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光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256414)
中国正处于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政治、法律、市场条件的不断改善,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社会、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必须解决当前的教育管理问题,建立新的管理思想和实施新的管理模式。
高等教育有着很长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根据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高等教育分为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
高职院校和本科类院校不同,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各种经济组织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重任。中国教育部门出台了有关文件,指出要加强高职教育,以提升高职教育的培养人才的素质。这是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明显支持。高职学校与一般本科院校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1)综合性
首先,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区别。高职学校以培养各类高技术人才为己任,因而许多高职学校在设置学科、专业方面都是比较全面的。其次,高职教育的教学不仅要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1]。
(2)灵活性
高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招生实习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他们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基地和工程模式的融合。在学习体制上,许多高职学校还比较灵活,采取了“2+1”等多种形式,在就业上采取了“定向培养”“顶岗实习”的方式。因此,高职学院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弹性。
(3)应用性
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都是实践性较强的。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职业院校是为了培养高技术、高应用人才而设立的。这与研究性的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区别。为此,许多职业学院都会按照社会需求进行设置和调整。因此,高职学院的实用性很强。
没有管理就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组织。不管是政府,还是商业,它的运作,包含着经营理念。20世纪初,管理学逐渐成形。许多学者从各个层面对管理学进行了阐述,但因视角的差异,其内涵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作者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得出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即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组织资源,从而达到组织目标的目的。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管理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管理必须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下进行。管理并非无条件,它必须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掌握一定的资源。管理者面对的是一个经常与外部因素进行交流的开放环境。因此,管理者要面对现实,主动地适应,并根据环境的改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
(2)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果
管理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所以,管理应该以更少的资源和更少的努力来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管理者要兼顾效益与效果,这就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3)管理的发展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要素不断地被引进到各个领域。从管理学的观点看,网络技术已经给管理方式和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因此,新形势的产生,需要更多的管理理论。管理学在面对社会变革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扩展自身的知识量。
(4)管理学的实践性
首先,管理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所以,管理学在实践中是非常实用的。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对经济组织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产出与成本的反差是实践原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其次,管理者能够在经营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也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高职学院的学生,其自身的条件和质量普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在进入学校后,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宽松。同时,他们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对新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生活技能也不适合新的大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学是一个新的阶段,从基础到专业,一些学生会因为不喜欢这个专业,而失去了工作的动力[2]。
相比于本科,高职学校的学生对于自己所要接受的教育,并没有太大的把握。而且学校每年都有新的招生计划,每年的招生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工作时,产生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怀疑。
高职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的国家高职教育相比,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问题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起步比较晚,无法完全复制本科教育的管理模式,主要原因在于高职与本科的管理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需要,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高职学院纷纷对现有课程进行了改革,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第一,专业设置的管理机制不合理,为顺应时代发展,高职学校往往会因应社会热点而进行新的课程设置,从而导致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专注于某一门课程,而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研究课程,从而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二,教学管理体制不合理,当前高职院校的行政机构设置问题比较复杂,权力和责任不明确。第三,高职学校的管理人员缺乏思维模式和管理意识,在实施教学管理时仍是以行政命令为主导,无法把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目标的主体[4]。
总之,要加快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步伐。高职学校要切实地进行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这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必须在教学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与改进。因此,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高职学校必须要更加重视,运用新的思维和理念,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和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的目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新的形势下,高职学校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进行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构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具有以下特征:教学更加灵活,能够满足不同的需要。
只有在教学管理上进行创新,才能使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在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的前提下,高职教育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既要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促进学校的运作和管理制度的有效发展。
尽管大多数高职学校在实施教学管理规范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管理体制的改革。这种比较单一、一成不变的教育管理体制,必然会造成学校的办学管理过于死板,同时也会造成职业学校的同质化。
一方面,僵硬的教育管理制度,会让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导致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相互交叉,从而影响到学校的办学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过于死板的教育管理制度又会导致教师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只是盲目地服从上级的安排,缺少创造性。
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到整个高职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对自己的特色认识不足,教学管理体系部分地模仿本科院校,缺乏对地区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就会造成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不清,造成高职院校课程、专业以及教学水平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学术行政权力与行政权力是高职教育的基础,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只有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改善和发展高职教育的管理体系。
然而,就当前高职学校的办学管理制度的权力配置现状来看,其办学管理制度的权力趋向于行政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术行政权,学术行政权常常处于弱势地位,这就造成了高职在办学中的权力失衡,在其发展与决策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对学校的管理,忽略了学术建设和专家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而作为一个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学校的整体管理仍然是以教学管理为主,由各部门、各单位负责,而当前的高职学院仅仅注重行政职能,这就使得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观念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是专门为高职院校提供专门人才的培训机构。教育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和跨学科的人才。由于学校的管理观念落后,导致了学校的资源利用不充分,课程设置不与时俱进,教师任用的不够好,导致了教育管理的效率下降,人才的培养质量也随之下降。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方式还不够现代化,教学管理方式还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滞后。这是一种与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发展潮流相违背的传统管理方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和高职院校的培养观念不相适应。目前部分的教育管理者缺少现代教育管理的经验,不能有效地为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服务。解决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问题,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与普通本科大学相比,一些普通高职的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方面还很欠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不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职学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部分高职学院忽视了自己的实际发展需要,只采用了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没有考虑到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差别,也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思想,导致了实践中的种种问题。
目前,部分职业学校的辅导员是由年龄偏小的老师担任,这些老师由于缺少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使学生管理工作难以进行。此外,由于高职辅导员队伍的缺少,使青年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较低,很难做到细致化,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比较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实际作用。
从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角度来看,在理论和实际之间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的问题。在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虽然老师们平时也很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效果不佳不理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高职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校要想在教学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与变革,就必须要树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创新的思想为依据,不断健全和完善高职学校的办学管理制度。为此,高职学校必须在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中确立清晰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改革,以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教学管理体系。
高职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在完善、健全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进行,从而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高职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管理滞后的思想观念,并在现实的职业教育管理中赋予职业教育管理新的内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使得高职教育管理机制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和发展。要创新和改进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必须加强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使其内容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与创新,必须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主导,与各合作单位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把企业的发展趋势与高职院校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然后再制订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标准。
高职学校的办学管理工作体系不能完全照搬普通本科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必须对自身教育管理工作的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强调突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制的特色,强调突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制的特色,才能够进一步实现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为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高职学院的教育管理人员要从学校的各个管理部门着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同时也要保证每个层级都有自己的职责和职责。
而高职学校在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高职学院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并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高职学校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既是制度创新与变革的先决条件,又是保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为此,高职学校应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积极拓展人才的招募与引进途径,从而形成一支专门的教师队伍。在引进这些优秀的教师时,可以通过调整他们的工资、福利和薪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除引进校外的人才外,还要加强对在校生的专业培训,为他们提供一个专门的培训与学习平台,使他们既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又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的教育工作。
比如,学校可以安排相关老师在校外组织一些教研活动、学术讨论会等活动,与校外的老师、老师一起探讨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改革。
在21世纪,教育观念的更新,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学院的大学生除了要加强自身的知识结构外,还要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从而增强自身的素质。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在管理模式发生变化时,可以从加入社团的方式中获得归属感,进而将身份认同提升为荣誉,从而展示自身的优越性。部分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融入社会,以积极的方式纠正不良的行为,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
同时,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防范,对其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及时疏导和引导其克服心理障碍,使其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演讲比赛、趣味心理游戏等,使学生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发挥作用。
为做好高职学生的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学生管理队伍。首先,要加强辅导员的专业技能训练,特别是心理卫生,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其次,指导学生管理者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总结出高职学生的特征,鼓励有经验的老师和没有工作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总结出他们的理论和经验,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进行管理。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职业教育管理的改革中,必须要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人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论,对自己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全面的评价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必然要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及管理方式来进行教育管理,有效落实就业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必须要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方式来进行教育管理,有效落实就业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因此,要从就业视角进行职业教育的改革,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存在,并不断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当前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从改革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