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探讨

2022-02-09 02:59苏建新张家港市云盘小学江苏张家港2156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劳动数学知识生活

◎苏建新 (张家港市云盘小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最近几年,有一些中小学生出现了铺张浪费、好吃懒做的不良现象,不懂得尊重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缺乏正确的劳动理念,社会实践活动经验少,动手能力差.学生出现这样不懂得尊重劳动成果的现象,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劳动教育的疏忽.现在生活质量提高,学校、教师、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教育都十分松懈,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劳动教育.当今时代,国家认识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教育改革,新课标要求教师将劳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应该深刻贯彻国家教育政策,重视劳动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渗透,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本身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也应该回归生活,而生活的本质就是劳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智慧和数学思维的延展性.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实现学校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促使学生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面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

加强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大学生的活动量,进而加强学生的体能;加强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美育;加强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成为勤劳的、乐于助人的、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才,从而提高德育效果;加强劳动教育,可以协调人的四肢,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创新,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倡“五育并举”,劳动教育的加强可以促进其他四育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实现教育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现状

1.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劳动教育渗透太少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开始发育,智力发育也逐步趋向成熟,已经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渗透太少.传统的教学理念一时难以转变,大多数教师还是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追求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追求数学成绩的提高,忽略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忽略了劳动教育的渗透.例如,在学习亿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往往注重数字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个位、十位……亿”,很少将这些数字与劳动教育联系在一起.如果在学习这些数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一些劳动中的成果、成本,就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劳动的荣誉和辛苦.

2.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劳动实践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开始逐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是小学数学教育中依旧缺乏劳动实践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提及一些让学生去进行的劳动实践,但是往往会忽视落实和监督的责任,学生们都不用心去做,没有认识到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商品的单价、总价、数量时,教师布置了实践作业,让学生去超市替父母买菜,并且记录购买菜的单价、数量、总价,很多学生只是听一听,没有认真地去帮助父母买菜或者其他的商品,回到家中照旧写一写纸上的作业,第二天就正常上课了,没有人重视这种教师特意安排的劳动实践作业.

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与劳动教育脱轨

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数学知识和劳动教育分离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劳动教育的渗入,导致数学知识和劳动教育脱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对劳动实践十分怠慢.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论认识,并没有渗透劳动教育,导致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感到十分无趣和难懂.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1.加强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理念

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担负起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将劳动教育融入数学知识中,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其可以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劳动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教育改革政策,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肩负着很大的压力,有学校业绩的考核,有家长的监督,还有同事之间的对比.这些压力似乎都来源于学生的成绩,只要班上学生的成绩好,就说明教师很优秀.因此,教师无法专注地在课堂上渗透劳动教育,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如何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拿到好的成绩上.

为了改变教师的这一教育理念,学校、家长、教师要共同努力.学校要经常给教师进行培训,强化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识,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当成评判教师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使其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学校还可以经常举办教师研讨会,组织教师相互听课,集思广益,加强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家长同样不能够用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评判教师,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要一味地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而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积极支持教师工作,和教师一起教育学生发扬劳动精神,让学生形成爱思考、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领者,是学生的榜样,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断学习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将其落实到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全面人才.

2.加强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数学起源于生活,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起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渗透数学文化,这样会大大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探索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数学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审美素养,使学生了解人文历史,拓宽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大量渗透“圆”的数学文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讲述南北朝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以及圆周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然后在课下,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关于圆的一些数学文化,比如古希腊求圆的方法、非常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在这些历史故事中,让学生理解数学家的伟大以及数学知识对实际生活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和劳动的热情.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追求、对劳动创造美的感悟,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圆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来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教师展示的图片以外,还有哪些事物的图形是圆.圆的运用十分广泛,在建筑中,有一些塔的形状是圆的;在生活中,汽车的方向盘是圆的;在自然界中,花的花盘是圆的;等等.那么,人们为什么把这些事物设计成圆的呢? 同学们回到家以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做不同圆形的图案,画一画不同圆形组成的美丽图案,然后大家一起分享,感受一下圆的美丽.以此为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结合所教的数学知识点,不断地延伸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

3.在课堂上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渗透劳动教育.例如,在数学广角中的“烙饼问题”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学问题,也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是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放一放,在实践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几张饼和电饼铛的图片,让学生在桌子上自己进行实际模拟,然后找到不同烙饼方法需要的时间,从而选出最佳的烙饼方法.这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认识到解决问题是有多种方法的,而且有一种是最佳的解决方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可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并且帮助妈妈完成工作.

除此以外,教师借助“烙饼问题”还可以延伸更多的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比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个烤箱,烤一个地瓜需要12 分钟,一次可以烤5个地瓜,如果小明想要烤10个地瓜,需要多长时间呢? 如果小明想要烤20个地瓜,又需要多长时间呢? 教师可以多提出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联系到劳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再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到窗帘的图案设计、衣服的图案设计、床单的图案设计、车轮的图形设计、桌子和沙发的图案设计等,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几何图形的运用,包括一些对称、平移等知识点.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生活,在劳动中,人类文明才有了进步.数学中无处不渗透着劳动创造的美学,教师应该将劳动创造的美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将美育和劳动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可以在书本和实际生活中畅游,发现美,并且动手创造美.

4.加强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

新课标把劳动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不能忽视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把学生的劳动教育落实到实践当中,多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辛苦、荣誉、快乐、价值.在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劳动实践活动中.

例如,学校组织“大扫除”劳动实践活动,一个班级里面有40个同学、40 张书桌,每个班要负责把每个书桌擦干净,擦教室的四扇窗户,给校园内的一片绿化带拔草.一个同学擦一张桌子大概需要10 分钟,一个同学擦一扇窗户大概需要15 分钟,10个同学将绿化带的草全部拔完需要半个小时.同学们可以自主统筹安排时间,自主进行分工,把每个区域打扫卫生的人数和时间做一个详细的安排,并且尽可能做一个最佳的安排.这样一来,学生就彻底成为这次劳动的主体,他们可以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人数和时间的安排.在整个活动的策划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合作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有了一个真切的劳动体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再如,在春天,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在植树区域中,每两棵树间隔两米,让同学们自己算一算面积大概为40 000 平方米的绿化带中能够种植多少棵树,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实践和理论的差距与融合.在植树的过程中,用三根小木桩顶住树木,不让小树被风刮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三根小木桩,而不是两根或者四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三角形的性质与其在实际中的运用.教师在劳动实践中渗透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对劳动更加感兴趣,更加愿意在劳动和学习中探索.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劳动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发育特点,结合教学中的数学知识,多方面地渗透劳动教育.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每时每刻都需要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从小学就开始注重劳动教育,对将来国家的建设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反之,教师若忽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学生则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难以成为具有优良品德的勤劳人才,在步入实际生活后,将无法适应社会,产生消极情绪,最后甚至会堕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劳动教育的渗透,这关乎学生和国家的未来.

猜你喜欢
劳动数学知识生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