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宏
(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江苏昆山 215300)
在应试教育时期,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得不到重视,而且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都比较陈旧、单一,主要过程就是简单的理论讲解加自由锻炼,这就导致学生的体育素质难以得到系统、科学的培养。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今天,小学体育教学也在呼唤着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教育理论,以此帮助教师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而陶行知体育教育理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武器。陶行知体育教育理论是陶行知老先生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陶行知老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在为我国教育事业奔波,甚至在生命最后时刻还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授课,同时,他的一生都在积极探究科学高效的教育理论,最为出名的是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理论,这些教学理论对高质量的学科教学具有重要价值,甚至在教育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陶行知教育理论不仅对文化学科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对体育学科也具有关键作用,陶行知老先生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创立了一套科学的体育教学理论,例如,健康第一、体育终身教育、生活体育等。为更好地阐述这些理论,现分别进行介绍:
①健康第一教学理论,这一理论被陶行知老先生认为是体育教学的第一原则,也就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学生跑多快、跳多高、扔多远,而是为了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能实现心理健康。这也就要求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所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体育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能被学生有效驾驭,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室外体育活动,也要适当开展必要的室内理论讲解,以此推动学生更全面地成长。
②生活体育,陶行知老先生认为生活才是体育的源泉,任何体育教学知识都是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感悟与提炼,老先生甚至认为体育运动与农民种庄稼具有密切联系。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多开展生活化教学。老先生详细剖析了生活与体育教育的关系,一方面是生活决定体育教育,另一方面体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焕发力量而真正有生命力,并且最终通过体育学习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丰富健康文化生活,以此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③终身体育,陶行知老先生指出体育教学不在一时,而是应该贯穿学生的一生,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标,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让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与工作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个体身心终身都能得到发展与成长。学校体育是形成终生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基础,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归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比较盲目,甚至在很多时候小学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定位成紧张文化课学习的放松时间,也因此体育课难以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但是在陶行知体育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变得清晰和明确起来,也就是体育教学主要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同时,也能实现学生心理健康,还能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也在倒逼着小学体育教师要加强备课,科学设计教学计划。
小学体育教学不同于职业体育锻炼,前者更侧重于学生在生活中锻炼,在锻炼中享受生活,而后者更侧重于成绩的提高,争取获得更多的奖牌。所以,在陶行知体育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开展生活化教学,将学生的生活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体育锻炼中纠正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在生活中开展合适的体育学习,这对学生健康生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的学习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许多国家在制订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体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而且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位置。在过去,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的时候,习惯于以“数据”作为评价的唯一手段,诸如跑步用时多长、铅球扔多远、篮球能投进多少等,以此来判断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但是在陶行知体育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终身体育成为教学的主要评价手段,也就是体育教师在评价教学活动的时候,“数据”仅仅是评价的指标之一,更多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体育运动热情、团队合作认识等更远、更深地要求纳入体育评价中,从而构建一个更科学、更长远的评价体系,并能借助这一体系促进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学生不能采取按住鸡头强迫鸡吃米的模式,这会使得鸡拼命挣脱,具体到小学体育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迫学生锻炼,不会获得学生的好感,反而对体育锻炼产生抵触心理,这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的培养极度不利。所以,根据行知体育教育理论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人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自主锻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积极参与,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勤于运动的习惯,就能将运动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长跑训练的时候,不能过分强调速度、冲刺,而是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对于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制订更高的标准,以此激发这部分学生的运动热情。而对于运动基础不强的学生,可以制订一个要求稍微低的标准,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只需要到达终点即可,只要尽到自己最大努力即可,从而避免打击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教师及同伴的鼓励下爱上跑步,这对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营造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选取贴近生活主题的音乐和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促使学生主动学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只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动机需要,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情。了解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并根据此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开阔,学生就能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堂便可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小学体育教学不能“纸上谈兵”,也不能“坐井观天”,而是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教学,也就是体育教师教学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教学项目。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就像种田,要在田间地头教,也要在田间地头学,具体到体育教学,也需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多践行、多感悟、多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补齐,从而实现体育运动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对于投篮教学,即使教师反复演示、反复播放比赛视频、反复讲解理论知识,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投篮的时候依然“找不到北”。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借助“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一边观看教师示范、一边练习,在实践中及时学习投篮技巧,并且能根据教师的示范动作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及时纠正,实现投篮技能的有效培养。
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体育教育理念中,不仅要求学生实现思维的发展、手脑的结合,也要求学生能够解放天性,感受到运动中的乐趣。同时,在教学做合一理论中,还需要及时开展多样化的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审视自己的体育运动过程与目标,从而能及时学习到标准的体育运动技能,实现体育运动素养的有效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多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健康饮食、饭后运动、健康睡眠、健康锻炼等,这些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将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可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体育教学融合起来,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生活更好地理解体育运动专业知识,更快地提高运动本领,另一方面将体育运动引入学生生活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运动,并且能意识到哪些行为是健康的,哪些行为是不健康的,以此实现更好、更积极地生活。
例如,教师在开展户外健身器材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到公园的健身小广场,感受一下人们是如何运动的,如何合理利用健身器材。尤其是看到老年人也能积极进行运动,让学生明白运动要持之以恒,不在乎多激烈,但是方法一定要正确,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效运用各种生活化的运动器材。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远比教师专业教学对于学生锻炼意识的培养高效得多。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如何坚持健康的行为,如何通过健康行为彰显自己良好的身心素质。
在生活化小学体育教学情境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境匹配度,主要是指教师构建的情境应当与实际的教学内容保持一致;二是情境营造的方式,较为常用的包括生活游戏、生活互动等。无论体育场地如何,学生情况怎样,一线的体育教师,新课程目标一定要吃透,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节课,有效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小场地上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同时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想出更多的办法,使新课程目标顺利完成。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应以它特有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规律和教育效果,发挥其育人的特殊作用。健康的体魄将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打下物质基础,而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具备的体育能力,也会成为今后人生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教学指导理论显得更为重要与必要,而陶行知体育教育理论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陶行知体育教育理论范畴非常广泛,但是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三点,分别是终身体育、生活体育、健康第一,而这三点对小学体育高质量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陶行知体育教育理论要想发挥好作用,还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积极运用、灵活实施,尤其是要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善用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创设生活化情境来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从而不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小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