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莎莎,毕永福
(1.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2.塔里木大学团委,新疆阿拉尔 843300)
2019年8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202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但还是存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不足、实效性不高、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全方位、系统化地构建出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重大。
理论依据相一致。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都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实践论为理论依据,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源泉和基础”[1]。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共同性都在于通过实践,引导大学生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社会情感、精神意志。理论层面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为主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本任务相统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都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增长才干。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书本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实践中壮筋骨,长本领。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形式内容相兼容。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兼容性,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还是以影片赏析、模拟教学、拍摄微视频、撰写调研报告等课堂实践和校内实践的方式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是以开展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和校园实践的方式开展,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相似性和兼容性。
实践载体共享性。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实践形式和内容上虽然丰富多彩,但在载体、平台、资源上具有共享性。都可以通过理论宣讲、法制宣传等语言类实践教学开展思政实践,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寻访老军垦等思想教育类实践教学开展实践,还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公益项目等志愿服务类开展实践教学。
对T大学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中,949个样本中,在调研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愿程度上,60.6%的大学生非常乐意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35.5%的一般乐意,仅有2.9%的不愿意参加。在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意义认识上,85.8%的人认为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82.8%的受访者表示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78%的人认为增长了知识、扩大了眼界,75.8%的人表示能提高实践能力。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在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学的背景下,大学生对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愿程度较高,基于实践提升自己能力的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目前,T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安排上,由思政系主导安排,主要以拍摄小视频、影视赏析、课堂辩论、调查研究等作为实践内容,有些项目参与程度较高,但实践性不强。例如,影片赏析,大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撰写心得体会便能完成实践教学环节。有的实践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高,但对参与者基本要求较高,参与人数较少,例如,模拟教学。另外,学校专职思政课老师人数有限,针对学生多样化的实践选择,仅靠思政系老师来安排和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丰富的实践需求。
调研大学生最期望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上,54.7%的受访者选择影片赏析,52.4%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寒暑假“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49.6%选择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项目,42.9%选择参观博物馆等观光实践,学生模拟教学、主题演讲、知识竞赛、调查研究则为34.9%,36.1%,33.8%和25%。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开展、考核等是由思政系老师主导,开展的实践往往能够结合课堂某个理论或者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实践。调研表明,学生更愿意参加校外的、参与感较强、对实践者本身能力素质要求不高的实践活动。但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以课堂实践、校园实践为主,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实践效果不是太好。
按照教育部提高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比重要求,本专科学校分别从思政课总学分中划出2学分和1学分开展实践教学。目前,T大学已按照要求,设置了2个学分的思政课实践学分,但还并未系统设置思政课实践这门课程。在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时占思政课比例时,有14.9%的受访者认为占比10%较为合适,30.6%的人认为占比20%比较合适,35.3%的人认为占比30%比较合适。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更愿意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时占比调高,但实际情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目前还只是思政课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任课老师还没有从课程的高度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而是以思政课实践活动的认识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和业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由校团委来牵头组织,主要包含暑期“三下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内容。在调研中,68%的受访者非常乐意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28.7%的表示乐意。但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存在部分实践活动主题性不强,理论性不强,在社会实践的内容设计上,没有按照课程化进行建设,学生参与实践只是以参加活动的心态在实践,部分还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
在T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由思政系教师主导完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由团委牵头开展。思政课实践在教学安排上,有专门的经费保障,有教学大纲,有思政课老师指导,但场地和基地建设上往往存在不足。大学生社会实践每年也有专门的经费支持、指导教师、实践基地,但总体经费有限不能保障到更多学生的参与。思政系主导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团委主导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设计、资源平台、经费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都是各干各的,两者之间协同不足成为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
在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中,58.7%的受访者是通过提交心得体会,57.6%的人是通过提交结课论文,48.2%的人是通过提交调查报告,40.3%的人是通过课堂汇报的形式来完成实践的考核。还有37.7%是通过回答课堂问题,35.4%是通过出勤情况来考核认定。在考核不合理原因调查发现,61.7%的人认为考核方式单一、38.3%的人认为忽视了考核过程,考核标准不规范。34%的人认为忽视了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考核评价机制是实践育人过程、结果应用的关键,是一个指挥棒。当前,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都存在重过程,轻结果,重成果,轻总结的情况。有些实践只是注重拍照宣传,形式大于内容。实践结束后总结、归纳、分析、提升不够,不能再将实践的认知反哺到理论中。
实践教学因其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在内容上包含社会实践活动。因为是实践教学,其具有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以实践教学绝不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也不是其附属品,而是真正的一门课程。高校应树立“三全育人”观念,积极构建各部门、各单位、各学院纵横联合的一体化育人体系。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大格局”为主线,从学校和学院两个维度发力,各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统筹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大育人阵地,多措并举,加强制度保障。教务处等教学单位应按照课程化建设设置“思政实践课”,将思政课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从大思政的高度来科学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思政课实践教学按照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社会实践、网络虚拟实践等不同形式,统筹考虑和设计思想政治引领类、社会服务宣传类、个人能力素质提升类等,按照大一至大三不同阶段特点,分时间、分层次地开展实践教学。
统筹考虑课上课下、网上网下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在实践内容上,以课程化、项目化为目标,设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讲课大赛、模拟教学、课堂辩论、情景剧等课堂实践;设置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经典诵读比赛等校内实践;设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普通话支教、关爱留守儿童等校外实践。在校外实践内容上,T大学探索出8+N为主的实践内容。8是指实践育人的八项工程,即思想引领铸魂工程、红色基因寻根工程、民族团结融情工程、志愿公益暖心工程、教育帮扶花朵工程、爱老敬老夕阳工程、科技支农惠农工程、绿水青山环保工程;N代表专项实践内容,即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教育、青年筑梦红色之旅等专项实践内容。有效利用网络载体,发挥“第四课堂”“云”思政作用,设置重走长征路、祭奠英烈等云实践。构建设置成学生可选择、多样化的课程,引导更多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提高育人实效。在实践组织方式上,学生可以在教学年内,任意选择实践模块,参加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等团队式实践和个人自主实践,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达到育人目标。
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辅导员、团委、学工老师,专业课老师为补充,建立专业课教师+思政工作教师双师型的实践育人师资队伍。选聘本地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军队、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为校外实践导师,在跟班学习,定岗实习等给予指导。要将教师指导开展实践纳入工作量,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列入教师职称评定条件。
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成立思政课实践中心,将思政系、团委、学工、教务处等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部门统筹起来,结合各自现有实践项目,按照“课程设置+社会实践”的模式,在经费、指导教师、实践基地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育人合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因为其具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成果表现形式等,考核方式也变得尤为重要。完善制度保障,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体现在第二课堂成绩单中。设置多样化的考核指标,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微视频等成果和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程度、团队贡献度、实践时间等进行结合,既考察理论成果,又考察思想认识。同时要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既要重视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的质量,又要注重在实践中个人的收获变化、参与程度、团队协作、贡献程度等。在实践结束后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分享、提升,选树一些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召开各种层面的分享会、宣讲会、报告会,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