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党校党建工作策略分析

2022-02-09 00:45张碧玉
科学咨询 2022年14期
关键词:姓党党校基层

张碧玉

(中共东台市委党校,江苏东台 224200)

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单位,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层党校在党建工作中必须紧跟大势节奏,充分融合信息化技术与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改革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模式,确保党建工作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时代下基层党校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党校姓党”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层党校开展党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尤其要深入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一原则所做出的重要论述,充分理解其中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现实针对性。

第一,“党校姓党”是对全党保持凝心聚力,集中统一的深切考虑。在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党的集中统一、上下一致成为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因此需要时刻坚持“党校姓党”的基本原则,时刻保党在党校党建工作当中的权威性。

第二,党校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校姓党是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党校及其办学治校的相关工作与党的事业联系高度紧密、直接关联,其教学内容也与党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如果党校不能严格做到对党忠诚,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根基性的动摇。党校各项工作的核心都在于党,与党之间的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因此党校姓党的基本原则在党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坚持和实施意义。

第三,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的提出,也是针对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做出的指示。一些党校在办学治校工作实践中因为没有坚持党校姓党原则而出现偏差、错误的情况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旗帜意识不足,在教学安排上不能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地位;责任意识不足,在履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这一重要职能上没有尽职尽责;大局意识不足,在科研工作上没有围绕和服从于党委决策、政府决策来进行;校风建设不足,在从严治校方面尚有欠缺,不能以良好的校风氛围来激发党校的独特优势和影响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要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强化党校工作实施效果。

二、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党校党建工作的现存问题

(一)信息化水平低下,党建形式停留于传统

目前,虽然基层党校已经普遍地在工作中引入了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然而整体来看,其工作形式仍然趋于传统化。这主要体现在党建工作的管理系统更新滞后,党建开展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工具等方面。因此,许多基层党校实际上在党建工作仍然面临着宣传教育单向性浓厚,对基层党员情况的跟踪掌握程度不足等问题。

此外,一些基层党校在上级指导监督下虽然采取了一定措施,努力尝试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改革,但受限于各种条件欠缺和不利因素,最终还是未能深入贯彻,导致信息化党建停留于形式。这不仅未能提高其党建工作的效率,反而成为了影响各项工作开展的“负担”,与相关改革的初衷彻底背道而驰。

(二)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基层党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有赖于相应的优秀人才队伍和业务能力。但现实来看,许多基层党校在师资力量上是面临窘境的。一方面,基层党校迫切需要而又十分缺乏党性觉悟高、知识理论掌握扎实、同时又能娴熟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秀教师。许多教师对新兴的信息技术了解不够全面,无法在教学过程中熟练地运用新技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基础党校受限于自身条件、经费等问题,又难以有效引入所需的这方面人才。因此,人力资源的问题成为了基层党校党建工作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取得与时俱进发展的一大掣肘。

除了教师,为党建工作相关信息化系统提供技术后勤支持的专业人才在一些基层党校中也显得十分匮乏。相较于上文提到的那种具有复合型人才特征的教师而言,这类专业技术人员较好引进,但受限于工资预算、岗位编制等因素,实际上在基层党校中这种“信息化专业技工”的配备率仍是不足的。

(三)创新意识不足,对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层党校的党建工作改革,绝不仅仅只是在工作中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手段那么简单,更关键的还在于党建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的更新变革。当前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激烈性被信息化的传媒格局显著增强,尤其是网络舆论阵地显得十分关键。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阵地。这些性质、地位以及作用,决定了党校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前沿阵地”。然而一些基层党校的党建工作人员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并不够准确和深刻,虽然在工作中使用了一些信息化手段,但呈现出的工作节奏、工作指向、工作重心仍是趋于传统模式的。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舆论传播手段仍然不够了解,仅仅使用互联网手段进行教学,而未使用互联网手段进行意识形态深化传播,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过于片面。这种对意识形态阵地积极性的欠缺,极其不利于确保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及党对思想宣传工作的领导权。

三、信息化背景下优化基层党校党建工作的主要路径

(一)以教学为中心,重视信息化党建工作体系的建设

第一,基层党校必须牢固树立整体意识、大局意识,结合本校工作实际情况,立足长远发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党建工作信息化发展整体规划,保证党建工作可以符合党校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的发展方向,提高党建工作与党校教学的契合度。而在具体的规划内容上,则主要关注日常党性教育、党课教学、党员管理、党校科研等方面。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满足党校学员的现实需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虽然绝非一些人所谓的“枯燥无味”、如同“空中楼阁”,但如果教学模式仍然止步于传统的话,经典著作的教学内容对于学员而言,势必会显得空洞而难以掌握。目前,一些党校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方面存在诸多信息化改革的现实需求。例如,课堂上以单方面的“满堂灌”讲授教学为主,且授课还存在一定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情形,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也较为形式单一,对多媒体的运用水平不足,导致学员难以真正掌握经典著作的深刻内涵;或不通过网络找准时事热点,没有形成良好问题导向,对党员、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社会现实问题缺乏关注,对学员提出的实践问题、疑惑也解释不清。对此就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马克思主义内容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视频、音乐等形式对马克思主义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辅以理论知识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借助信息化的宣传理念和手段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

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虽然在根本上取决于意识形态内容的正确与否,但相关的传播理念、手段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与时俱进,也深刻地影响着主流声音“够不够洪亮”和“够不够好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庞大复杂且很有深度的思想理论体系,相比之下敌对势力输入的一些如“新自由主义”“人权宪政”“极端环保主义”等精心包装的“普世价值”往往借助碎片化的内容、偏激化的表述显得更具蛊惑力。这就更加要求基层党校要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大趋势,努力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理念和手段,在党建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深邃的经典理论以“接地气”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大道理”通过“家常话”表达,巧妙利用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的信息化形式来呈现主流声音。

信息化时代的传媒格局下,党校搭建和维护好旗帜鲜明的自媒体平台不仅能形成一个坚实的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同时还有利于“主动出击”。对网络上的谣言、谬论等予以澄清或批判,在助力本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能为减少、遏制社会上错误意识形态内容对群众的威胁贡献一定的力量,起到延伸话语权掌控广度的重要作用。

在党校自我搭建的自媒体平台上,主流意识形态能够以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的形式坚定发声。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向广大党员、群众普及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先进成果等内容,以此构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声音的引领力。

(三)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现实问题的研究能力

一套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最终总是要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并受社会实践所检验的。党校的教职员工以及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来自社会各界,他们在自己所处的领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问题数量大且种类多,使得党校必然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各类问题的“集散地”。因此基层党校是党建的重要使命之一,正是加强对党情、国情、政情、社情、舆情等现实领域的研究,并通过这些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让主流意识形态对一系列现实问题、矛盾更具备解释力。在党的理论问题和党建工作事务问题研究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要勇于回答、敢于论证,又要时刻注意维护原则和底线,决不能为了“研究回答问题”而举错了旗、迷失了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层党校应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手段,形成宽广的研究视野范围,同时推动研究成果的更有效传播和现实利用。

(四)创新运用信息化技术成果夯实党建工作成效

第一,提高基层党校网站建设水平。基层党校应学会使用信息化网络技术这一有力“武器”,在这一阵地上大力宣传党的理念、方针、政策,将最新知识内容、理论研究成果、党建工作资讯、党员优秀事迹等内容充分传递出去。

第二,推进党务工作的信息化、电子化。为此,必须科学规划出必要的经费预选和编制安排,同时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支持,构建良好高效的党务工作平台系统,实现与各层级党校之间加强交流、共享党建工作信息资源等目的。

第三,努力开发和建设网络党课教学模式。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在校党课教育早已不能满足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党的理论知识教育、提高党性修养等现实需求。基层党校在这种全新的形势下应拿出更主动的姿态,积极为党员干部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建设网络党校,拓宽党员干部开展学习的渠道。例如,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授课结合的形式,使党校教学工作更加灵活便捷,进而提高党的校教学水平。同时,此举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之间开展各类积极有益的线上交流探讨。

第四,探索开发党建工作的相关手机APP。信息化时代下,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为党建工作信息资源的高效传播形成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以手机APP形式构建的基层党校党建工作“掌上平台”不仅有利于其运转流畅性的提高,同时也能起到促进干群交流、扩大党校意识形态工作辐射范围的良好作用。例如,可在这类手机APP上定期开设内容精要,时长为30分钟以内的“在线微党课”,促进基层党员群体形成日常学习、随时学习的良好常态。

第五,打造党建微平台。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形式,实现各级党校党委之间的信息、意见交流交互和工作指导监督。例如,可在党建微平台上经常性地发布一些基层平凡党员的不平凡工作事迹,以小见大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认识、赞扬和学习他们。这不仅有利于宣传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行为,同时也有利于更多的基础党员踊跃参与学习、研讨和互助。此举是形成党建工作信息反馈渠道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基层党校更好地接收来自社会各界群众尤其是民主党派人士关于党建工作的声音和意见,进而为党建工作的优化改善起到“兼听则明”的良好作用。

四、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层党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决定了其不能停留于过去的传统形式,而必须积极主动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新技术成果带来的全新机遇。要深入、客观地把握党建工作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不足,教学缺乏改造力和影响力,科研同社会实际问题不接轨,党员干部管理效果不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并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工作模式将其有效化解。基层党校只有实现了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改革,才能更好落实“党校姓党”的重要原则、更有效发挥自身的意识形态阵地优势。

猜你喜欢
姓党党校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践行“四向四做” 打造“党报姓党”的新闻铁军
树立党的意识和坚持“党员姓党”
党报“姓党”的现实应有担当
走基层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中共中央党校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1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刘云山强调:坚持党校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