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实施研究

2022-02-09 02:59李存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南营小学甘肃武威733012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乘法成员评价

◎李存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南营小学,甘肃 武威 733012)

一、引 言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二年级小学生尚未完全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压力,在面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问题时,易产生退缩心理,放弃学习数学,影响今后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可组织学生与小组成员共同学习,通过讨论、互助等措施,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形成数学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实施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分组,各个小组通过讨论、探究等手段,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此过程中建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如下作用:第一,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由学生主导学习过程,自主完成学习知识探索,使学生深入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第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向不同,相互讨论与分析,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三,培养学生形成协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可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小组成员交互信息,共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但在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中,受学生学习特点、教师教学理念等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存在如下缺陷:

第一,小组划分问题.部分教师在组织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都组织学生按照同桌一组或前后桌一组的形式分组,虽然小组成员相互熟悉,合作学习氛围较好,但易陷入学生相互依赖的局面,即由小组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单独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其他学生仅提供协助,甚至直接放弃思考,导致学生形成惰性思维,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意义.

第二,学习任务布置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合作、讨论、探究的导向,部分教师未考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交互性,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所有学习小组探究的学习任务相同,部分学习小组直接照搬其他小组的探究成果,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部分教师未考虑二年级学生的直观性思维特点,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指导用语逻辑性较强,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学习任务,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表面,不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影响学习效果.

第三,小组评价问题.小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反馈,可协助学生不断改进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知识构建效果.但部分教师未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评价,仅单纯要求学生评价小组成员,因小学二年级学生心智不成熟,在小组评价时不能深入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缺陷,评价内容五花八门,评价方向与学习反思大相径庭,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实施策略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缺陷,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教材二年级教学案例为基础,探究解决方案,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师优化数学教学提供帮助.

(一)动态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对于小组划分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动态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定期更换学习小组划分方式,使学生与不同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给学生以新鲜感,始终维持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热情,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细化来说,教师可使用的合作学习小组划分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随机划分.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小组规模,以“抓阄”的方式随机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以36 名学生的班级为例,如学习小组规模为4 人一组,教师可制作写有数字1 ~9 的纸团,每个数字有四个小纸团,由学生随机抽取,纸团中数字一致的学生自动分为一组,这种分组方式适用于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探究活动.

第二,自主划分.教师在明确学习小组规模的基础上,可挑选学生作为小组组长,由组长逐一选择成员.为保障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使所有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可设置一定成员的选择范围,如学习成绩最好的小组组长,第一名成员需在学习成绩末尾十名的学生中选择;如每个学习小组男生和女生数量相差不超过2;不允许学生选择合作过的学生等.通过上述条件设置,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自主权的同时,提高了小组划分的合理性,这种分组方式适用于难度一般的学习任务探究活动.

第三,分层划分.教师可通过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生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等级,按照每个小组内不同等级学生平均分布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使各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水平相差无几,组内小组成员能力存在梯度,便于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会与性格不同的人相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这种分组方式适用于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探究活动.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习任务内容、课时安排,定期调整小组划分方法,定期更换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伙伴,引导学生实施差异化学习.在教师组建学习小组时,也要对组内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常情况下,组内成员包含四种不同身份,即组长、记录员、报告员、反对者.教师在确定组长人选时,除了关注上文提及的学习成绩外,也要对其能力进行考量,多让协调力、组织力、管理能力突出的学生担任组长.记录员则主要以组内活动成果记录以及决策分析为主,组内记录员应当是态度严谨且学习认真的学生,其更易全面、准确地展示组内的讨论结果.报告员则以善于表达、思维敏捷的学生为首选人员,教师若贸然选择了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做报告员,反而会扰乱秩序,延缓班级的学习进度.对于反对者,不主张由固定人员担任,因组内讨论中,很容易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组内任何成员都有权坚持个人的看法,并就讨论课题展开深层次分析.为了促成小组深度学习目标,教师也应当在排座上进行细化设计,比如可以选择三面围坐的排座方式,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完整地与讲台上的教师进行眼神交流,也能增加学生在学习场景中的舒适度.关于小组成员身份的设置,教师应当秉承着灵活分配的原则,依据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比如面对九组四人一组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时,每组中应细分为记录员、裁判员、报告员以及组长,在明确分工下,即可形成强有劲的合力,也能避免部分学生出现微弱的存在感与参与感,继而削弱学生的组内活动探讨兴趣.细致的小组结构分配设计,有助于辅助教师达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二)合理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对于学习任务布置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托于二年级小学生的直观思维,在学习任务布置中引入图片或视频,并创新学生的学习任务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的“表内乘法(一)”教学为例,某教师布置小组合作讲题任务,将数学课堂作为学生合作学习、展示成果的平台,高效构建“表内乘法(一)”部分的数学知识.细化来说,教师依据人教版教材内容,设置四个课时组织学生实施小组合作讲题,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多个图片,每个图片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以前三个图片为案例,以画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三种方式展示问题解答方法.例如,第一个图片描述的是火车车厢,共4 节,每节坐6个人,问题为小火车内有多少人.在画图方式中,一个大圆圈代表火车车厢,共4个,小圆圈代表旅客,每个大圆圈内有6个小圆圈,学生通过数小圆圈的数量,明确小火车内有24个人.在加法算式中,计算方法为6+6+6+6=24;在乘法算式中,计算方法为4×6=24.通过教师的案例展示,学生对乘法有了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教师将学生按照五人一组规格分组,每个小组自选一幅图片,按照教师讲解过程并围绕数学问题画图,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开展小组合作讲题.各个学习小组分别围绕图片开展分析,通过分工负责不同计算方式,再对比三种计算方式的便捷性、准确性,总结学习成果,安排代表逐一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讲题,学生可探究乘法和加法间的关系,深化对乘法的认识,为后续乘法口诀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课时:教师结合学生小组合作的讲题学习成果,在画图、加法计算、乘法计算的基础上,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画图、加法计算、乘法计算结果,总结乘法口诀,指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建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细化来说,教师创设的现实情境如下:某家超市售卖福娃礼盒,每个礼盒里有5个福娃,买一个礼盒有5个福娃,买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礼盒,分别有多少个福娃? 学生根据问题,逐一画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总结不同礼盒个数下福娃数量的计算规律,了解5 的乘法口诀,这样学生能将数学规律、图像表征及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高质量的学习.

第四课时:在学生掌握5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不同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讲题,既可巩固学生对5 的乘法口诀的认识,也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在布置上述合作学习任务时,教师也应当遵循以下两项基本原则:第一,丰富性.二年级小学生本身处于思维发育的重要时期,且对图片与影像的敏感度较强,此时教师应当避免单纯使用文字叙述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各种数学概念,长此以往,很容易削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应当依据数学课题为学生布置丰富的学习内容,如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图文演示法为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学生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持久保持探讨热情,并投入较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任务上,以此杜绝组内闲聊或敷衍讨论的情况出现.如在第四课时讲解中,教师可根据每个组别成员的整体学习能力,为其设置差异化探讨问题.如“乘法计算中的规律”“乘法计算快捷算法”.教师可以为学生出具带有规律的一些计算题目,而后在组内探讨中找寻答案.好比“15×15”“25×25”“15×5”等,经讨论,学生将得出“后两位始终为25 的结论”,以便学生在后续计算数学乘法题目时,能够验证答案的准确度.若某组相比较学习能力略差,教师可以降低课题难度,以“乘法规范计算步骤”等作为合作学习目标,必要时也可以给予其提示,以便在自己的引导下,尽快达成学习目标.第二,生动性.二年级学生的自律性相对较差,甚至某些学生会单凭个人的兴趣度确定是否学习课程知识.所以,教师应当适当增添小组课题的生动性,即为学生选择有趣的组内活动,由此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对乘法计算法则的记忆方式进行编创.学生可以通过“一只青蛙,一张嘴,四条腿”等充满趣味性的儿歌、小故事对乘法计算产生深刻的记忆力,并在听到计算题目后能够立即给出正确答案,自此培养数感能力.教师在学习任务布置中既要坚守“因材施教”的教学立场,又不能抛弃任何基础差的学生,也不能偏爱学习优异的学生,要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全体学生,这一点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标准,用于指引教师有方向性地设计小组学习任务.

(三)构建并完善小组评价体系

数学教师应构建并完善小组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小组评价表,明确小组评价内容与方向,指导学生实施深度、有效的小组评价,真实地反映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及存在的缺陷,以此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以上述“表内乘法(一)”教学为例,教师构建的小组评价体系涵盖如下内容:

第一,小组互评.教师根据小组合作讲题任务内容,设计小组互评表,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其他合作学习小组,评价内容包括小组代表是否准确描述任务成果、是否准确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是否全面展示小组的综合意见;小组成员是否主动协助代表人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是否表现出合作学习的热情、是否出现不恰当的行为并举例.

第二,成员互评.教师设计小组成员互评表,组织学生根据小组合作讲题任务完成过程与成果,评价小组成员.评价表以描述性内容为主,评价指标包括小组成员在学习任务完成方面的贡献、在任务探究时表达的内容、在其他成员讲述时的倾听状况、在完成分工任务时的表现等,学生根据每个项目的描述打分,并在备注中写下对小组成员的看法.

第三,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表与小组成员互评表内容相同,要求学生回顾自身表现,客观评价,并在备注中写下对自身学习的看法.

在上述评价体系中,教师设置清晰明确的评价问题,可协助二年级小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客观且全面地评价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及自身的学习成果,在评价过程中,了解其他小组及成员的学习优势,反思所在合作学习小组及自身的不足,起到反思、反馈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性评价,指导学生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不足,使学生总结经验、优化改进,提高学生小组的合作学习水平.在小组评价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参考性突出的综合评语,而非简单的以“好”或“不好”作为评价依据.教师要在不同评价方式下做好指导工作,促进课程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也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评语中明晰进步思路.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二年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小组划分、学习任务布置、小组评价三方面存在缺陷.小学数学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动态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合理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构建并完善小组评价体系,科学引导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各项作用,为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乘法成员评价
算乘法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