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研学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纵深发展

2022-02-08 02:35邵杨君
幸福家庭 2022年15期
关键词:研学红色历史

■文/邵杨君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将其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近年来,兴起的红色研学是众多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中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丰富研学旅行主题和内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而且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育新时代精神具有重要价值。研学实践应以课程为抓手,重视课程的顶层设计,将知识学习、能力提升、问题解决整合在一起,才能在研学路上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

一、探红色之源,凸显研学目标教育性

红色研学传承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要做到立意高远、目标明确。笔者所在的余姚市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波澜壮阔的革命奋斗历史。但不同的红色研学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火烧长泠江纪念馆体现反抗压迫的民族精神教育史,而浙东红村“芝林村”传承的是伟大的革命精神。要想走好红色研学之路,教师首先应全面了解家乡革命史,探寻家乡红色革命的源头。

(一)阅读红色书籍,了解红色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了解党和国家的故事,才能将历史照进现实。在真正踏上研学之路前,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引导学生在班级中互荐红色书单,在校园里开展“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国家历史、汲取精神营养、丰富文化底蕴。以智育为内核,以红色研学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行有所学、学有所获。

在红色经典的海洋里,学生一边津津有味地阅读,一边与家长、同学谈论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研读从“满堂灌”提升为“互动学”,学生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和余姚地方党史,了解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了“学党史、知党情、颂党恩、跟党走”的热情。

(二)观看红色电影,回顾红色历史

在短视频、自媒体充斥的当下,观看红色电影、重温红色经典显得尤为重要和神圣。一部部红色影片是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精神洗礼的重要途径。

“双减”政策出台后的首个国庆假期,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鼓励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走进电影院,或者在家中观看红色电影。《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等一部部红色影片给学生带来了精神洗礼。在观看中,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怀念之情和崇高敬意油然而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然而,如果没有前期的课堂知识作铺垫,学生头脑一片空白地去参加实践活动,就难以较快地进入研学旅行的状态,只会走马观花,留有遗憾。

二、走红色之路,在研学中重温峥嵘岁月

行走中的“红色课堂”指引着学生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情怀、汲取奋进力量。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其中凝聚的革命精神更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笔者家乡的红色文化根脉深厚,不论是会议旧址、名人故居,还是烈士纪念地、历史博物馆等,都承载着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如果红色研学只是单纯打卡红色地标,那就失去了其教育意义和价值。红色研学旅行并非“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对教师做好“研”和“学”的备课工作的要求更高。为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研学旅行强调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注重知行合一,提倡研学旅行做到目标明确、学习有效,凸显教育功能和育人价值。

因此,笔者认为策划一场红色研学之旅应做到如下几步。

(一)科学规划红色研学路线

为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深刻体会革命岁月的艰辛,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教师需根据学校所在地理位置和学生年龄层次特点,结合地方特色,积极探讨红色研学活动的可行性,从而设计出适合本校学生的红色研学路线。

1.组建小队,搜集资料。笔者所在古镇马渚物产丰饶、钟灵毓秀、人文荟萃。长泠江村抗战史迹馆远播红色文化,青山村夏王宅里烈士墓浩气永存,云楼村郑公舍身就义抒发革命豪情,斗门村爱国机闸记录大运河宁波段的前世今生。这些都为笔者所在学校设置和开展各类红色研学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研学前期,学生按意愿组成红色研学小分队,推选出队长,并确定各个组员的活动任务,如表1所示。教师则通过布置作业,要求每个小队通过上网查找、查看书籍、翻阅资料、访问先烈后人等渠道查找历史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学生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学习了先烈们的英雄事迹,领会了先辈为了革命事业顽强奋斗的精神,深化了自身对红色精神的理解、感悟与传承,形成了家国情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表1 红星小队“长泠江纪念馆”研学分工表

在搜集资料及咨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和调查访谈,增强了搜寻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小队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交流与合作,懂得了取舍和补充,为红色研学之路奠定了基础。

2.分配任务,制定方案。前期搜集的信息资料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线索,各个小队队长根据队员特点和擅长技能进行了研学任务的分配。教师则在研学开始前对所有小队讲解了研学注意事项。

(二)精心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红色研学的目的是将“学”与“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走出教室、暂别课桌,走进博物馆、纪念堂,开展传统红色教育。红色研学活动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展见闻,深刻感悟革命烈士的奋斗精神。

1.聆听红色之声。“耳际长鸣钟如警,忍将悲愤化宏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来到满载马渚长泠江村抗战历史文化底蕴的纪念馆,怀揣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倾听那段劳苦大众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欺压的屈辱历史。每个参观的学生仿佛来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切身体会到今日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学生在所见、所思、所感、所悟中,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本次活动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真正做到了实践育人。

2.体悟革命之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阅读墙面上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历史图片的同时,学生也对见证了红色历史的每件革命文物进行观察、记录和反思。释读红色遗珍,共忆峥嵘岁月,目的就是在回望历史中继承历史,在继承历史中把握今天,在把握今天中开创明天。

3.感受家乡之美。“英雄业绩传千古,尚志精神励后人”。学生从纪念馆出发,徒步回学校,经过家乡的百亩金色稻田,路过大小林立企业,又一次近距离地感受了家乡的美好和发展,仿佛这满目的盛世繁华是参观纪念馆之行留给我们每个人的“彩蛋”。

生态山水的游历、传统文化的传承、红色精神的涤荡,凝聚了学生课堂内外结合的智慧结晶。笔者所在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将理论实践化,鼓励学生在研学途中学习与体验,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力争让孩子的每一次研学旅行都收获满满。

三、接红色之棒,在活动中凝聚革命斗志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红色研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寻访红色教育基地,对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形成深刻感悟。旅行研学,学生是主体。在创意物化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总结、分享成果、反思不足,进而使能力得到提升,视野得到开阔,见识得到增长,这才是学生的最大收获。

(一)整理研学收获,撰写红色征文

探访红色胜迹,回顾红色历程,强化情感体悟,内化精神追求,外化行动自觉。红色研学过程中搜集的大量红色素材,让学生沉浸其中。在研学结束后,学校精心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勿忘国耻”的红色征文比赛。

学生撰写研学文章,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从小学习英雄,争做少年先锋”的决心,抒发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豪言壮语。

(二)定格精彩瞬间,展选红色照片

一张张照片沉淀着红色的记忆,记录着红色的故事,镌刻着红色的印记。在学生的镜头里,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濡染家国情怀的红心。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从书本知识拓展到户外实践,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了德育的效果,真正落实了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践行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三)描绘未来梦想,评选红色画报

火烧长泠江纪念馆之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也让学生迸发了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在学校举行的“描摹红色经典,献礼建党百年”绘画比赛中,学生在纸上用画笔尽情演绎红色党史,描绘中国腾飞的辉煌景象。

红色研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举措,其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成为众多学校拓展课外活动的新途径、新亮点,旨在让红色教育走出学校的围墙,充分发挥红色研学之旅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行走的“红色课堂”中体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研学红色历史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追忆红色浪漫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