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做好广播民生新闻报道的思考

2022-02-09 00:31
新闻传播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新闻报道民生

张 锋

(濮阳市广播电视台 河南 457000)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的惠及民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让新闻节目充分接地气,讲述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民生新闻应运而生,一经推出,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也成为新闻报道中最为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个新闻种类。具体而言,民生新闻是以百姓生活、百姓利益为具体的关心关注对象,其新闻报道的目的,也主要在于帮助老百姓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揪心事烦心事,以及解答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问题。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伴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闻样式,它的产生与发展代表着新闻自身发展的规律。伴随着这一热潮,各地广播电台也纷纷推出了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引起了广大受众的收听和参与。当然,广播民生新闻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也并非一番风顺,尤其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媒体融合时代广播民生新闻“路在何方”?成为众多从业者共同的追问。

一、关于广播民生新闻面临问题的阐释

广播民生新闻有着独特的报道对象和关注视角,将话筒和记者采访内容聚焦于老百姓的生活冷暖、人情世故,以及在社会变革大潮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让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这也让广播民生新闻“自带流量包”,较强的亲和力和新闻内容的实用性,让其随着事件的推移集聚了自身固定而又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也是自身发展的重要优势。但是在实际的发展历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当前广播民生新闻也并不是能够做到完美无瑕,以不变的高收听率保持在广播新闻中的重要地位,而在这一个瓶颈期的背后,其中主要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节目编排同质化

随着“民生新闻热”的收听收视狂潮的出现,“做自己的民生新闻、用接地气语言关注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时间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各地迅速出现并不断蔓延发展。与深度新闻报道相比,其节目内容同质化、编排模式与板块设定大同小异,可以模仿的特质让民生新闻的参与制作门槛并不是很高,在收听率为导向的指引下,各地民生新闻栏目类似于“流水线”的模式批量化制作。就广播类民生新闻而言,在同一区域范围内,不同的广播频率之间同时创办多档内容相似的民生新闻节目,加之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新闻素材往往是极为有限,电视、都市类报纸、广播都将同一新闻素材作为报道对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会给广大听众带来“收听疲劳”。缺乏内容编排方面的创新,那么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势必会影响受众的忠实度和认可度,进而逐渐消亡。

(二)节目内容低俗化

广播民生新闻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有的广播民生新闻栏目不是在节目内容精心编排方面下功夫,而是通过娱乐猎奇作为吸引受众的手段,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新闻内容向低俗化靠拢。在市场化运作的今天,少数广播媒体为了吸引更多受众关注,追求高收听率,多以“奇观制造”为卖点,力求关注八卦、煽情、刺激等新闻信息,釆取了一种无条件地迎合观众口味的方式方法,把“奇”“趣”“性”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尺度,使得民生新闻逐渐偏离新闻节目发展的正常轨道,走向媚俗化。

(三)新闻素材缺少深度

对于民生新闻的定位与理解,有的广播媒体存在“只要是百姓的事”便是民生新闻的曲意理解。民生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对其特征直观的阐述,但并非所有百姓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有报道价值的新闻素材,在这背后,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小新闻背后的大民生”。而在当前现实的广播民生新闻报道中,部分媒体将民生新闻变为了家长里短、邻里纠纷、断电停水等生活琐事的简单堆砌,报道素材的琐碎杂乱,也注定多数民生新闻报道只能停留在表面,就新闻事件谈新闻事件,“新闻背后新闻”更是无从挖掘。长此以往,广播民生新闻与当时设立的初衷便会渐行渐远,受众的关注度也会逐渐降低。

二、全媒体背景下广播民生新闻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以受众为中心精心做好选题

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给受众接受信息方面更多的选择,传播方式也早已由传播者为主导变为以受众为主导。在这种传播模式下,受众的喜爱与否直接关系到节目的生存与发展,广播民生新闻也不例外。民生新闻的素材来源更多是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柴米油盐,这也决定了民生新闻要从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去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以百姓视角切入,去尽可能的展现人们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等带来的新气象,用百姓喜欢的通俗化语言娓娓道来,使民生新闻报道更具亲和力和贴近性。同时,作为与百姓生活关联密切的广播媒体,在报道语言和报道方式上更能引起听众共鸣,对于广播民生节目而言,要充分做到“以小见大”采写形式的运用,把关系大众生活的民生大政策落脚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强化平民视角,展现公共议题,进而为政府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这也是民生新闻做好选题的最大意义所在。

(二)发挥广播优势提升听众认可度

相较于其他媒体,广播媒体依靠声音传播,对于农村偏远地区也能做到全覆盖,这也说明广播媒体与基层群众的关联性更强。在受众获取信息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广播媒体要保持这一优势,扬长避短,做好做“活”广播民生新闻,才能更好地引起百姓收听兴趣。当然,民生新闻报道不等同于时政新闻报道,民生新闻报道务必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生涩的表述通俗化,这样新闻中报道的人和事才会鲜活地展现给听众。对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从事广播民生新闻报道的记者,首先要学会讲精彩的故事,不但要有事例、人物,还要有感人的情节。其次,要注重表达方式的选择,创新报道手法,对于“大主题”下的民生“小选题”,要充分挖掘其新闻内涵,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真正做到报道一个选题,带动解决一片问题的效果,从而让广播民生新闻反映人民意愿,不断培养受众收听的忠实度。

(三)强化互动提升新闻品质

在广播媒体发展的前期,单向传播模式下,听众只能处于被动的收听地位,虽然受众对于节目有表达的意愿和节目改进的意愿,但是迫于表达渠道的限制,无法形成有效而积极的双向互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听众的热情。由此在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制作中,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对于节目的收听兴趣,要主动开通热线、开辟微信和网络参与平台等,鼓励更多听众参与到节目前期新闻选题策划以及后期的跟踪报道中去,对于受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积极的借鉴吸收,不断优化民生新闻节目,让民生新闻百姓新闻,百姓新闻就要百姓参与的氛围因此,让群众在报道中多发出自己的声音。

(四)做好媒体融合扩大传播渠道

广播新闻节目以声音为载体,对于传播条件、传播设备的要求不高,这也赋予了广播媒体传播实效性强、响应快的优点。但同时在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当下,广播媒体也受到了传播方式单一、年轻受众分流的制约,但同时也为民生新闻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为进一步提升新闻品质开辟了新的思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广播民生新闻也要借助新媒体力量,进一步扩大新闻传播的覆盖范围,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一步丰富接收收听渠道,使广播的传播内容和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例如,有的广播媒体开辟了“广播网”,受众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收听民生新闻节目,民生新闻的节目主持人通过QQ和微信公共平台,随时可以实现与听众的交流互动,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广播民生新闻从业者要讲好民生故事,就要走出办公室,走出高楼大厦,走到火热的群众生活之中,深入基层,在新闻现场一线多采写接地气的稿件;同时也要做好日常学习积累,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要与时俱进做好学习,熟练掌握,这样既知上情,也通下情,就容易在采访中找到百姓生活和政府重视的最佳结合点,为做好广播民生新闻提供扎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广播民生节目作为广播节目的主要内容,广播媒体要勇于创新、不断变革,主动去适应当下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环境,并根据广播节目的实际特点,逐步加强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让“小民生”转化为“大主题”,更好地满足受众获取信息需求,做好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展现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适合广播媒体自身的民生新闻创新之路。■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新闻报道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