体用“制发”,有的用“发出”,有的用“发放”,有的用“领到”……而作者使用“核发”一词,真实准确展现祖国大陆为广大台湾同胞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担当作为。

要言不烦,意尽言止。新闻稿件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不绕圈子,把事情说清楚即可。广播消息《俞正声为百位两岸新人证婚》,记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讲述两岸婚姻家庭故事,再现了“海峡情侣”喜结良缘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虽然时长只有1分29秒,但简明扼要,引人入胜,这件作品获得(2017-2018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荣誉。

尽量采用“此时此刻”听到、看到“有声有色”的现场报道。新闻姓新不姓旧,各种媒体的竞争,实质上是对新闻时效性的竞争。[7]以泉州欣佳酒店突发楼体坍塌事故紧急救援现场直播为例,2020年3月7日19时14分,福建泉州市鲤城区欣佳酒店所在建筑物突发坍塌事故,导致71人被困。事故发生后,福建交通广播立刻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派出多路记者带着无人机冒雨赶往事故现场,对救援过程、交通影响等现场实况进行翔实、立体、全方位的实时报道,第一时间呈现各方面的真实状况,并通过“两微一抖”、广播及网络直播平台持续发布最新消息,该报道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广播新闻现场直播三等奖。

结语

美丽的风景在路上,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新时期新闻工作者仍需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是环环相扣、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增强脚力,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增强眼力,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增强脑力,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夫;增强笔力,要善于表达,做到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采写出兼具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的精品力作。

猜你喜欢
四力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每个村(居)将配备1名“儿童主任”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践行“四力”锻造新闻精品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在践行“四力”中锤炼编辑的功力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