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度融入我国教育领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载体的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显示了其优势: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大了信息量,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声画并茂的表现形式深受学生喜爱;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演示,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化难为易。多媒体带给课堂教学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但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下面笔者就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使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具实效性,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是万能的,用多媒体代替一切,对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屑一顾,挂图、教具、卡片全都扔在一边,一节课下来甚至没有板书,将这些教学手段和用具统统移到了课件里。这种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想法固然不错,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各有利弊。教具、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虽然不如多媒体形象生动,但它具有现代教育技术替代不了的优势:实物教具的展示,如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模型,能让学生亲身感知物体的外形特征,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板书则可以强化记忆、突出重点、提纲挈领、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思路,教师在用黑板书写时,能让学生感受到板书的独特魅力,并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如果把教具、板书等都用多媒体来代替,过多的动态演示会分散注意力,使学生难以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并忽视教师的讲解内容,往往得不偿失。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各取所长,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有些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过度夸大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将一堂课的教学环节都制作成课件,几乎包括了教师所有想要表达的内容,整节课教师围着课件转,上课时只是点点鼠标,成了多媒体的播放者。这种以多媒体为中心的课堂,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考虑师生的双向互动关系,师生受多媒体左右,沦为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奴隶,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们要避免这种“教学跟着课件走”的现象,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包揽一切,不能挤压学生的思考空间和减少操作活动,不能让多媒体代替教师教学。多媒体的应用,要遵循启发式、交互式的原则,利用优势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发思考,为学生学习助力。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而不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工具,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有的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过于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将课件设计得过于精美,界面很花哨,表现力很丰富,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演示时学生看似聚精会神,因为他们感到好奇,实则受这些因素影响大脑的反应在变慢。这样的课看似丰富多彩、热热闹闹,但内容却是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的,学生无法从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过分强调课件的修饰,重视多媒体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忽视了课件的内涵,脱离了教学实际,使得多媒体退化为只是用来演示一下的工具,没能突破重难点,不能达到如期目标。多媒体的制作要把专注力放在激发求知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如果只重视形式美,过于华丽的设计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忽视教学中的实质性内容,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结果只能事倍功半。
作为教师要意识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多媒体的应用,要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找准最佳切入点,真正做到多媒体在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声画并茂的表现形式,极易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模拟生活场景,再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置疑问,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森林里举行了一场“赛车比赛”,看:小狗开的是正方形车轮的赛车,小羊开的是椭圆形车轮的赛车,小兔子开的是正六边形车轮的赛车,小猴开的是圆形车轮的赛车。应用多媒体形象展示比赛的精彩过程,激烈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四种车轮的赛车行驶过程通过屏幕清晰可见。小狗开的正方形车轮的赛车在不断跳跃,小羊开的椭圆形车轮的赛车在忽高忽低地前行,小兔子开的正六边形车轮的赛车也在上下颠簸,只有小猴开的圆形车轮的赛车在稳速前进。比赛结束后,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猴开的圆形车轮的赛车,会最先到达终点?”学生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效果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当学生似懂非懂,想说而又说不太清楚时,教师适时引出课题——圆的认识。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学生喜爱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营造良好的认知环境。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内容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一些几何图形的计算更加抽象,使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而在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多媒体教学集图片、色彩、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利用多媒体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动态形象思维,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教学的重难点即可迎刃而解,从而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易学,不再抽象、枯燥。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内容时,对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相当复杂且难于理解的问题。课上教师先启发学生能否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给予解决,然后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动手实践,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由于受时间所限和操作上的困难,学生将圆等分成的份数不可能很多,于是对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这个道理难以理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圆动态无限细分:在学生把圆8 等分、16等分后,继续将圆32 等分后拼组成近似的长方形,如此再把圆64 等分拼组、128 等分拼组……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学生想象如果继续等分拼组下去,将会怎样、发现了什么。多媒体形象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很快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接着,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将圆周长的一半动态化曲为直,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完全重合,将圆的半径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完全重合,通过移动、闪烁等手段,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圆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很容易被学生推导出来,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将多媒体与学生想象相结合,形象直观地将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得到了解决,突破了教学难点,并通过无限细分潜移默化地将极限思想渗透给学生,教学效果显著。
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鲜活、典型的感性材料,突出教学重点,揭示问题本质,更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激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多媒体优势,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质疑问难,把探索数学知识的权利留给学生,使其在对数学知识实现再创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潜能,激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没有让学生只局限于用书中的方法去推导计算公式,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里,意识是开放的,思维是跳跃的,不仅想到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推导方法,还想到了将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推导方法,有的学生又将梯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来推导计算公式,还有的学生用梯形的中位线将梯形分割成两个小梯形,再将上面的小梯形顺时针旋转180°,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计算公式,甚至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取梯形任意一个腰上的中点,过这点做另一个腰的平行线,然后将作图形成的三角形割下来,逆时针旋转180°,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计算公式……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展现出学生天才的一面,找到了好几种推导梯形计算公式的方法。由于有的推导方法比较复杂,有些学生难于理解,这时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学生说完哪一种推导方法,教师就点击哪种方法进行多媒体演示,使那些不是太明白的学生很快理解了其中的道理,无须太多的语言,也免去了更多的教具演示,不仅形象直观、方便快捷,还能拓宽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还适用于信息量、练习容量较大的复习课、习题课。尤其是对于难度较大的拔高题、拓展题、思维训练题,学生较难理解时,可以运用动态的多媒体演示,化难为易,形象直观地展示解题关键,清晰而准确地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无须教师更多地讲解,就能使学生轻松掌握解题技巧。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圆”这一单元整理与复习的课上,教师运用多媒体设计了一组拓展题。第一题,让学生判断两只走不同圆弧路线的瓢虫,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出发谁先到达终点?在学生说出答案后,有的学生还存在质疑,教师就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虽然两只瓢虫所走的圆弧的形状不同,但由于圆弧所对应的直径长度相同,所以两条圆弧一样长,两只瓢虫同时到达。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无须更多的解释,清晰明了,节省了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接着,教师又出了几道求阴影面积的习题,这几道题的阴影面积,形态各异,为不规则图形,看似很难求解,很多同学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就可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颜色对比、图像闪烁、旋转平移等动态演示,学生很容易悟出了找到阴影部分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解这一类习题的关键,由此所有难题迎刃而解,一切答案尽在不言中。这样既突破了难点,让学生体验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乐趣和魅力,又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但再先进的技术也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时,必须遵循实效性、针对性、辅助性原则,切忌华而不实、喧宾夺主,要走出多媒体应用中的误区,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为中心,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根本,充分发挥其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才能有效地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使其更好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