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梦倩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广州 510053)
商务部等14 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也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助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指导意见》也明确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制定完善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提升城市消费竞争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面对新冠肺炎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广州要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一,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引擎之一,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于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第二,广州常住人口规模庞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可为居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而且可激发居民的消费潜力,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
居民消费水平受到家庭成员房屋资产、金融资产、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等因素的影响。张浩等(2017)发现家庭房屋资产对家庭消费具有明显的财富效应。张昊(2020)发现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李柳颍和武佳藤(2020)发现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减少消费的原因是预期收入减少以及预防性储蓄动机和理性消费倾向的产生,而居民预期收入减少、预防性储蓄动机或理性消费倾向的产生,受赡养老人负担、居住地为农村、学历水平较低、家庭消费占总收入比例较高、未拥有证券类资产与拥有保障类资产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收入不平等是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巩师恩和范从来(2012)指出,在静态视角下,在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情况下,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有不同的平均消费倾向,因此社会总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会影响社会平均消费水平。李江一和李涵(2016)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显著促进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但挤出生存型和享受型商品消费;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家庭的人力资本投入有负向影响,但显著促进他们的享受型商品消费。
城市对游客的消费吸引力受到旅游住宿业、交通条件、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张城铭等(2019)研究发现,管理制度、经济水平、交通条件、食宿服务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曹翔等(2020)发现离境退税政策通过提升入境游客人均旅游购物消费和入境旅游人数,提高国际旅游消费水平。杨玉英等(2019)指出,我国入境游客的消费结构仍处于较低层次,这可能是城市旅游供给未满足需求造成的。
部分学者对带薪休假、消费券、网络购物节等消费促进方法进行了实施效果评估。魏翔等(2019)发现带薪休假对国内旅游消费及其子类消费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Hsieh et al.(2010)发现购物优惠券对半耐用品消费有促进作用,对非耐用品和服务消费没有影响。林毅夫等(2020)发现发放消费券可以促进消费,且在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地区,消费券可显著增加交易活跃程度。吴翌琳和张旻(2021)发现消费券对社会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城镇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的地区,发放消费券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地区的促进效果更好。张翔和张立畅(2020)发现网络节日的社会价值、情感价值、服务价值和价格价值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有研究考察城市消费的空间相关特征,城市消费可能受到其他邻近城市的影响。焦志伦(2013)发现邻近城市的收入、客运交通等因素与本地城市消费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市空间消费市场结构更多地表现为区隔效应而非集聚效应。魏勇等(2017)发现,本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条件的改善不仅有利于该地消费扩张和结构升级,且会对路径区域居民消费升级产生正向溢出,而社会保障、不确定性和价格因素均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形成负向溢出。钟诗梦和李平(2021)发现,消费中心城市指数的增长有利于带动城市群内部城市消费水平的增加,且一体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里消费中心城市的支点效应较显著。
广州在基础条件、消费潜力、国际化水平方面均有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从基础条件看,在交通运输方面,广州市陆路、水路和航空齐备,空港旅客吞吐量、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快递和货运量在国内名列前茅,为跨地区消费、跨境消费打通渠道。在地理位置方面,广州市毗邻南海,有较长的海岸线,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在服务业基础方面,2020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2.51%,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占广州市总法人单位的85.9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72.45%,说明广州市具有较坚实的第三产业基础。同时,广州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可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2020年1 月1 日至12 月29 日,广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 329 天,AQI 达标率是 90.4%,PM2.5 平均浓度为23 微克/立方米,并首次实现二氧化氮、臭氧等六项指标的全面达标。
从消费潜力看,2020年广州市年末常住人口数达9851142 人,且从2017年至2020年以来一直呈增长趋势,期间各年增长率分别为3.32%、2.81%、3.29%。这意味着,广州市未来可能具有持续增长的内需。进一步地,2020年广州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将64.83%和73.53%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且在这些消费中有15.19%和13.04%用于消费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增加生活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消费潜力较大。
从国际化水平看,广州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包容性较强。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变。2020年进口总值与出口总值分别为4108.57 亿元和5423.35 亿元,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企业)为2695 个,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708498 万美元,成立境外企业163 个,中方投资额为84063 万美元。这为广州扩大国际影响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良好条件。
然而,广州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显著问题,不利于居民消费潜力的充分释放。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看,2020年广州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8304 元和31266 元,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4.83%和73.53%。从收入不平等的角度看,城镇居民低收入户和高收入户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040.49 元和117161.91 元,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7.64%和57.83%;农村居民低收入户和高收入户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720.68 元和55266.26 元,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26 和62.36%。因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收入弹性不一样,高低收入者消费的收入弹性也不一样,所以当收入不断增长时,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和高低收入者的消费差距均会进一步拉大,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优化。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把广州打造成高质量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第一,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是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我国收入结构呈底部较宽的“金字塔”型,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较小,而这部分群体因收入相对充裕、就业相对稳定、生活相对宽裕而成为消费的最主要群体。广州可通过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行列,来促进本地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优化。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都是有望进入中等收入行列的重点人群。应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来穗创业就业,引导他们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和提高技术工人的薪酬议价能力,完善初次分配中劳动要素报酬的定价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税收优惠、融资贷款、产权保护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健发展;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拥有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通过人力资源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和拓展职业技能。特别是要完善有关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立法,明确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实施细则,畅通和增加劳动者维权渠道,采取补贴、减税等方式督促企业落实相关制度,同时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
第二,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是商品服务、基础设施等资源的集聚和结合,而且还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中心。要营造利于人才成长、重视产权、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创业创新环境,吸引全球优秀团队和顶尖人才在穗研发新产品和新服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风向标。推动传统消费行业转型升级,关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据此创造新消费场景和新消费理念。支持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广府文化进行创新,鼓励依托广州老字号打造特色产品与服务。特别是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对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创新。促进数字技术与消费活动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研发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与服务,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充分搜集消费者反馈,形成一个数字智慧驱动的生产消费闭环,切实提高生产适应性和消费体验感。
第三,促进电商平台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电商平台打造特色主题网络购物节,通过商品资源整合、精准营销等方式提高消费便利性,借助优惠补贴、限定商品等措施提升消费意愿。进一步完善与网络购物相关的配套设施和制度,推动建设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健全网络购物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消费者、平台、商家、配送公司等平台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多种维权渠道。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督管理,防止电商平台无序竞争和市场垄断,引导电商平台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为发展方向,强化对电商平台准入资质的审核以及经营情况的监管。推动电商行业在充分利用数据要素资源和保护消费者信息之间取得适当平衡,加快健全个人信息隐私保护规则和电商平台收集使用数据规则,防止电商平台过度采集、过度利用消费者数据,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同时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完善,促进数据要素充分流通。
第四,优化城市商业设施布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生活圈建设,与深圳“双城”联动,构建辐射全球的消费网络体系,建立衔接国际规则的消费政策。推动传统商业中心向文旅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促进商业、旅游、休闲深度融合。打造集消费体验、休闲娱乐、文化时尚为一体的大型商圈,优化商业空间布局和商圈内外交通设施建设。完善飞机、高铁、轮船、公交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站点的换乘接驳,加强市际以上交通与市内交通之间的衔接,持续推进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指引、残疾人服务、洗手间、母婴室、商场连接通道等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