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传明
(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 贵阳 55000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这几年每到年末,对于传统媒体,可以说是“年好过,春难熬”,很多报刊报纸停刊,电视台的频道整合。2021年12月31日,《贵阳晚报》《宜宾晚报》《巴中晚报》《河北科技报》《南方法治报》《洛阳商报》《合肥广播电视报》《温州广播电视新壹周》等8 家报纸、杂志发布公告称,将从2022年1月1日开始休刊、停刊,不再出版纸质版报纸。电视媒体也有多个电视台频道进行优化整合。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媒体不在逆境中生存,就会被历史淘汰。作为一名电视记者,就需要考虑在新形势下怎样才能转型成为一名全媒体记者。
传统媒体、新媒体一旧一新,变的是信息的传播媒介,不变的是人们对外界新鲜资讯和天下事的需求;不变的是需要有一群专业人去采访报道,变的是这群人要符合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业务技能要求。
作为传统媒体记者,在转型时,首先不要给自己贴上传统媒体标签,要不断提醒自己时代在变,技术在发展,传统媒体记者也要去改变,要破茧重新,要不断加持自己顺应改革需要;其次要学习新技术,了解新事物,熟悉新媒体的特点。笔者所在的贵州广播电视台,积极探索全媒体发展改革之路,创建了《动静》《百姓关注》等APP,让传统的新闻采编报道搭乘上互联网的快车。
笔者所在部门贵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关注》栏目,自从2005年4月1日开播,每天晚上6 点半开播,持续到晚上八点结束,时长90 分钟自采新闻节目。栏目从开播时就以“主流媒体、百姓情怀”定位,既做群众的“代言人”,又做党委和政府的“发言人”,在百姓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节目以老百姓的角度,用贴近百姓的角度去观察和解读新闻事件,始终立足于“三贴近”的原则,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和客观报道的同时积极为群众服务。百姓关注,关注百姓,栏目设有24 小时新闻热线,记者全年365 天值守,栏目全年365 天直播。开播十六年来,深受当地百姓喜爱,收视率在当地一直稳居第一。《百姓关注》栏目在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成为“中国新闻名专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孕育出了多种媒介形态。人们观看新闻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电视机、电脑到现在的智能手机终端。原有的电视新闻传播媒介平台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2015年,栏目在开播十周岁之际,又推出了《百姓关注》APP(前期称微兔GOGO),这也贵州最早创建APP 的传统媒体之一。手机用户在APP 上可以随时了解最新发生的事件,看资讯、看节目直播、看节目回放,极大方便了手机用户。
另外,栏目还注册了《百姓关注》微信账号,微博账号,成立新媒编辑组,打造了新媒体“三微一端”,即微信、微博、微兔+电视端的格局。起初,栏目记者还是以保障电视节目为主,随着,新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大家的思想也逐渐变成了“优先小屏,大屏覆盖”。以突发事件报道为例,两名记者到达现场,第一是要核实请求现场情况,一人整理文字拍摄照片第一时间发回后台,一人负责现场视频拍摄。记者优先保障新媒体端新闻稿件,然后才开始电视新闻采访,记者在为新媒体端供稿的同时,也要为电视大屏采访报道。随着电视直播的盛行,记者又开始边做直播,边做电视。记者有时还在现场拍摄一些短视频,手机剪辑发回后台。2021年,栏目开始了直播,将直播内容作为各个互联网平台的主打内容。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电视记者也悄然间逐渐转变成全媒体记者。
目前,《百姓关注》融媒体平台已覆盖涵盖两微一端、一抖一快、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大鱼号等主流网络平台,六个端口粉丝均突破百万,全网粉丝已有4 000 多万人。
首先,新闻讲究时效性。新闻工作就是要和时间赛跑,各大媒体都以“第一发稿”“原创”“独家”作为新媒体工作竞争的一项指标。传统电视媒体记者与全媒体记者工作形式不同,以前传统电视媒体记者一般都是两人搭档一文一摄,文字记者和摄像记者有专门的分工,文字记者负责采访写稿,摄像记者负责前期拍摄及后期制作工作。写稿、后期制作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加在固定晚间时段播出原因,一般早上的采访的新闻,下午编辑晚上播发。如果下午采访的新闻,那只有第二天才能播发,时效性就大打折扣。这也就无法满足“快新闻”的需要,转型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速度,发稿速度要快。成为一名全媒体记者,到达现场第一个考虑的事情就是如何将第一手的文字和照片传回后方编辑,为发稿速度上赢得先机。
其次,从单一到全能。电视新闻记者要求写稿,采编。而在新媒体时代要求记者是全能型记者,不但要掌握写作,还要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直播连线以及网络技能运用,可谓是“采、拍、写、剪、发、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在一些突发新闻报道现场,会看到记者手上拿着手机、电脑,肩上背着摄像机,背包里还装着4G 直播设备。他们第一时间拍摄照片,做网络图文直播,随时都可以联络后台,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连线。稍后还会对拍摄视频进行再编辑,制作出的新闻产品将被分发到电视端以及其他的短视频平台,这就是全媒体记者的真实写照。
全媒体记者作为媒体融合的产物,他们不仅要熟谙报纸、广播、电视的采写编,还要熟练掌握微博、微信等公众号的发布。呈现的新闻产品有图文新闻,短视频,直播视频,电视连线等,创作出了符合当下观众喜爱可在不同平台分发的新闻作品。在传统媒体实现跨界融合转型中,新闻记者所承担的角色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新闻产品从过去的一条稿件一种形态,到现在的不同主题稿件,多种形态。全媒体记者承担的任务也变得繁琐。
第三,电视记者由两人合作到团队协作。笔者所在的栏目,单一只做电视新闻时期,记者外采一般都是两个人搭档合作,与栏目的编辑工作交叉很少,除非是出差新闻外采,需要将采集的新闻视频传给编辑,由他们进行包装剪辑。编辑的工作相对单一,只是对一些上传的视频新闻进行编辑。在媒体转型过程中,编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工作内容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编辑要对前方记者传回的文字、图片、视频整理,核实,再加工。编辑会根据不同的传播媒介平台特点属性,生产制作出不同的产品,然后再进行分发。转型初期,编辑与前方记者还处于磨合期,时常发生沟通不到位,二次编辑内容与前方记者采访有出入。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记者与后台编辑的工作默契也逐渐建立,工作效率也得到提升。
以《百姓关注》栏目的《治堵进行时》节目直播连线为例,全媒体记者需要提前到达治堵路段,拍摄现场画面资料,传给后台编辑。后台编辑以此为素材,为直播设置话题,搭建直播通道,开始收集市民对拥堵路段治堵建议。紧接着前方记者与交警交流了解造堵原因以及怎样开展治堵工作,了解基本情况。全媒体记者主外,编辑主内,记者编辑同步开展工作,相互补位。直播连线时,记者邀请交警介绍治堵情况,后台编辑控制直播通道,同时还与网民观众进行话题互动,观众提出的治堵意见在评论区出现,记者与交警对治堵建议进行回复互动。记者在节目中互动,编辑在评论区互动,这样让直播节目更加鲜活、生动,市民参与互动度就更高。
新媒体时代,新闻作品更多的是团队协作后的产物,需要全媒体记者与后编辑团队一起合作,集思广益,各方优势互补,相互配合才能够生产出更多形式的新闻作品。
从电视记者转型到全媒体记者,转型过程中多多少少会面对一些来自自身、业务、设备、考核机制的“阵痛”期。但是面对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全媒体记者应该如何寻求转型呢?笔者认为,电视记者转型到全媒体记者,可以从思想、业务、新技术上作为突破点。
新媒体时代下,工作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电视记者转型全媒体记者,客观公正、注重导向、可靠信息源等新闻职业操守的基本原则不会变,肩上背负的坚守与承担的责任不变。为了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提高群众的幸福感,《百姓关注》栏目开辟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板块。向网络不实信息说不,在参差不齐的信息中需扮演好“把关人”的重要角色,栏目特意开辟了《辟谣》板块。
互联网的深度发展改变了原来以媒体机构为主导的媒介生态。不进则退,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是时代发展要求,是挑战更是机遇。同样,电视记者转型全媒体记者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一转型程中,电视记者转型要成为“学习型记者”,要不断去接触新事物,了解新技术,向优秀的新闻作品学习取经。现在有很多主流媒体的视频号发布的新闻作品从新闻选点、内容制作、拍摄手法等方面都值得大家去学习借鉴。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采访技巧,稿件文字编辑能力,视频编辑技巧等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另外,更需要转换思维模式,电视记者向融媒体记者转型最根本的就是要熟悉了解不同媒体之间,在资源、平台、渠道、内容等层面存在的差异。了解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传播规律,熟悉各平台的传播流程,培养为多个媒体供稿的意识。同时,全媒体记者还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能够敏锐的洞察到观众的关注的热点话题,捕捉新闻焦点。
不同的视角,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作品变得高大上。科技加持助推了新闻作品更有可读性,生动性,趣味性更能够吸引观众阅读。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刷新媒体革命。无人机的运用,从空中视角俯瞰大好河山,让画面更加丰富;手持稳定器让画面更加流畅。后期编辑的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的运用让人们观看新闻作品获得信息的同时,更是一种视觉享受。作为全媒体记者,要不断的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特别是现在出现的一些高性能的摄像、摄影、无人机、5G 直播等设备。
电视记者转型全媒体记者,要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地学习,提高个人业务水平,能熟练驾驭多种新闻题材。积极践行“四力”要求,讲好新时代好故事,才能制作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新闻作品。
综上所述,随着新媒体的方展,媒体不断深入融合。从刚开始单纯工作量的增加,到现在生产不同形态产品。作为媒体人要从顺应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必然变革,结合各自的优势转型成为全媒体记者。另外,相关媒体单位也要从制度生产经营流程,平台打造、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技术提升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创新是新媒体前进的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创新,激发传统电视媒体的内在潜力。人和媒体一起发力,才能全力打造成新型主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