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初探*
——以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专业为例

2022-02-09 05:22张雯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特教课程体系康复

张雯雯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长春 130216)

一、研究背景

早期,研究组成员主要致力于针对听障、视障、智障类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培养,课程设置针对性与局限性并存,学生专业精的同时就业面受限。为顺应专业标准与用人单位对多元特殊教育师资日益增长的需求,研究组前期多次深入一线调研论证,结合特殊儿童多元化教育需求问题带来的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失衡问题,于2015年制定了《“特普康”一体化的广适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率先在国内形成了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特普康”一体化的广适型人才培养模式。

并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由“特殊教育课程群+普通教育课程群+康复能力课程群”组成的“三位一体”特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强化技能为重点,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产出为导向、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引领、实用为目标,打造由“高等本科院校、基层特教学校、普通学校及幼儿园、康复机构和医院”组成的“多元协同”育人平台。为吉林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范式。

二、具体举措

通过“特普康”构建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解决特殊儿童多元化教育需求问题带来的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失衡问题。具体解决了课程内容不适切、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手段不灵活、对应育人平台不多元等问题。具体举措如下:

1.以专业标准为引领,开设“特普康”多元课程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高质量特殊教育需求的矛盾日益增长,使普通教育对融合教育师资的需求和康复机构对康复师的需求凸显,为满足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特普康”多元课程目标定位,要求学生学成后同时具备特殊教育教学能力、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能力及各类特殊儿童基本康复技能。

(1)成立小组多方论证

学校的高度重视师范认证工作,对课程设置作了明确规定,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起草制定了“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开设课程的目标定位,并在省内外调研寻找领域内知名的学校、机构、医院进行合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领导小组经常深入一线合作单位,及时协调、处理计划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与高校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召开会议研讨论证,保障课程设置的前沿性、广适性。

(2)改革学制重组课程

该模式下培养的师资,既能满足特殊教育的需要,也能满足融合教育及康复教育的需要。学制由原来的“2.5+0.5”改为“2+1”。第一学年(即基础学年):主要开设高职素质教育为主的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并见习;第二学年(模块学习年)主要开设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为一体的模块课程;第三学年(实习年)主要完成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及顶岗实习。

(3)个性化选修助力就业

通过开设个性化选修课,学生可以在校期间考取普通学校教师资格证、手语技能、助听器验配师、自闭症康复师、感统训练师、幼儿照护师等技能证书,拓宽就业方向,毕业后既可以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也可以到医院或康复机构做康复师,同时可以到普通小学或幼儿园承担融合教育、资源教师等工作,解决了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失宜造成的与社会需求不适切问题。

2.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三位一体”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针对供给侧失衡的问题,依据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以专业知识为引领,结合特殊教育师范专业认证要求,经过多次研讨深化,凝练形成了由“特殊教育核心课程群+普通教育核心课程群+康复教育核心课程群”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各课程群之间的衔接与协同,规划设计核心知识点及对应能力要求。

(1)重构核心知识

以特殊教育多元化教师培养为主线重构专业知识体系。在原有的手语、盲文、定向行走等特殊教育特色课程基础上,增设音乐治疗、美术治疗、言语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特殊儿童游戏治疗、行为矫正技术等康复技能类课程[1],及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资源教室建设方案与课程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小学数学语文教法等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类课程。

(2)学生素养多元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既具备筛查评估、沟通合作、个别化教育计划、活动设计等特殊教育行为支持能力,还具备在普通学校融合班级教学管理的能力,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动作康复、艺术康复、言语语言康复等康复教育能力。

3.以强化技能为重点,丰富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手段

该课程体系要求毕业生同时具备较强的“特教+融合+康复”技能,因此以实践教育理念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技能培养。通过建立“专业认岗——教学见习——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的实践养成教学体系,扎实学生专业思想和技能,通过完善“特教+融合+康复”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坚实保障。

(1)全实践对接就业

一年级“见习—认岗”。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特殊教育学校及各类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型,熟悉特殊教育领域工作内容,建立对特殊教育的认同感,初步形成职业规划。二年级“实习—顶岗”,强化学生教育基本技能与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技能,所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学生到一线“上手快”,实习期间就能上手顶岗。三年级“就业—适岗”,主要以特殊教育教学实践、康复技能实践、融合教育教学实践为主,学生通过结构性实习,可以面向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资源中心或康复机构、医院等多个特教岗位,拓宽就业出口,在保证的就业率的同时,满足社会对特殊教育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2)强调个性化实践课程

增加实践实训课和个性化实践操作选修课课时占比,并加大经费投入用于校内实训室建设更新与“特教+融合+康复”校外实践基地拓展。前后累计投入近千万,用于完善校内作业治疗、语言治疗、融合教室等实训室的相关设施,并充分利用早教机构、康复机构、医院等校外实训基地,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全过程”实践教学提供坚实保障,助力人才培养达到“即学即练,即学即用”。

(3)志愿服务第二课堂显情怀

拓宽社会实践平台,组建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开展走进特教学校、普通学校、康复机构及家庭送教、送康、送温暖的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培育他们“敬老”“助残”“爱幼”的爱心和责任心,厚植学生的特教专业情怀。以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解决了教学灵活性不足的问题。

4.以“产学研用”为依托,打造“多元协同”育人平台

成果以产出为导向,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引领,以实用为目标,打造由“高等本科院校、基层特教学校、普通学校及幼儿园、康复机构和医院”组成的“多元协同”育人平台。组建“特普康”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搭建多元课程教学平台,建立“产学研用”的人才培养机制。

(1)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创建特教专业多方协同育人联盟,建立与高校、普特学校、康复机构、医院的长久合作机制。由多所国内知名高校提供智力支持、发挥科研引领优势,共同参与基层学校和康复机构的教学改革;聘请省内外知名康复行业名家、资源教师和医院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和兼职导师,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指导,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教学评价,强化学校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深度融合。

(2)组建“双师双能”队伍

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效,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产学研用 多元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在实施过程中格外关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各方主体参与育人活动,不仅要求高校教师要有特教一线的工作经验,也要求兼职教师具有符合特教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教学能力和理念,并找准高校教师参与特教一线项目研究与高校专家和行业名师参与教学活动的融入路径,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切实保证教师队伍质量。

三、课程体系创新点

1.开设内容创新

早于国家关于融合教育、康复教育师资培养的政策要求,在全省率先将“融合”“康复”理念融入高职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学成后既能胜任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又能胜任康复机构或医院康复师、普通学校融合教师(资源教师),拓宽了就业渠道。

2.课程体系创新

成为吉林省首个将特殊教育、普通(融合)教育和康复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高职院校,打破了长期以来唯“特教”的单一课程体系[3],首创由“特殊教育核心课程群+融合教育核心课程群+康复能力核心课程群”组成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增设的个性化教育康复实践操作课程,率先在全国开设音乐治疗、美术治疗、助听器验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等康复课程,增设小学数学教法、小学语文教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绘本、幼儿照护等普通教育课程,为全国高职院校特教领域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新范式。

3.课程教学途径创新

构建了多元协同、深度合作育人平台。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医院、普通学校、幼儿园、康复机构纳入课程教学团队,形成“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机制。将教育、科研、服务完整的功能体系和有效机制纳入特殊教育全过程、全领域,为学生“特普康”人才综合素养形成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不仅为国内多所兄弟院校提供了经验交流平台,也为高校职业教育、师范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研究提供丰富的经验素材,更为一线学校和机构医院提供了更加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四、推广效果

1.人才质量显著提高

(1)创新创业成果丰硕

自课程体系改革以来,学生教育、康复、融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先后荣获国家级融合技能大赛奖5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11人次。奖学金获得者达50人以上。

(2)学生就业供不应求

先后累计培养了1000多名特教领域教师。其中27%被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聘用,56%任康复机构或医院任教师或康复师、17%在普通学校做融合教师或资源教师,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100%,留省就业率达75%。除北、上、广外,还有多名毕业生扎根新疆阿勒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在省内外极具影响力。实现了“宽出口、广适应、服务吉林、辐射全国”的就业目标。

(3)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该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口碑佳,广受用人单位好评,普遍认同其“理论功底深厚、综合能力素质强,上手快,能就业又能创业”,已在省内乃至全国形成了品牌优势。

2.改革经验广泛推广

(1)多次参会交流展示

研究组通过深入推进改革实践经验总结和特教专业课程体系理论研究,为全国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提供了“吉林经验”,领航各级各类特教领域产业发展。多次在特殊教育论坛、年会上做专题发言,并进行成果展示。

(2)同类院校借鉴应用

该成果推广后,先后被5所兄弟院校推广应用,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下培养的人才素质高,能满足不同岗位需求,广适性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与社会好评。

结语

经过研究从最初探索的“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发展至“特普康”“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该体系下培养的学生,既具备筛查评估、沟通合作、个别化教育计划、活动设计等特殊教育行为支持能力,还具备在普通学校融合班级教学管理的能力,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动作康复、艺术康复、言语语言康复等康复教育能力,有效解决原有课程体系中因融合教育与康复类课程缺失所导致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实现“特、普、康”全过程、全覆盖,精准对接不同岗位对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特教人才了多元化广适性发展。

猜你喜欢
特教课程体系康复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