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云 颜克钧 张朝晖 魏飞
医学离不开伦理,医术离不开医德。《医学伦理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医学院开展的《医学伦理学》这门课程也成为立德育人,培养当代医学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学职业精神,提高医疗岗位胜任力的重要课程。近年来,参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1],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有了新目标,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全过程[2],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善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新时代医疗工作者。
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以自主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3-4]。CBL 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医学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实践技能融合匮乏的不足,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意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如何应用CBL 教学法开展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探讨结合CBL 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为其他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采用CBL 教学法开展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改革,该教学法能否利于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在开展前需要对《医学伦理学》这门课程如何入与课程思政教学润物细如声般的融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授课反馈情况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
1.1.1 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法下课程思政教育面临“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化课程往往各言各论,缺乏真正有效融合,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理解和掌握上的困难。
传统教学法重讲授轻实践,亲和力不佳。传统教学法只是从教师出发,从教材出发,大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效,重讲授轻实践,不以学生为主体,不注重大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提升,故而授课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医学伦理学思政教育内涵,更无法灵活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应用于将来的临床工作中[5]。
医学生存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浅层次获取与深度学习能力提升之间的矛盾。临床本科医学生对伦理学课程思政的基本认知及其认知结构存在碎片化,片面化,表面化的现象,自主学习能力欠佳。而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提升助力不足。
1.1.2 学生情况分析
《医学伦理学》这门课程是针对三峡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开展的。该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适应了医学专业学习的特点,具备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对医生职业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但医学人文知识贮备和伦理素养仍存在不足。医学院校人文类课程原本就不多,而且绝大多数是选修课。有些学生根本没有选修任何一门医学人文类的课程,从而造成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人文教育。并且高校很多学生唯分数论,缺乏自我挖掘探究能力。因此出现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医学伦理学》这门课程时倍感吃力,也无法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1.3 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探究与分析,首先可以确定CBL 教学法可以用于该门课程的专业与思政教学。首先,课程教学针对的是临床医学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时间规划能力,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自学。其次,医学伦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伦理学课程,思政课程教育更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理论的规律要求下,推动医学生进行“实践思政”。因此,教学活动可以采用课前借助临床真实案例或热会热点案例让学生先自主分析学习,课中组织小组讨论,课后学生自我总结与提升的模式来展开。最后,本教研室从事医学伦理教学的教师团队具有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能借助学习软件制作和发布相关学习资源。
1.2.1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为了反映学科前沿、理论渗透实践、注重课程育人立德。具体体现在:(1)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课程思政教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医学伦理学的专业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医疗道德伦理问题。(2)教学法侧重实践性:编写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章节内容插入对应的实践案例;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提前走进医院,下沉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伦理学理念紧密结合,从而引导学生行为正确,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现实问题和面对伦理困境做出判断的能力,从而使教育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教学目标突出育人性:在教学过程中为医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爱精神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医生职业道德修养。(四)教学思维强化法制性:在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伦理理念培育过程中,适当引入《民法典》《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1.2.2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设计
由课程负责人牵头进行课程设计,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到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评价模式的执行,都有机地融入了思政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真正内涵与目标[6]。教研室组织教师编撰CBL 教学案例,参考与医学伦理学有关的社会热点,按章节设计思政元素,建立案例库,整理录制与案例有关的视频,打造一套完整的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学材料。设计内容涵盖:主题一:把“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科学的生死观,创造有意义人生”融入生命观教学中,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热爱生命,关爱患者[7]。主题二: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疗人际关系,临床诊治工作伦理教学中,培养医学生能正确认识医患关系,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提升医患沟通能力,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主题三:把“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向上向善、知行合一”融入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教学之中,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正确理解死亡,面对死亡[8]。主题四:把“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融入医生职业精神教育之中,培养医学生树立崇高的医学职业理想,树立“生命至上”、“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信仰[9]。主题五:把“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奉献精神”融入美德论、道义论、功利论教学中,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浩然正气。
课外组织一些特色教学品牌活动,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比如:“生命的意义”演讲比赛;叙说医患故事[10];经典书籍阅读研讨活动:《尼各马科伦理学》《赫尔辛基宣言》《动物解放》,《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大医习业论”和“大医精诚论”篇。
1.2.3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两个部分的设计来完成整个教学。教学过程按流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按地点分为课内和课外。借助雨课堂,采用CBL 教学法,借助微信平台,将专题式教学、提案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这六种教学法有机融入其中[11]。每堂授课由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老师主导、学生为主体)、随堂测试测验;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复习、师生互动答疑;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品牌活动四个环节落实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设计要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规划好学生与老师在不同地点不同流程中的角色和承担的教与学的任务。通过该教学创新改革,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创新意识强、教学能力好、师生互动佳的《医学伦理学》教师团队。
大班学生150 名,以10 名学生为单位分组,每组选拔组长1 名(学生助教),每位组长在微信平台建同学群(10 人同学群),教师在微信平台建学生助教群(组长群)。教师用雨课堂准备课前相关预习课件及该章节思政相关案例,准备相关视频,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布置课前测验习题,于课前1 周发布在学生群通知到每位组长。每位组长负责落实本组学生按要求预习,组织本组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学生在手机上雨课堂APP 完成课前测习题[12]。由组长整理汇总每位学生意见,并收集预习过程中同学反馈的问题。上课前4 天各位组长通过微信将汇总讨论意见和问题交给老师。老师针对学生讨论意见和反馈问题,进一步完善课件。
课堂中进行理论授课,就案例请学生代表展示伦理分析提案,接受全体同学的质询和评议,并进行模拟投票,教师进行点评,并就本次课程重要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每堂课教师也会根据本章节授课内容设计选择题,通过雨课堂习题应答系统发布,设定答题时间,学生借助手机在线答题,答题完毕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系统及时反馈的数据,迅速了解学生对该章节知识掌握的情况,在课堂总结时做针对性指导。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比如组织学生提前进入医院沉浸式感受临床真实伦理学案例,了解患者与家属的真实感受与困难;组织学生下沉社区,了解居民的医疗需求,并针对性展开调研,收集民众对现今医疗服务的意见与想法,提出自己的改进措施;对一些有关社会热点话题诸如“安乐死”“临终关怀”“器官捐献”等开展社会实践调查[13]。
课堂教学工作结束,各位任课教师根据本章节教学大纲要求来编写理论测试卷(试卷分为选择题、问答题和病例分析题)。安排专人通过问卷星发布问卷调查来评估学生学习成效并收集整理数据。问卷包括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1 分为非常不同意,2 分为不同意,3 分为一般,4 分为同意,5 分为非常同意,总分为5~25 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越高。课外开展诸如:“生命的意义”演讲比赛;“一战到底”思政案例分析抢答赛等特色亦娱亦教活动;经典书籍阅读研讨活动:例如《尼各马科伦理学》《赫尔辛基宣言》《动物解放》等书,以及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中涉及医学伦理的篇目,如《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大医习业论”和“大医精诚论”篇,提高学生的伦理应用实践能力。课程效果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采用多维度考核方式,期末总成绩=过程性评价[平时课堂发言、讨论及到课率(30%)+参加社会实践及特色活动表现(20%)+平时德行表现(占总成绩10%)]+终结性评价[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30%)][14]。
传统的大班制教学是我国高校常见模式,学生人数多,教师对学生个体关注度减少,教学活动分配不均[15]。通过对这150 名学生开展思政领航,结合CBL 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实践应用,该创新教学促进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水平[16]。该教学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医学伦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人文精神,深入理解医学目标,建立正确的医学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该创新教学法注重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走出校园,提前进入社会,服务于社会。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及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医务工作者。
综上所述,研究采用CBL 教学法,借助雨课堂、微信平台,将案例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提案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这六种教学方式融合式教学法,实现“课堂精彩化”[17],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医学伦理学专业授课与课程思政教学既能做到同向同行,又能达到知识吸纳与思想升华的深度融合,也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也促进教师积极和科学有效地研究、明确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目的、原则和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优化其授课水平,提高了广大师生教与学的活力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