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路径研究

2022-02-09 04:44刘宗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7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文明

刘宗让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01061)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基于党和国家对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视,从战略上、全局上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举措,既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要求,亦是深化新时代文化实践中心建设,强化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探索,同时也为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尤其是近年来,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志愿服务工作部署,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高校志愿者们承担了大量工作,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2]。

一、高校推进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1.高校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向基层推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常要求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具备志愿服务所要求的专业性和广泛性。而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人数众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且服务领域广泛,能够契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有鉴于此,通过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作用,以及高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建中的作用,既是提升高校志愿服务效能的必要举措,也是拓展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现实需求[3]。

2.高校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重要内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直接深入基层的组织机构,具有近距离地接触基层群众的优势,有利于其协调各方,整合各类资源,在协同高校构建实践育人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丰富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充实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拓展了高校实践教学空间。

二、潍坊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潍坊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潍坊市立足发展新情况,探索发展新路径,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深走实。目前,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所152个、站6962个,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用好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拓宽实践育人渠道,潍坊高校积极开展实践结对共建活动,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高校联盟”平台,创新开展“高校资源共享、地方保障落实、院系村居同创”校地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高校师生深入村居,为基层群众提供科学实用、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项目服务,推动了志愿服务向基层末梢延伸,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其主要经验如下。

(1)高度重视,推进高校志愿服务有序发展

成立校地联合结对共建工作领导小组,与各个高校共同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结对共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共建内容和工作要求,划分具体责任,制定实施方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潍坊市立足发展新情况,探索发展新路径,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深走实,全市已基本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2)创新形式,打造精品志愿服务项目

通过建设实践校地共建平台,开展校地共建文明实践建设,联合13所驻潍高校建立高校志愿服务联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参与大学生3万余人。成立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设置百余种志愿服务课程,并开发设计网上培训平台,上线5200门课程资源免费向社会开放。

(3)丰富载体,拓展志愿者交流阵地

依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为志愿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增强了志愿者的归属感。常态化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志愿服务月、“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志愿新风”雷锋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丰富了实践活动内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为高校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2.潍坊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志愿服务作为当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存在志愿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能力有待于加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志愿服务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大学生群体当中具有“我要做志愿”意识的人数不断增加,参与志愿服务的诉求不断提升,并自发地组建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社团。但在实践中,志愿者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激发,表现为志愿者数量不足,参与志愿服务种类少,志愿服务提供的任务简单等,影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作。

(2)高校志愿服务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志愿者队伍的素质水平亟需提高,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志愿服务的相关培训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大学生志愿群体虽有志愿服务的意识和诉求,但对于“如何做志愿”缺乏相应认知和技能,多数志愿者专业知识缺乏,志愿服务项目一般没有对所招募的志愿者的专业、能力设置门槛,志愿者只要申请,一般均会通过,通过后便可参加相应的志愿服务,准入门槛低,非专业人员多于专业人员现象比较突出。

(3)志愿服务活动的层次不高,服务内容有待于丰富

就目前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活动所提供的志愿服务来说,主要表现为志愿服务内容不全面、活动层次不高、服务水平有待于提高,从而导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未有机会发挥所学专业的特长。除此之外,服务形式单一、同质化的志愿活动。例如,安全检查、卫生监管、政策推广介绍、交通秩序引导等易于操作的项目,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服务能力存在不足,与人们的期望相去太远。

(4)高校志愿服务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保障制度实施困难,虽然制度上有指导原则和规定,但缺乏可操作的细则。同时,志愿服务的考核指标以及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激励的形式和内容也亟需进一步完善。当前,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激励仅有实践学分,或者是小范围的评奖评优,缺乏完善的奖励制度,尚未形成 “人身有保障、荣誉能评定、参与有回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三、推进潍坊高校志愿服务发展路径

基于上述志愿服务问题分析,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不仅可以坚定大学生志愿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而且可以使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将志愿服务一直坚持下去。如何建设高质量的志愿者队伍,使其高效发挥服务力量,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顺利运行的关键[5]。

1.志愿服务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筑牢思想

具备服务意识、具有服务能力是“时代新人”的重要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培养具备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的“时代新人”为己任。通过校地协同,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拓展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空间,不仅可以坚定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理念、增长服务才干、磨炼服务品格,而且可以帮助其树立终身服务意识。

与此同时,志愿服务应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地创新服务内容,培养服务团队,进一步发挥其教育辅助功能。尤其是,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志愿者教育方式与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志愿者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对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信息技术主动融合,结合党建、融媒体、学习强国等新型媒体,以志愿服务等为切入点,与时俱进,充分地利用新媒体丰富信息资源、迅速传播形式,以及广泛的参与优势,将志愿服务活动与网络新媒体有机结合,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形式,从而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志愿服务的全过程。

2.发挥大学生群体优势,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高校专业众多,人才汇聚,在组织新时代实践志愿服务团队时,应注重发挥大学生志愿群体的优势和特长,并以项目的形式加强资源、师资投入,提供必要的发展指导,逐步建设起一批具有较高志愿服务意识、专业服务能力和长效发展理念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另外,还要注重校地结合深挖资源。以“接地气”“受欢迎”“可持续”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目标,深入基层村居实践所(站)开展专题调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本地高校特色、系部学科特点,建设多层次、多样化的志愿活动项目库,通过菜单式服务,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3.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加强志愿服务成果运用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逐渐发展为项目模式,推进品牌建设尤为重要。志愿服务的品牌化能够充分体现志愿活动的内在价值,激发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同,进而提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中,需注意充分考虑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广,提升志愿服务内容的精细化程度,从而确保志愿活动“参与项目可选择,参与过程有回馈”,提高志愿者的参与意愿,实现志愿者服务品牌活动的引领作用[6]。

与此同时,高校应注重提升志愿服务成果的应用率,积极地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教育功能。整合高校志愿者服务资源,并将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装订成册,充分展现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并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升服务技能提供宝贵资源。除此之外,组织教学开展专业教学与加强志愿服务研究,根据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深化理论研究,总结志愿服务存在的不足,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4.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强社会宣传

缺乏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是导致志愿服务、志愿团队无法长效、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此,高校应主动、积极表彰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评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7],尤其是对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通过校企、校地多方联动、协同,争取志愿服务支持以及活动资金,助其成长并通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发掘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培育。其次,要注重对优秀志愿者的表彰。对学生的激励可从荣誉表彰和适当物质奖励着手,将志愿服务取得成绩作为学生奖励的重要参考指标,有针对性地设立志愿服务单项奖项,以肯定志愿服务价值。通过事迹分享、志愿者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志愿服务,让学生了解志愿服务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同时,高校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获得的鼓励或肯定,不仅应该来自本单位和相关文明实践单位,而且还应该来自社会各界。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加大对优秀志愿者的宣传,弘扬志愿服务文化,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其荣誉感和满足感,进而营造有利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文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