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贞寿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江苏 苏州 215200)
所谓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效果,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双减”政策之下,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教学质量不打折扣? 笔者认为,这就需要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还需要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科学等,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此,笔者将对这几点现状展开简要阐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对数学感兴趣,都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导致一些学生课堂表现不积极,课堂参与度不高,会逐步导致学生产生知识漏洞,进而进一步加剧对数学的畏惧感.尤其是初中数学,学习内容不断加深,难度不断加大,在练习题中也会有一些难以解答的,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课堂语言比较枯燥、乏味,教学内容也多局限于教材,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基础是重中之重,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建造数学的高楼大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有非常扎实的数学基础.在班级里,只有少部分学生基础扎实,对数学公式、定理掌握得比较到位,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有漏洞的.因为数学是一个前后衔接非常紧密的学科,学生一旦产生了知识漏洞,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后面学习的困难.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基础的薄弱,他们认为只要上课听懂了,做题能做对,就是基础扎实,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感觉非常简单,因此产生了懈怠心理,反而会导致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看似会,却并没有完全掌握.如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发现学生普遍基础薄弱,新知识的讲解就难以顺利地继续,需要花费时间为学生“温故知新”,这会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基础至关重要,但是学习方法也不容忽视.一些学生虽然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学习方法并不科学,他们虽然能够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但是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很努力,成绩却一直难以提高,这也与他们的学习方法有关.“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如果不把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把“刀”磨快,就无法真正实现数学的有效教学.一些学生的思维比较死板、固化,不会灵活变通,这样的学习自然也是低效的.
为了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为此,笔者将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传授学生学习方法这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1.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当中,必须注重对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把握,原因在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讲解、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学生做出的反馈,均需要依赖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从这个层面来说,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是否具备足够的艺术性,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结合自身数学课程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从下述方面掌握好教学语言的应用要点.
(1)语言严谨规范,科学简练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学中的语言也应该是严谨的、规范的、简练的,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语言运用能力.比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时,平行线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教师可以对这个概念的关键词句“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进行分析,强调“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不相交”,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减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是不可欠缺的,加深他们对平行线的理解.
(2)应当避免教学语言陷入枯燥乏味的误区
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决定了学生通常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对于理性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其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必须注重对自身教学语言风格的设计,即教师应当将理性的语言设计为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平实语言,并且在教学语言当中应当融入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场景当中接受和有着直观感受的事例,如此将会让自身的教学语言变得生动,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最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依托对教学情境的完善,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初中生生性喜动,在接触到新鲜事物时注意力会被瞬间吸引.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情境教学模式组织授课.同时,为了提升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应当将多媒体设备作为情境创设的手段,所创设的情境内容应当围绕数学课程当中的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展开,这样将会使学生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攻克兴趣得到提高.
举例而言,在带领学生学习“一次函数”时,考虑到教学难点是怎样让学生领会函数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此,笔者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情境内容为:“一滴水落入水面之中,形成层层叠叠的涟漪.当圆形涟漪的半径由10 厘米、20 厘米、30 厘米不断向外扩展时,对应圆形涟漪的面积会如何变化?”此时,学生头脑中便形成了具体的印象,并在思考“半径”与“面积”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明确的参考标准.此时,笔者向学生细致讲解了同“一次函数”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3.选择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数学学习内容更丰富、更具开放性与探索性
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几乎占到了九成,而开放性、延伸性的内容则涉及较少.数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因此,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2)开放题应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做出解答,学生所做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3)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选择开放性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的、体现数学特点的、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探索性.
为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可以从小组合作、分层教学、利用错题集三个维度加以努力.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数学基础是参差不齐的,教师为学困生、中等生一一补课是不现实的,因此,学生要想夯实数学基础,就需要借助同伴的力量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使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处于同一小组内,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多角度看世界、分析问题的思维,同时,还能够联络学生间的感情,并且能够取长补短,丰富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会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2.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授课教师习惯于采取“整堂灌”的授课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教师实施的是无差别教学活动,如若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较低,则对于数学知识掌握较为牢靠并且能够自如运用的学生而言,会觉得本节课的内容没有作用,如若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较高,则会让数学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感到非常吃力.从这个层面来看,教师应当改变无差别教学模式,应该在课堂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这样将会让处于不同数学知识学习层级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和提高.举例而言,在带领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便采取了分层教学模式,要求数学知识掌握较为牢靠的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加以阐述,要求数学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结合例题完成方程式求解,要求数学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在自己的带领下完成方程式求解,如此便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利用错题集夯实数学基础
学生的每一道数学错题背后都是学生的一个知识漏洞,所以,基础薄弱的学生会有很多的错题.其实,这些错题如果利用得当,都是非常好的工具.正如有人曾经说过的:“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收集所有自己做错的题目,对这些题目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记录自己的心得,如果依然不会,需要找老师、同学帮助自己解答,确保自己真正掌握了这部分内容,然后,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一周)拿出错题本进行总结,重新做这些错题,再观察错误率.为此,错题集的正确运用,可以大大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教师要多加指导.
1.以中考为核心,从基础着手,实现对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培养
按照中考的要求,初中数学课程所涵盖和涉及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均建立在对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实现对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从而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之下,实现对自身思维能力的强化,并且可以在这一过程之中逐渐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同时,教师应当善于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借助这一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契机,避免学生陷入僵化思维的误区,使其在对数学问题求解的过程之中能够打开思路.从新中考的指导思想来看,试题已经不局限于对学生单一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考核,而是将不同的知识点整合于一处实现对学生的考核,由此可以说,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全面培养.
举例而言,在“二元一次方程”的试题之中,包括了坐标系和化简方程等知识内容,也就是一道试题涵盖了不同的知识点,这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若将这一道试题当中的知识点分解开来,每个知识点均为基础知识,不过却需要学生就此展开多角度的分析.为此,教师必须坚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系统的思维训练,更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夯实,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剖析数学思想,让学生洞悉问题的关键节点所在,如此才可以确保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乃至数学核心素养得到稳步提高.
2.鼓励学生质疑,激活学生思维
古语有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如果学生仅仅是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则所学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学生能够自主思考、质疑,则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同时思维也能够得以激活.数学思维活动的锻炼和培养总是从问题和质疑开始的,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更是初中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举例来说,学习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后习题中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探讨,试着用刚刚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式来解答这一问题.很快,学生便顺利解答了出来.这个时候,一名学生质疑道:“老师,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 如果我们没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又该如何解这类的题目呢?”看到学生动脑思考并提出质疑,教师立刻将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这个问题非常好,很多数学问题都不是只有一种解法.那么,大家可以讨论一下,除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来解答鸡兔同笼的问题呢?”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纷纷开始想其他的解法.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假设法来解答,在他的思路下,学生们很快便找到了解法.
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当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展开了探索,接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传授学生学习方法这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探究.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数学核心素养为目的,积极探索更多的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