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与思考
——以广州增城为例

2022-02-08 03:34艾晶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3期
关键词:貔貅城区剪纸

艾晶

(广州市增城区博物馆,广东 广州 511300)

增城区是广州市市辖区,最早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201),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增城先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称为非遗),记录着增城历史发展的轨迹。近年来,增城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出台非遗扶持政策、举办非遗宣传活动等,全方位立体式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1 基本概况

增城区现有4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间文学、民俗等10大类型,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核雕(广州榄雕);广东省级项目3个,舞貔貅、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和畲族拜祖公图;广州市级项目4个,舞火狗、客家山歌“过山拉”、舞春牛和广东汉乐(增城);增城区级项目35个,竹雕、篆刻、罗派艺术粤剧、剪纸等(表1)。在这些项目中现有46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广东省级传承人2位,广州市级传承人5位,增城区级传承人39位。另外,设有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建设市级非遗工作站1个,非遗生活馆1个,非遗专题展厅3个,非遗大师工作室1个,非遗传承基地17个(其中市级5个,区级12个)。

表1 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览表(国家级★★★★,广东省级★★★,广州市级★★,增城区级★)

2 示范性非遗项目

目前,增城区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有核雕(广州榄雕)、舞貔貅、剪纸、篆刻等。

①核雕(广州榄雕)。是增城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其推广和体验内容主要以非遗进校园、展览展示、互动体验、作品销售为主。其中值得借鉴与全面推广的亮点是非遗进校园,核雕(广州榄雕)在增城区的校园中有市级和区级2个非遗传承基地,非遗课程覆盖学生年龄层为6~19岁,全年总培训课程多达150节课,惠及学生400多人。

②剪纸。剪纸在增城区的校园中也有2个区级非遗传承基地,其中之一增城区挂绿小学的剪纸工作坊曾多次获得省、市级奖项,成绩十分优异。如2020年《“披红挂绿,美丽童年”剪纸实践案例》入围广东“非遗进校园”10个优秀案例之一,2021年入围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工作坊;增城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丹凤剪制的作品《麒麟镇毒老牛辟邪》入选《风雨同心——战“疫”剪纸精品集》。

③篆刻。篆刻传承人的牧心印社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百年扬帆——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用了牧心印社洪四海、宋明、文学、古玉炜、徐俊豪几位老师14多个印章,宣传增城篆刻。同时,该印社还15次获得国家、省市展览奖次和入展,为增城篆刻宣传和推广做出较大贡献。

④舞貔貅。舞貔貅作为传统舞蹈类的非遗项目,其推广和体验内容主要以非遗进校园和演出为主,这也是值得借鉴与全面推广的亮点。舞貔貅在增城派潭中学开展非遗进校园已经有12年了,于2019年申报区级非遗传承基地,2021年成功申报为广州市级非遗传承基地。派潭中学将舞貔貅发展为一门专业课程,学生每周上2节舞貔貅课,还设有舞貔貅社团课,着重提高学生技艺。舞貔貅的演出也是其全面推广的亮点,舞貔貅的表演有别于广东醒狮,舞貔貅在表演中除了有固定的表演套路,还有剧情和武术,多次应邀参加省、市大型活动表演,表演性和可塑性极强。

3 具体实践

3.1 科学规划,明确定位

以非遗展览展示、学术交流、文创开发、互动体验等十大非遗建设内容为抓手,不断推进岭南传统技艺的实践与创新。在深挖增城丰富的岭南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选择榄雕、剪纸等基础好、传承能力强、人才梯队科学的传统技艺,规划建成岭南传统技艺非遗工作站。依托广州榄雕、剪纸、灰塑、葫芦产业等手工艺项目,开展非遗文创开发。同时依托喜记避风塘炒蟹、正果云吞、朱村鸡饭等非遗美食项目,结合老街改造和新街规划,打造非遗品牌特色街区。

3.2 出台政策,优化机制

增城区在广州市内率先出台《增城区发展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通过实施非遗保护机制建设行动、非遗保护深化行动、非遗传承创新力提升行动、非遗融合发展行动、非遗传播力拓展行动等,全面部署18项工作任务,促进非遗发展振兴,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此外,建立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非遗保护工作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和加强了增城区非遗保护工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3.3 发展产业,活化传承

自2020年起,增城区连续两年举办增城非遗文创大赛、精雕细榄榄雕艺术展,推动非遗与旅游、文创等相结合,积极开发以非遗资源为要素的产品,推动非遗文创产业发展。而且在新春花市、荔枝文化旅游节、何仙姑文化旅游节、派潭客家文化旅游节、正果畲族盘瓠王节等大型文化节庆中,政府为非遗项目提供展示挡位,让优秀的非遗产品可以在现场展示、销售、品尝,进一步丰富传统节庆文化的时代内涵。同时,助推市场化可行性较高的广州榄雕(增城)、广东汉乐(增城)、舞渔灯、剪纸等非遗项目和兰溪濑粉、新塘鱼包、正果云吞等非遗美食资源,进行市场化开发、现代化转化。以非遗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非遗活态传承。

3.4 加强宣传,凝聚共识

2020年设计首张增城非遗地图;举办“增城非遗TALK”,增城广场艺术长廊非遗展览,广州塔、花城广场非遗作品展;2021年举办“非遗就在你我身边”非遗宣传展示与打卡活动等。通过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宣传推广,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促进非遗与年轻群体结合,增进凝聚非遗保护的群众共识和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4 存在问题

①部分项目传承人存在断层,传承难度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遗得以传承发展的主要载体,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学习或打工,加之非遗技艺目前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有限、学艺难度大、社会承认度相对低等,导致不少非遗项目传承出现断层,面临青黄不接、技艺失传的风险。目前,增城区现有46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25岁(图1),总体呈不均衡分布,且老龄化现象明显。

图1 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龄结构分布图

②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经费不足。非遗保护制度、政策体系尚未完善,缺乏对非遗项目的系统性管理和扶持。缺乏专门机构及专业人才,保护工作的开展仅依靠增城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而这部分人员平时担负着各种群文活动、晚会排练等其他工作,导致非遗保护、传承和申报等工作进展较慢。普查专项经费短缺,导致普查建档工作难以深入、系统、规范地开展,部分濒临失传的遗产项目还未能得到系统保护。

③非遗项目市场化程度低,非遗文创、非遗旅游发展程度不足。目前,增城区大部分非遗项目的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除了美食类的非遗产业化基础还比较好外,传统工艺类、展演类等都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还是政府支持为主,暂未形成通过市场化运作创造经济效益,推动非遗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良性循环。“非遗+文创”方面,虽然已开展以增城区非遗元素为核心的文创研发,但目前主要用于非遗展示活动的宣传,市场化不足,未能有效打通销售渠道、形成增城非遗文创品牌,且和旅游的商业结合程度较弱。“非遗+旅游”方面,虽然已推出非遗旅游路线,但产品丰富度、线路推广力度有待加强,还未能打造品牌非遗旅游产品和品牌非遗旅游路线。

5 对策建议

①进一步培育非遗传承人。挖掘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机制,创新传承人培养方式。通过多种措施,培养非遗人才,吸引社会人员从事非遗工作,创新渠道引进高素质的全国非遗专家为非遗工作建言献策。借助高等院校资源,为非遗传承人量身定制研修培训课程,探索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的新学徒制,进一步加强非遗传承人的人才培养和储备。通过组织参加培训、提供展示平台、对接市场渠道等方式,为青年传承人提供有力支持,为其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有效提升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能力。

②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机制,充分发挥非遗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定期研究部署非遗保护工作,协调处理本级非遗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重要事项或重大问题,形成强大的非遗保护工作合力。强化区非遗保护中心职能,落实专职非遗工作人员,落实非遗三年行动计划及《增城区非遗传承基地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完善非遗专家委员会专家聘任和评审、传承基地认定管理、资金使用和管理等工作制度,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

③进一步推动非遗融合发展。以文商旅融合发展为着力点,将非遗作为提升文旅消费的一项内容,探索发展“非遗+商圈”“非遗+景区”“非遗+酒店”“非遗+节庆”“非遗+博物馆”等多种打开方式,全面激活非遗与文商旅融合的因子,增强非遗自我造血功能。根据非遗项目的特点和现状,实施分类保护,培育“非遗+”新业态,或将非遗与现代商贸相结合,支持条件好的镇街开展非遗进商圈活动,形成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或搭建非遗项目、传承人与景区的合作平台,将景区IP授权传承人进行开发设计,非遗产品实现在景区的落地展示、售卖;或搭建景区宣传展示平台,支持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群体进入具备条件的3A级以上景区;或依托区域特色节庆活动,将传统节庆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传统节庆文化的时代内涵。

④进一步强化非遗传承展示基地建设。全力推进岭南传统技艺非遗工作站和非遗生活馆,多样化设置非遗展示场所,引导非遗项目集聚化发展。在非遗集中的区域设立非遗一条街,形成集聚示范效应,加大非遗项目产业化、商业化转型力度。加强非遗传承、传播载体建设,拓展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的渠道,鼓励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高等学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申报设立非遗传承基地,通过教学、传习、培训、研究、研讨、交流等方式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承传播。

⑤完善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体系。在系统摸查保护的基础上,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增城区非遗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实现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动态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线上与线下互通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新模式。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既便于非遗保护工作成果的展示展演,全面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成效,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向社会公众传播非遗文化的魅力,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走向未来。

6 结语

近年来,增城非遗发展取得较大进步,要结合做强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的总目标,将非遗和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以本土实情为基础,总结经验,强化优势,错位发展,加强非遗品牌建设和文创开发,全面立体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走出一条健康科学且有特色的非遗可持续发展之路,力争见人见物见生活,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新格局、新作为、新活力,进而有力地推动增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章提及的所有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

猜你喜欢
貔貅城区剪纸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剪纸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论紫砂作品“貔貅壶”的文化意境
招财貔貅
挑一款能聚财的绿松石貔貅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剪纸
剪纸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