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视角下的古典诗词教学研究

2022-02-09 04:44巩佳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7期
关键词:古典赏析古诗词

巩佳坤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 吉林临江 134601)

引言

古典诗词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目前各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也将古典诗词的赏析纳入了重点教学内容。古典诗词的赏析离不开对意象的赏析,因为意象不仅能够体现创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是诗词审美形态的主要构成要素。想要真正了解、读懂古典诗词,就必须要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但是目前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对意象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因此,探索有效的古典诗词意象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意象概述

意象就是指融入了创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包含了“意”与“象”两个主体,其中,“意”就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而“象”就是指客观事物,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意象”。在古代诗人的眼中,客观的物象都是有生命的,经过诗人的筛选以及构思,客观物象被写进诗词中,体现着诗人独特的审美和情感,成了诗人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在意象构建的过程中,诗人的情感也得到了具象化,使得两者间的关系达到了统一。意象与意境通常是共同存在的,两者都是创造者的主观情感产物,但是意象更多指的诗词中具有的词汇或语句,而意境则是指整首诗词所体现的艺术境界。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整首诗词的境界[1]。

二、单篇作品的意象教学

1.找出意象

在找出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去理解意象的内涵。在解读古诗词之前,教师要想开展意象概念教学,让学生在脑海形成对意象的宏观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由此为基础来对诗词进行鉴赏。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意象概念教学的步骤放在诗词赏析之后,然后让学生对意象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总而言之,必须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意象的概念之后,才能进行意象分析的环节。

2.分析意象

(1)抓住意象的特点

物象本就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诗人在选用其进行创作的时候,肯定是觉得这个物象的特点和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从意象的特点着手,对诗词进行赏析,有利于把握诗人想要通过诗词传递出来的情感。例如,《孔雀东南飞》中,诗人以芦苇以及磐石来比喻刘兰芝对焦仲卿的情感,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爱情如磐石一般,坚不可摧,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来进行赏析。

(2)分析意象的修饰词

为了更加形象、准确地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诗词表露出来,诗人在创作的时候,通常会对意象的颜色、形态等等进行更加深入的刻画,并且将自己的喜好融入进去,为意象给予更多的个人情怀。在古典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意象的修饰词是教学的关键。诗人描绘意象的词语非常多,而形容词是最常用的一种词语,能够准确地描绘出意象的各种形象特征。例如,在《声声慢》中,李清照在描绘“酒”的时候,有这样的一句词“三杯两盏淡酒”,这里并没有使用“美”或是“烈”等词汇来描述酒,因为李清照在写这首词的时候,心情烦躁郁闷,但是却又不想受到酒精的迷惑,所以,她选用了“淡”来形容“酒”。“淡”字选得非常微妙,不仅很好地描述了酒的性质,同时也体现了李清照此刻的心境。在乍暖还寒的时刻,喝着一杯杯的淡酒,句中无不体现一种失落感。而副词也是诗人在描绘意象所比较常用的一种词语。杜甫在《登高》中,有如此的描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的“萧萧”以及“滚滚”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风吹落叶以及长江滚滚而来的场景,而这两个词又是叠词,不仅极具气势,也很有韵律感,诗词虽然是描绘的伤春悲秋之情,但也体现出了非常浑厚的情感[2]。

动词可以非常生动地描绘地描绘出意象的动态特点,将人格特性很好地赋予意象。例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如此描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这句诗词中,苏轼使用了三个动词,分别为“乱”“拍”以及“卷”“乱”生动地描绘出了卵石直插云霄的壮丽感,“拍”“卷”生动地描绘了浪涛汹涌击打岸边的场景就凭借这三个动词,苏轼将赤壁山水的惊险壮阔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而数量词也是诗人在创作古诗词非常常用的词语。诗人或是通过虚指,或是通过同实指的形式,将客观实物的特点表现出来。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如此写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用到了“十”“八”“九”三个数字,非常直接,虽然表面看起来较为平庸,但是细品之后,才能体会到陶渊明描绘得自己的田园生活是一种平淡、恬静的生活。

(3)挖掘意象的深层含义

在古典诗词中,一些意象是日常中比较常见的物象,而还有一些意象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文化沉淀后产生的物象,学生们如果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此类的古典诗词的时候,要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补充给学生们,由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向的含义,更加准确地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关雎》中,“琴瑟友之”以及“钟鼓乐之”,其中的“琴瑟”以及“钟鼓”从表面来看,可能会认为其是一种乐器,或是奏乐,但是在这首词中,这两个意象代表着爱情,“钟鼓”多半用于盛大的场合,而“琴瑟”则更加私人,代表着男女双方的关系有着进一步地深入,有着圆满的结局[3]。

3.串联意象,感悟情感

在古诗词中,意象往往是多个一起出现的,其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共同创造了整首诗词的意境。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每一个意象进行单独的解析,还需要将各个意象联系起来,分析其间的共同特性,发掘诗词的意境,帮助学生感悟诗词的情感。例如,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写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寒蝉”“长亭”以及“骤雨”三个意象烘托了背景颜色,给人以一种亲切的感受,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接着又以“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烟波”“暮霭”以及“楚天”烘托了离别之情,像这千里绵长的烟波,又如那沉沉的暮霭一般,整首词都表露出了柳永的凄凉、悲伤的情感。

三、意象视角下古典诗词教学的注意原则

1.教师要转变古典诗词教学观念

当前教师在开展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学目的以及方式以应试为中心。虽然说考试是一种积极的反馈,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成果,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以及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一种选拔方式。但是对于考试的利弊一直以来都有很强的争议,不过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考试的确是一种较为公正的人才选拔形式,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这种人才选拔形式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因此,如何在这种形势下改进古典诗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是目前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古典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情操,在赏析古典诗词的时候,人们的心境会变得更加平和,精神得到寄托。学生必须要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古典诗词赏析中,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2.教师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文化底蕴

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师,其自身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功底,拿古典诗词教学来说,古人在表达方式上和现代人有很大的区别,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时,通常是将其寄托在花草鱼鸟等一些物体上,想要透彻地赏析古诗词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情感,就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此外,语文教师要对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有所了解,古典诗词源远流传,正是由于其蕴藏了丰富的古代的人文精神,如家国情怀、思乡之情等等,在读到描写此类情感的诗词的时候,内心都会被触动,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够与诗人产生共鸣[4]。

3.古典诗词教学要融合意象、意境与情感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并不是单独开展的,而是应当与意境以及情感一起组成整体。在中国传统古诗词赏析中,意境是古诗词的核心,体现了古诗词的情感,也是对意象的进一步拓展。所以,在古典诗词教学中,不能将三者分开来进行教学,需要将三者进行充分的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时候,其包含了多个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等等,如果将这些意象单独分开来分析,其实很难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但是将其融为一体,就很容易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体会到诗人所要传递的情感。

四、古典诗词意象专题教学——以“月”意象为例

“月”是我国古代诗人在创作古诗词的时候,非常常用的一种意象,本文以“月”为例,展开了专题教学研究。

1.挖掘“月”意象的原型意义

意象可以是现实的物象,同样也和我国的宗教信仰、历史发展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充分挖掘“月”意象的原型意义,对理解古典诗词有着很大的帮助。“月”通常和女性有着一定的联系,《礼记》中,将女性和月相对位,至此,“月”也就有了创生意义。随着母系社会的衰落,父系社会得以兴起,但是随着战乱的不断,人们逐渐开始怀念母系社会,因此,“月”代表女性,包含对母系社会安宁和谐的向往,也蕴藏对旧梦的怀念之情[5]。

2.解读“月”意象的衍生意义

首先,月亮在夜晚散发出来的光芒是柔和的,和女性的柔美有很强的共同之处,再加上月亮皎白无瑕的外观,使其成了美的化身。在古诗词中,诗人主要通过“月”来描绘人物和景物的美,例如“美人如月”,是对人的描绘,而“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对景物的描写。前文提到,“月”包含了人们对旧梦的怀念,这与古人坎坷的仕途之路有很强的联系,所以,诗人常以“月”来表现自己的伤感之情,如晏几道的《临江仙》中有这样的描述“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每当彷徨的时候,常以月为伴,对着月亮直抒胸臆,在大量的古诗词中,对于月的描述多种多样,如“残月”“孤月”等等,无不表露当时诗人的落寞之情。此外,月亮作为宇宙中的一颗恒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兴衰,引发人们对历史、岁月变换的感慨。李白在《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诗中写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蕴含着其对于人生的思考,具有非常庞大的意境。

3.补充与“月”相关的民俗文化知识

古诗词中通常还包含很多的民俗文化,一些意象也与民俗文化之间有很强的联系。例如,我们一提到月亮,首先想到的就是中秋节,因为从古到今,我国都有中秋赏月的习俗,古代更是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而现如今,我国很多地区也保留了不同的中秋民俗,在福建,有博饼活动,广东人更是有拜月的传统。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中对月有如此描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就很容易想到中秋节,所以,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将相关的民俗知识补充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意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加强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6]。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内容,其蕴含了诗人的情感,在赏析古典诗词的时候,也要注意对意象的把握,通过意象教学,来使得学生更好地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以及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意象,学生们能够进入到诗词地跟深入,切实地体会到诗词的意境,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古典赏析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