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撑点和着力点研究*
——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2022-02-09 04:5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思政

孙 玲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9)

“课程思政”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是当前各类教育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结果为1 万余项;以“课程思政、大学英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结果为1 千余项,仅占总量约1/10;而相关其“支撑点”及“着力点”的检索结果不足10 项,占比不到1/1000。以上数据显示:国内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受到我国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语言学专家文秋芳、肖琼、黄国文、何莲珍、刘正光、岳曼曼等均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转变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思路,其他已有研究多围绕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必要性、可行性、功能性、总体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分析,相对而言,以《大学英语》课程为抓手,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及支撑点、着力点的研究论述相对较少,依然存在可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空间。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本科教学应该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专业教育和隐性思政教育相统一,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指出:“语言和文化是水乳交融的共同体,文化本身是一系列的价值观念。”课程思政是我国当前外语教学的新命题,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通识必修课程,以笔者所在地区多所高校为例,大学英语课程学分通常为8 学分,开设时长多为一年,授课对象为各院校非英语专业统招本科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专业,可谓“渠长田广”,在课程建设中进行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及必要性。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大学英语课程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执行者。

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做到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政目标,这是当前众多外语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也是各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共同研究的问题。笔者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撑点”及“着力点”出发,结合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如下分析。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支撑点

(一)《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纲领性要求

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中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在课程性质定位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何莲珍指出:指南阐释了课程思政对明确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和定位的重要作用。

(二)马斯洛需求理论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启发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 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层次,分别是基础生存需求、安全保障需求、社交情感需求、荣誉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相关研究表明,当前因考研、就业、学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形势都有新的变化及挑战,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1.表现在基础生存需求层面,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但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即社会生存压力较大,大学英语课程中有相关就业的专题材料,课程思政的相关融入便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表现在安全保障需求层面,受近期国内外疫情等影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及生活秩序等需要有所保障,课程思政关于救援等相关话题的引入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安全保障需求;

3.表现在社交情感需求层面,大学英语课程中有关友情、爱情等的思政融入,有助于学生树立情感观及社会归属感;

4.在荣誉自尊需求层面,大学英语课程中有关英雄等话题的思政引入,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成就及社会地位的价值观,培养其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观念;

5.在自我实现需求层面,大学英语课程中相关的名人传记等事例的引入,有助于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帮助其在大学期间不断积累不断进步,最终实现其人生价值。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同时可以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对学生的正常心理需求进行科学探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及看法,培养学生探索适合其成长的轨迹和路径。

(三)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课程思政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中强调“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实现自己的全面本质”。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强化理论学习,以契合时代的理论指导课程思政,在实践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及能力提升都将依赖于教育的全过程,课程思政也应该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支撑课程思政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厚重根基。当前,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青年一代的传统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课程在介绍学习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应该立足于几千年以来积累下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让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者,应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与此同时,世界发展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讲好中国故事”也必将成为当代青年的使命与任务。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

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功能,首先需要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这既是一个概念意义,也是一种指导思想。在经过系统的文献梳理与不断的教学实践反馈中,本文将主要从教材建设、师资建设、评价体系、课外拓展、教学方法、科研教研、党建融合七个方面对如何实施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进行相关论述。

(一)教材建设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材是开展教学的抓手,也是落实课程思政内容的基础。教师在选用授课材料时应注意好取舍,杜绝照搬教材,而是做到深刻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文案、教学课件、教学活动及教学环节,将教学步骤与教材融会贯通,发掘词汇、语篇的内涵,在讲授外国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注重中国文化的自然引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利用语言的积累锻炼学生英语的运用与实践,从而为讲好中国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师资建设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大学英语教师是引领学生透过语言看世界的一扇窗口,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应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自身层面,大学英语教师要深化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办法及路径;在高校层面,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奖励、激励机制,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及培训,通过教学评比、教师评奖、绩效考核等形式强化对教师课程思政实践能力及教学效果的考查,塑造教师的工匠精神,既要做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要做塑造灵魂的工程师。

(三)评价体系

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创新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明确评价的目的及意义。突破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单一维度评价,强化对学生语言实践中蕴含的内容、思想、价值观及态度等进行客观、多维度的评价,强化对学生学习投入、学习态度的激励与肯定,严格遵循融入了课程思政目标的教学大纲指导的相关考查内容,实现评价的现实意义,真正做到全过程育人,将评价结果反作用于教学,使教师在反思后不断推进教学的持续改进。

(四)课外拓展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外,丰富第二课堂等活动的意义及形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及活动,如用英语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手抄共产党宣言英译本书法大赛、学习强国英文板块推送学习、外语课件制作评比、红色教育基地及知名景区英文翻译纠错、英语短视频录制大赛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意识,使学生将语言学习自然融入思想意识当中,锻炼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其思想觉悟与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育人理念。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当代外语人才和提升学生外语能力的发力点。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语法翻译法等,重点多放在内容上,而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加注重语言形式与思想内涵的高度统一。

与此同时,要做好教学的顶层设计,不能将思政内容强加于大学英语课程中,而是做到显隐结合的有机融入。在教学过程中,基于OBE 理念即产出导向法,时刻思考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等职责与使命,更新涵盖思政目标的教学大纲,在分析教学内容的时候做到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反向设计教学过程,采取混合式教学、双主多导向、合作探究式等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始终抓好语言与思想的双重主线,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模式,深入落实对学生的多维能力及全过程培养。

(六)科研、教研提升

学术是高校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底气。首先,教师应转变育人理念及教学理念,努力探索课程思政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可行性路径;其次,教师应具备较为深厚的学术及研究功底,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各学科相关知识,掌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前沿动态及时代内涵。此外,高校科研及教研管理部门应鼓励教师以专著、作品、论文、讲座、课程思政示范课或典型案例等形式固化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而将研究成果更好地用于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相关研究。

(七)党建促进教学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党支部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要加强政治把关作用,团结凝聚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教育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论坛讲座等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高校应充分利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建促进教学的功能,利用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及服务师生的功能,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进行思想引领,激励党员教师身先垂范,通过党建品牌创建、党建课题认领、党日活动及支部活动等形式,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强化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机载体,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使教师党支部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结语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正在逐步构建并在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展,大学英语在课程思政建设的道路上任重道远。作为高校的外语教师,我们坚信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势必对高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在进一步明确职责与使命的基础上,大学外语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开拓创新的精神投身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履行应尽的义务与职责,全面提升个人素养,做到为人师表,身先垂范,谨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落实和践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目标。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