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海南海口 570203)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应重点利用教学情景的创设形成多元教学观,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准确的学习观,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渗透过程中不断增强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发挥理论在教育层面的作用价值。
20世纪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此类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具有多元化特点,每个人都有语言文字方面、数学逻辑方面、视觉空间方面、身体运动方面、音乐旋律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认知方面等各类智能。其中的语言文字智能,就是人类能够运用口头语言、书写文字,具有相应的应用能力;数学逻辑智能就是有着一定的数字应用能力、推理能力;视觉空间智能则是可以对视觉空间形成准确感知,具有一定的内容表达、表现能力;身体运动智能就是能够利用自身的身体将想法、感觉等表达出来,通过双手灵活地进行生产,或者是改造事物;音乐旋律智能就是人能够对音乐有一定察觉能力、辨别能力、改变能力和表达能力;人际关系智能就是人类具有可以对他人情绪、感觉进行察觉、区分的能力;自我认知层面智能就是人类对自己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将其作为依据进行适当行为。
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对个体之间的个性差异进行强调,给予人的发展潜力一定的认可、肯定,认为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会有着很多技能,在个体不同的情况下,所掌握技能程度、技能组合形式等有所不同,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个体之间的智能强项、弱项等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基础,重视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智能特点。
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社会科学,在课堂的教学中,分析学情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也决定着整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在备课的过程中将学生的“优势智能”分析透彻,并在上课的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以及法律基础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其实就是指对公民素质以及政治行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行为以及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某种环境中才能被彻底发掘,所以也需要这种背景进行理论的指导与铺垫。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单一、多种智能,属于相应文化背景。文化环境中学习机会与生理特征之间形成互相作用的结果,其中文化环境的创造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教师在创设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设置能够培育爱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道德素养、法律观念的环境,如:教师可以采用演讲情景、辩论情景、小品表演情景、探讨分析情景、竞赛情景、调查研究情景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对应的情景参与,为学生播放抗日战争英雄人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人物、违反道德、违反法律法规的真实事件分析等各种视频,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今日说法”的节目视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置教学环境,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能发挥教学环境的作用价值。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的多元化规律、特征,按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创建能够培养其多元智能的良好情景,在多种智能相互组合学习的情况下,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说可以为高职高专学生播放与其需求相符、具有一定时代性特点的动画歌曲、图片元素、音频元素、视频元素相互一体化的课件,要求学生按照课件内容自主编排、演出小品,或是学习歌曲进行演唱,指导学生在校园领域、社会领域进行调查研究,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使学生在娱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增强教育指导的有效性[2]。
近年来,在高职高专教育开始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有所降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培养其学习自信心。在此情况下,就应引入多元智能理论,不再将学习成绩低的学生认为是“差等生”,而是强调每位学生都有着一定的智能特征、表现形式,可以从不同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念。高职高专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期间,应重视学生学习观念的形成,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主要的切入点,按照每位学生的专业特征、智能特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创设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智能的发展营造多元化的环境[3],如:教师在讲解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无论学生完成的任务、参与的活动完成度是否良好,都要寻找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一定的赞赏,利用“你在课堂中的表现非常好!”“相信你可以更加好,一定要再接再厉哦!”“你这次的表现比上次表现好很多!”“你在这方面的智能比其他同学高哦!”等话语激励学生,在赞赏性教学方式下,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赞赏之下不再有自卑的感觉和不自信的感受[4]。
高职高专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执行各方面教育工作。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直接决定教学质量、效果,只有师生关系保持融洽,教师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专业性人才。多元智能理论对师生关系的要求很高,强调将学生作为主体,学生属于探究者,教师进行引导,提供知识,学生不再被动学习知识内容,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教师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应重视多元智能理论,在拉近相互关系的情况下,将学生当做中心点,在凸显学生自主性的同时,强调其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课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教师在多元智能理论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凸显学生主体位置,可以使用行为引导措施、任务驱动措施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使用行为引导类型教学模式时,教师可要求课代表按照课程进度表配合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设置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遵纪守法等主题活动,学生自愿参与活动,将活动的解说词、演讲词等编写出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智能、空间智能、实践操作智能、自我发展智能等能力,又可以在活动项目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不断交流、不断沟通,从根本上提升育人水平[5]。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多数都是高考之后成绩不理想选择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其综合能力可能比本科院校的学生低,教师在选择课代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各个专业的情况、学生的独特特点等,选择具有优秀品德、宽广胸怀、良好习惯、学习能力较强、技能素养较高的课代表,使其可以带领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思维导图能够让高职高专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并且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紧密相连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具有条理性。高职高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教师会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框架,罗列主干和标题。教师在绘制课程思维导图时应当注意要将多元智能中的其他智能充分进行融合,利用多种智能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知识,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的记忆效果显著提高,如:在进行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将一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绘制成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将单元中每一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使课程相互之间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呈现产生内在联系,既能将每一次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展现,又能将空间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高职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得到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利用多元智能的优势和特点将更多智能进行融合和相互影响合作,就能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知识的记忆不再乏味,使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生动,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评价属于课程中较为主要的部分,具备一定的导向性特点,传统的教学评价工作只重视语言、数理逻辑方面智能的考核,缺少对社会智能的评价,很难起到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作用。在此情况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就要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出发,创建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创建将多元主体作为基础的评价机制,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智能、技能学习智能、各个阶段学习效果智能、社会智能等,其中的社会智能就是评价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问题分析处理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小组探究合作能力。在考核评价的环节中,教师还需创建综合性、阶段性的评价体系,采用德育考核评价措施,在理论与实践操作考核并重的情况下,合理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板报设计能力、小组调研能力、竞赛参与能力、学习心得撰写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能力,将短期性的考核评价方式与长期性的考核评价措施相互整合,不断提高各种考评工作的有效性[6]。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为高职政治教学提供了更多有效的途径,能够有效解决思想道德知识教学中存在的低效问题,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学习和研究中。在多元智能理论层面下,高职高专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应形成准确的观念意识,构建完善的教育指导机制,利用合理的教学指导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勇于实践、追求创新,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专业修养的发展,不断增强育人的实效性,发挥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的有效践行,学生将切实完成思想道德知识学习,凭借课堂学习和实践参与将高尚的道德素养和品质应用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当中,获得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