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研究

2022-02-09 05:48:43马建雄
科学咨询 2022年23期
关键词:免疫学病原互联网+

马建雄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卫生健康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一、“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高职教学意义

与其他学科不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在教学中,教学实践与实验是教学中最主要的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际工作中思考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和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辩证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但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单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无法突破其固有的束缚,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它可以和教育、指导等行业结合,成为一个具有互联网及传统行业双重优势的新产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到:“互联网+教育”不仅仅要互联网和教育进行简单叠加,更需要将教学与“网络+”思维深度融合[1]。在“互联网+教育”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运用更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以更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适应“互联网+教学”模式;其次,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运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借助互联网拓展教学内容,在延伸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认知,实现全方位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互联网+教育”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引入到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在互联网+教学”中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这造成了教学不能与“互联网+”完美融合的问题。

(一)信息化意识不佳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接受能力会相对差一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信息意识淡薄,对“互联网+教学”缺乏认识,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难题,难以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也不知道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这种现状使得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仍沿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黑板+教材+粉笔”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强的单一性和理论性,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信息化能力不足

在“互联网+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经验,不能按照教学目标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导致信息化能力不足。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不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忽视了对学生互联网素质的培养。当前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大部分教师的多媒体操作能力较差,不善于利用网络搜索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从而影响了“互联网+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线上教学平台建设不太完善

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提出,线上线下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但是部分医学类院校忽略了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主要体现在线上教学资源匮乏、内容单一、缺少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缺少线上教学平台专业团队等方面。例如学校忽略了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只是组织教师制作病原生物与免疫学PPT课件、教学视频,忽略了开发临床病例、拍摄实训教学视频和编写线上测试题,影响了线上教学平台资源建设。此外,学校没有组织专职线上教学平台管理团队,大都由各个专业教师负责平台维护,部分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课程资源,也忽略了线上教学平台的网络安全建设,影响线上教学进度和平台运行。

(四)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不畅

很多高职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解读不太准确,把重点放在线上教学上,忙于制作各类PPT、微课和思维导图,反而忽略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影响了“互联网+”教学效果。例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师搜集互联网资源,精心制作了微课、PPT等课件,线上教学过程中以讲解细菌与病毒的结构与危害,人体免疫系统等知识,虽然设计了线上互动与线上测试环节,但是对线上教学数据的运用不太合理,忽略了参照学生线上学习反馈、测试成绩开展线下教学,导致线上与线下教学脱节。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需要在不断提升和创新中成长,而这种成长需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发现,去创新教学模式,结合“互联网+”的特点,通过已有的有效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的整合与创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进步。

(一)在重点教学中开展专题教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应用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要有很强的系统性、严谨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专题教学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师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在“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使之与专题教学紧密结合,不断深化教学知识,同时还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内涵,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2]。

为此,高职教师必须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等课程进行学习需求分析,既要了解教学重点、难点,又要参照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创设一系列互连教学专题。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专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集中的展示和讲解,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举例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一些实践与实验视频讲解重点内容,通过PPT讲述法来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也能够让学生在与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知识的融合与连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将专题教学与教学资源相结合,学生能在紧密联系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从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在延伸教学中利用应用程序教学

“互联网+教学”不只是把教学和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更多的是把互联网技术延伸到课堂。如此,才能将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点滴中,才能让课堂知识入脑入心。通过“互联网+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师可以利用第三方应用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科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同时,第三方应用的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学,实现课堂学习的网络化、移动化,更好地体现平台教学的可扩展性与可教性。同时,运用第三方应用软件进行教学,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节约了教学时间。

清华大学通过对“雨课堂”应用程序的全面研究,使之成为第三方应用程序教学平台,构建出一套翻转课堂教学系统。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可以在应用程序中设置课前预习、内容探究、课后评估等三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学到东西。同时,教师还可利用第三方应用程序教学与学生互动,如通过直播视频授课,让学生通过点评、弹幕和投稿等形式与老师互动,以实现病原生物与免疫类课程的智能化、智慧化,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互联网+”教学中。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互动式学习和互动式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3]。

(三)在碎片化学习中利用微课教学

微课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对学习内容、过程进行教学素材的拓展,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结构化。微课教学有别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它以5分钟到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针对某一教学重点、难点或考点进行讲解。根据微课教学的这一核心特征,高职教师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微课堂视频制作,并将其上传到互联网学习平台上,使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进行学习。

举例来说,在“免疫球蛋白和抗体”这一章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辅助教学,以其直观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把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然后将微课视频上传至课堂QQ群、微信群、班级空间等共享平台,制作成可下载的视频文件供学生下载学习,以便于预习、复习、掌握新知识,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讲授新的教学知识,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则通过微课视频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促进教学循环,促进教学与“互联网+”的融合。这种方式不仅能充分利用学生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还做到了教师在线指导、师生网上互动,实现了互联网与教育的紧密结合。

(四)运用虚拟仿真系统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运用虚拟仿真系统开展实验教学,创设不同实验情境,制作线上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进行线上实验操作,让实验教师可视化,帮助学生发现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革兰氏染色实验时,可以利用仿真实验平台创设实验情境,先为学生播放实验操作视频,再让学生进行线上操作练习,运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布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实验任务,利用牙垢代替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精心录制实验视频,在视频中详细讲解实验取样、涂片制作、染色步骤,把实验发送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方便学生参照视频进行实验练习[4]。其次,学生可以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进行自主练习,根据实验任务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按照规定的方式连接各个实验器材,还可以开启录像功能,记录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方便后续回看自己的实验操作视频,明确自身操作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升自身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布置不同实验学习任务,录制实验指导视频,设计线上实验比拼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练习,让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提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采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全新的优化,能使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的融合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职教育现有的观念和制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因此,高职高专教师应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互联网+教学”的模式,实现课堂多元化、大众化、延伸化,为国家、社会提供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免疫学病原互联网+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5期)2021-10-11 00:30:24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2期)2021-04-01 03:08:5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