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朝杰
(邯郸市第三十二中学 河北邯郸 056003)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监测的困难和信息的鱼龙混杂,一方面,青少年可以很方便获得各种想要的信息,进行自我教育、提高教育效率;另一方面,教育质量的难以把控也给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带来了亟须解决的问题。
如今,随着电信产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民越来越年轻。然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影响是两方面的。笔者认为,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应对网络环境对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覆盖德育体系[1]。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传输的速度和信息量大。信息双向传播,互动频繁,而且大多数吸引青少年注意的娱乐内容都是通过新媒体传播的,并与影像这种形式相结合,这与青少年的认知特点是相符的,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度,占用了大量学生的闲暇时间。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趋向于幼龄化,大多数学龄儿童都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并自行打开短视频、游戏等App进行操作,家长无暇顾及,缺乏监督和管理。而网络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青少年的道德、情感、行为决策、法律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还有对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影响。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受到了显著的冲击。
一方面,它是多样先进的信息媒介,灵活丰富的信息资源,快速信息传输和更新,可以克服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模式单一、缺乏内容、枯燥无味等,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开辟了新的前景,重振了时代的活力;另一方面,作为传播信息的平台,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包括暴力、色情、欺诈、迷信等消极因素。
由于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极快,网络监控的有效性较差,一些极具诱惑性的弹窗在青少年浏览网页或玩游戏的时候直接弹出,青少年因好奇点进去浏览之后,对不适宜的色情内容产生兴趣,有了不良的想法,并试图获得真实的经验;一些青少年浏览观点偏激的文章后,会吸收接纳叛逆的观点,形成偏激的心态,看任何事情都不顺心;也有青少年玩暴力游戏或观看暴力电影后,他们有了尝试并付诸实践的想法。从而在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下,青少年发生人格扭曲,素质低下,追求低层次的快感,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而且由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成长心理特性,容易冲动,不具有有效识别和抵制消极信息的能力,必须通过正确有效的教学引导,才能避免网络工具对他们的毒害。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青少年道德教育,我们开展网络时代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2]。
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有丰富多彩的选项,但青少年往往更愿意选择网络的虚拟世界,在那里,成功唾手可得,而且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不会引发尴尬。所以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在虚拟的世界中占领阵地,创新德育方式。
目前,在青少年德育中,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青少年德育发展的有力载体。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进行道德教育,可以超越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效地加强道德教育。网络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自主教育能力,并对其道德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现实中出现了“自我”的萌生和壮大这一重大变化,青少年更喜欢自我的表达,不停发布自己的动态和评论他人,彼此之间的交互更加快捷。
而且与传统载体相比,网络载体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它们所包含的信息在数量和种类上是无限的,它涵盖人类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教育视频、图片和短评。信息传播和获取的便利性是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德育载体的核心优势之一。在德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载体的特点,当先进的人物和榜样出现在社会上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及时将其广泛传播给学生群体,实现当前实践案例与德育理论的结合,从而加强德育工作的说服力[3]。
在实施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所制作的内容要丰富,贴近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注重娱乐性、趣味性、多样性、参与性,适合青少年的口味和选择。青少年的成长需要科学、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绿色新媒体,既活泼又便于传播,使青少年感兴趣并快速回应,并从这些积极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教育方案中受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理解获取信息,加工德育多媒体材料,然后通过多媒体表达和宣传积极向上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把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相关视频上传到校园网,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学习应急措施和自救知识,通过模拟场景提升对德育的认知[4]。
在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下,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顺从关系。一般来说,主体和客体都要受到单向引导,教育主体往往要同时面对许多教育对象,在固定的教育时限和教育地点,采取统一的教学手段,没有“个人差异”或“因材施教”存在的空间。这种所有学生无条件、片面地接受教育主体的说教的模式严重阻碍了教育自主性的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道德教育的效率,实现道德教育的最佳目标,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道德教育谋略,教授因人而异的内容。在网络平台,基于开放的特性,以对话和沟通作为主要手段,以多种形式存在着互动。基于一个主题双方可以本着自由和平等的精神进行对话,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同时,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质,当青少年利用互联网集中关注道德教育问题时,他们往往能够更自由和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他们能更独立地思考和讨论,整体促进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发展[5]。
在开放性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育差异化就是必然的趋势。开放式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开放思维,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强调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利用一切实践经验为教学服务,通过体验和感悟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认识到生活是知识的根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让他们离开课堂,不单单依赖书本,走向社会的沃土,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将成为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大数据时代,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更要在课后利用大数据平台使教学内容多样化,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因材施教方能“人尽其才”。
衡量道德教育成效的标准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能力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必然分为两个阶段:内部化和外部化。内部化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由网络支持,利用其易于传播和更新的特点,引导青少年善于发掘网络的优势。因为在线信息的表达是灵活和多样的,内容非常丰富,能够使年轻人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利用开放式网络载体的特点,以对话和交流为重点,让年轻人了解和吸收必要的信息之后更自由地思考,积极地表达自我观点和思想,有效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外部化。在网络环境中,不仅可以更自由地思考,而且还可以积极地表达意见和思想,充分发挥青少年自我教育的主体性;它还可以突破传统德育模式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局限性,加强主体与教育对象的对话,促进德育效果的提高。
目前,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注重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这是教育的责任,让中华民族的灵魂得以长远延续。一是编制关于传统文化的教材,以及把青少年教育和培训方案纳入课程;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优秀文化融入现代化的网络新媒体资源,通过影视作品、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将卓越的中国传统文化诠释并推广给青少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愈发强大,文化的强势也渐渐有了起色,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自信和自豪感,是团结中国人,增强奋斗动力,凝聚优秀人才的必然途径。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青少年要经常,参加面向乡村和社区的社会实践或研究活动,积累调查研究的经验,通过互联网捷获取很多有用的资料,找到所需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为以后求学研究打下基础[6]。
父母作为成年人,必须首先控制全局,摆脱网络新媒体的诱惑,才能做好子女的教育。压缩互联网的空间,增加家人互相陪伴、交流的机会,增加书籍的空间和时间,让家庭形成积极向上、沟通交流的氛围,最好能形成读书、分享的习惯,从名人传记、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家庭是传承文明的最小动态系统,情感沟通,互相支持,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外,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必须在时间和内容上得到控制。
此外,父母应和子女一同成长,建立和谐平等的代际关系,在彼此的交流中观点碰撞,也是人际关系潜移默化的养成机遇[7]。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青少年生活的空间,通过建立完善的三者结合的道德教育体系,通过良好的协作,青少年可以得到指引和有利的发展。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影响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因素也在增加,单方面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便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体系进行创新。教师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途径与家长及时交流;学校在校园内设立家长频道,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分析家长关注的德育热点,为家长提供丰富的德育指导方案,积极扩大家校交流,为学生营造友好的德育环境[8]。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至关重要。尤其是青少年,父母在使用互联网方面要做很多引导工作。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新媒体和社交软件实现代际的迅速沟通,并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氛围,养成学习和求知的习惯。
之后是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有了更好的发育。在网络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新媒体资料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获得新的认识,更加理性地认识互联网,认识到互联网可以用来分享有用信息,而不应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分享会是密切交流的一种形式,组织德育分享会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网上的积极因素,得到正向反馈。
社会教育则是在社会背景下,开展比家庭和学校更广泛的活动,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因为青少年对信息的自我控制和识别能力不足,政府需要制定保护青少年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对新媒体的日常管理,限制互联网的低劣元素。然后开展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活动,让网络的氛围积极而富有创意,创造科技工作者能发挥自身特长的环境,增加科普的因素。
本文探讨了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社会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转变道德教育思路的对策和建议。家庭、学校、和社会协作的道德教育模式、和谐平等的代际关系、健康的学校教育环境、社会创新网络素养教育活动;加强网络新媒体的日常管理,制定保护青少年的网络法律法规[9]。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所引发的冲突和对抗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也必然会在这种冲突中变得更加发达和文明。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我校德育工作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虽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但仍难以提升到网络德育的理论高度层面。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深入研究,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强化网络德育和网络资源意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工具,打造多种青少年自主管理、自我体验、自我教育的德育模式,增强青少年对网络文化的认知、自律和抗诱能力,培养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自我追求的能力,让青少年真正成为有道德有能力的“网络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