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显冬
(深圳市海湾中学,广东深圳 518102)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之外,对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健康积极人格的塑造同样重要。美术课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美术线下教学活动一直在稳步开展,而线上教学的发展又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网络发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日趋紧密,线上教学从小范围的体验到广泛运用于日常教学,转变非常迅速,在义务教育阶段,线上教学在一些特定环境情形下已经日常化,同时,线上教育也并非是线下教育的逐步进化,因为同时线下教学也一直存在。近期各地的学校都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相应的线上教学安排,美术学科也不例外。自开展线上教学以来,初中美术的网课在摸索中前行,在探究中创新,现从以下几个层面对初中美术线上教学的应用加以探析。
从课堂教学的传统载体来看,线上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当前,全球化拉近了一切的距离,人们对于各种知识、信息的获得轻而易举,在纷繁复杂的知识经济时代不进则退,要保持方向与前行的动力,创新是必然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前浪、后浪”的传承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创新始终是学习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在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努力中,教育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基础教育中的美术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可以说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创造性体现出来的。
线上教学在近年来越来越普及,在各学科中均有运用,在特定时期更体现出了其优势。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与同学段其他学科比较而言,学科自由度相对宽松,学生的个性特征更易于在美术作品中展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动精神,促进其创造力的发挥,从而形成创造意识。中学生思维活跃,在从儿童到少年的转变过程中,求知欲与表现欲强,渴望更多的个性展示与认同。线上美术教学活动通过媒介技术,教与学依然可以在第一时间相互影响、实时反馈,通过拍摄、传输,学生的作品在第一时间展示给本班、年级,让教学实时反馈更便捷,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展现。教师力求多角度创新,让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了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过程和方法中感受艺术的独特价值,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课堂练习和情感体验。
例如,笔者在近期的线上教学时,将岭南班初一美术下册《美术在你身边》课程进行延伸创新,设计了《为实物添加想象的翅膀》一课。考虑到学生因居家学习出门少,部分同学美术用具少的情况,于是在教学设计中,发动同学从身边的普通物品中寻找创作灵感,在平凡到过目即忘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发现艺术的火花,激起思维的碰撞。通过引导,学生将三维的实物与二维的绘画相结合,根据其外形本身的特点,创造出妙趣横生的实物添画,体会创作的幽默感和艺术感。一方面让悠长寒假未拿起画笔的学生对动笔少了排斥,另一方面也启发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观察和联想,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和造型能力。
近年来,微课已经成为初中教学创新活动的一种新潮流,但微课教学并不完全等同于线上教学,微课教学只是线上教学的一种形式。微课让教学活动模块化、细微化或者小视频化,微课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争议中逐步发展。
美术线上教学活动则是对微课的整合,通过整合,一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效率。因为线上教学的时间相对于平时课堂来说有所精简,因此对于教学设计的环节,教师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把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认知情况等概括而深入地整合,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宏观调控课堂架构。例如,岭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的世界遗产之旅单元,中国和外国的世界遗产浩如烟海,而且绝大部分学生都没去实地体验过,如何让学生在领略世界遗产风采的同时又能从审美角度描述其美感特征,感受其普世价值,这就需要美术老师在更精简的时间内设计教学环节,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是有利于知识和视野的拓展。美术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在教学时需要大量图文资料,视觉的感受需要一定量的图像加以阐释才能形成印象,培养出美的感受。线上教学由于依附于网络平台操作,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教师在准备、整理教学资料的时候,会更加注重资料的知识性与时效性。在网络普及化的环境下,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比以往也多了很多,这样一方面让教师对教学资料的准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为极有可能教师认为的“新、奇、酷”却是学生早就见怪不怪的了,因此教师也必须要保持对新事物的灵敏度;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查找思考,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知识水平,提高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
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对审美、艺术的终生兴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小学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他们正处于叛逆期,极渴望获得认同,却往往又不屑一顾,他们思维活跃却又由于学业压力不能尽情释放。在常规课堂教学时,很多艺术教师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学生喜欢唱歌却对音乐课没有兴趣,喜欢画画却不喜欢上美术课?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例如在线调查问卷、实时统计、投屏、连麦、互动点赞等常与常规课堂迥异的方式,让师生的互动交流变得更加多样化。这是一种既虚拟又身临其境的参与感,而这也是网络时代的特征之一,可以说这也体现了一种形式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更符合年轻人对交流、对审美的追求和认同。以年级网络大课堂线上教学为例,几百人的大课,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在线讨论,这种讨论可以第一时间精准地@某个人、某句话、某张图片,与传统课堂相比,这是既新奇又精确的,同时提高了所有线上听课学生的参与度,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探知,正是通过不拘一格的各种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得以实现的。
美术是一门人文学科,美术不仅反映现实美,创造艺术美,创造审美对象。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对艺术家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是文化环境带给艺术家的创作趋势。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必不可少的,线上教学亦如是。
我国早在1988年的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提出了“审美素养”一词,在2000年,大纲中“美术文化素养”一词开始出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了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要求。从全球范围来看,在美术课程中强调文化的影响力开启了美术课程的新视野,深刻地影响了美术课程的发展,并成为美术教育的国际趋势。因此,在美术线上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其广泛性与必要性。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文化知识的丰富,加上处于易冲动和叛逆的青春期,他们已经变成对新事物和流行文化最为敏感的群体。新时期的初中美术教育除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外,也是文化素养提升的一种形式。在这个知识、信息的获得过剩的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文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教师、家长加以引导,美术线上教学也可发挥相应的作用。
例如,从印象派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现代艺术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主义、流派不胜枚举,教材对现代艺术的文化环境介绍较少,学生往往也只能了解一两位艺术家代表和一两幅代表作,对其艺术创作的背景、创作过程、作品内涵意义等知之甚少,只能简单地知道这个名词,对其带给艺术史、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无从理解,这样的人文缺失是学生相关文化素养欠缺的一种体现。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课件图文声像结合的形式,把印象派诞生的背景和发展更有趣地展示出来。通过让学生了解与讨论,感受印象主义艺术的独特魅力,体会、思考其艺术风格影响至今长盛不衰的原因,而不是仅仅只知道梵高和他的《向日葵》。梵高、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绕不开的两位大家,相对于梵高的传奇身世,毕加索对学生来说,是熟悉却又更加陌生的一个名字,通过梳理资料,在线讲授要点、展示代表作、实时讨论,反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性,学生对于毕加索的理解不再那么飘渺虚无,师生的互动在线上教学相应工具、软件的辅助下,比普通课堂更加便捷。现代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在全球化思潮下百家争鸣与个性彰显的历史,也是最难理解的文化现象,而借助线上教学,把教学资料加以整合,学生对于现代艺术的理解就容易了许多,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文化素养也得以慢慢提升。
穆勒说,此刻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线上教学并不完美,也不能取代线下教学,线上教学也并不仅仅是线下教学的补充,二者都将长期存在。同样,我们不能忽视线上教学的困难与局限性。对初中美术来说,线上教学困难的一方面是由于师生认知的不同,而造成对于艺术作品理解的差异化。这令人联想到当前很多人对于美术作品的优秀与否的评判标准,还是停留在画得像不像的阶段,这是审美教育和艺术素养匮乏带来的单一认知。很多学生在欣赏拉斐尔与莫奈的画作时,往往难用美术语言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较难从审美角度描述他们各自作品的美感特征。学生还难以体会到所有伟大艺术家所具备的,通过独特的方式传递普遍理念和情感的能力。
困难的另一方面是信息时代,学生好奇心与观察力的碎片化。千禧年后出生的一代,因为物质与文化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很多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变得被动,因为网络文化的发达,任何困难都希望能在网络上解决,因此对于网络的依赖已经形成习惯。“见怪不怪”“处变不惊”也让一些学生少了求知探索的动力。同时,当前消费文化和娱乐精神盛行,学生对精神愉悦的追求,往往寄托在流行偶像和影视产品上,从年轻人对抖音和哔哩哔哩网站的热衷可见一斑。
如何引导学生追求更加具有普世意义和更具高尚内涵的文化,对美术教师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美术线上教学也有其他局限性,例如设备的差别很影响学习体验的效果,特别是艺术作品高清与否非常影响观感体验。另外,因为远程教学自主学习的特性,很多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需要其自身的坚持和家长的监督。此外,美术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水平、整合技巧、学习能力等都会对线上教学有相应的影响,如何在教学中化解这些难题,需要美术教师群策群力、深入探讨,也是群体努力的方向。
线上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初中美术线上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认识到线上教学的困难和局限性。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线下教学的管理经验和环境参与感、氛围认同感是线上教学无法取代的,线上教学的沉浸式学习方式、网络整合能力、新型互动体验也是对线下教学的一种补充。
线上教学既是一种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理念。理念的巨大力量在于,一旦出现就再也不会消失。作为中学一线美术教师,在网络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不断完善,终身学习,努力对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进行反思与调整,与时俱进,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